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儿童能力素质整体提高、健全人格、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而且它还是民族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桥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间文化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受到民族聚居的美丽而神奇的地方的影响,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历史渊源的不同,经济发展的差异,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尽而也形成了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这其中就包含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这一得天独厚的民族艺术资源,为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先天条件。
那么什么才是民间美术?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民间美术就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在中国,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比如版画、装饰画、雕塑、泥玩具、纸玩具、刺绣、剪纸、编织等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一、幼儿园大班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可行性
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石,其价值体现在了其丰富的文化蕴含、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意味之中。将民间美术引入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将我国具有特色的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融入于幼儿的学习、生活之中,不但能让古老而辉煌的东方艺术发扬光大,而且对促进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等方面有着其特殊的价值与作用。
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创作条件,而幼儿美术与民间美术有着很多相通相似之处。民间美术很多是稚拙,童趣的表现,而幼儿的绘画同样质朴、自然,他们画他们所知道的、所想到的。幼儿的绘画源于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这与原始人类的艺术创作大相径庭。从绘画创作的手法造型来看,民间美术造型属于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这种视觉符号不追求外在的表面的像与不像,它是以象征观念、互渗心理感觉、理解、幻想为基础,在造型上带有随意、夸张的特点。而幼儿在绘画表现手法中,无意中所透出的夸张、变形、抽象的意味,不正与民间美术中那种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表现手法形似吗?
5-6岁的大班幼儿,其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有了很大发展,根据幼儿整体的直觉性、记忆的具体性、情感的易感性和弥漫性的心理特点,幼儿又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绘画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美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对民间美术作品表现得十分好奇和喜欢。这些都使得民间美术更易走进幼儿的生活与创作之中。
二、幼儿园大班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环境,引领幼儿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装饰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墙面和空间美,对于幼儿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幼儿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离开具体形象幼儿就无法接受和感知,也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只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教室是幼儿观察、学习、感知的良好场所,教育实践发现,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教育环境的创设,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参与艺术作品的收集,还发挥家长的力量一起收集民间绘画艺术作品,如在收集窗花时,有的幼儿拿来了各种各样的广告纸、有的拿来了书籍、图片、碟片,通过主动收集作品,幼儿对窗花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还与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每单元的环境布置,教室里有教师的作品,也有家长的作品,更有幼儿的作品,我们把大家创作的作品经过剪辑、装饰,以美的形式呈现在教室里,让幼儿体验创作所带来的快感。
(二)循序渐进,合理开展民间美术教学活动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是幼儿园的教育原则,民间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切实可行地开展幼儿民间美术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先后开展了剪纸、装饰画、刺绣、中国画这四项民间美术活动。
1、剪纸。
剪纸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内容和题材也常是周围的现实生活,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它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通过讲述和欣赏剪纸作品,如春节窗花、元霄灯花、生肖纪岁、婚俗喜花、服饰纹样,宅居装饰及其它民俗喜事等。使幼儿知道剪纸的特色,了解剪纸特点,初步学会剪纸的创作方法,用各种旧报纸、彩色纸、蜡光纸、广告纸运用基本技法进行一次剪纸练习。
如,教幼儿学习剪“羊”字,在让幼儿充分感知羊的羊角、羊毛等特征后,和幼儿共同观察字型,自编了一首儿歌(春风吹来了,吹出了羊脚,吹呀吹,吹出了三根羊毛。吹呀吹,吹出了羊角,春风吹走了,羊字剪好了),幼儿边念边画边剪,不仅将学习要点融入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而且幼儿兴趣浓厚,创作变化了不同的羊角、羊毛等,使剪出的羊字形态万千、集具创意。
2、装饰画。
装饰画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具体的形、色彩、线条进行夸张、简化的变形和有序的排列,使画面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产生高于生活原形的美感体验。装饰性又是儿童画的特点,幼儿画中主要是一些象征性图象,色彩的运用也主要表现个人情绪,因而装饰画最易被儿童接受。大班孩子的装饰画主要局限于色彩的装饰,引导幼儿发现和运用颜色深浅的有序排列,使作品色彩鲜明,由此产生初步的色彩感。在设计装饰画时教师有意识采用红、黄、蓝、绿、紫等对比强烈的传统色彩。
如,装饰画单元的脸谱欣赏,教师在墙上布置了不同角色、各具色彩的京剧脸谱,幼儿在欣赏京剧角色红脸、黑脸的色彩、纹样对比中感受脸谱的装饰效果,并在桌面上准备了画脸谱、拼脸谱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动眼、动脑、动手,把自己的审美感受有机的表现出来。
3、刺绣。
刺绣,也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荷包等小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幸福长寿之意。我们让家长、幼儿一同收集带有刺绣作品的生活用品及相关图片和用具,有的幼儿带来了毛线、棉布、绣有图案小围脖、丝巾等。通过欣赏刺绣作品,观看刺绣DV介绍,说说刺绣的美,幼儿对刺绣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把丝线、毛线、粗细不等的绣花针等材料一步步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再摆放绣架,并在该区域入口处布置上了活动流程照片,很快孩子就对刺绣活动和工具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体验到刺绣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将孩子个体练习刺绣的丝袜上画上娃娃的图形(简单的集合图形组成),孩子在刺绣的活动中会生动的表示:“今天我帮娃娃绣好了一张小嘴”,“我绣好了一条眉毛”。当孩子的作品完成后,我们只要进行简单的修饰马上就会有作品的呈现,比如帮幼儿的丝袜娃娃用毛线扎上小辫子,很快一副生动有趣的作品就呈现出来了,进一步增强了幼儿运用刺绣形式创作和表达的意愿。
4、中国画。
中国画是以墨为主要的色彩,在宣纸上作画,它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让幼儿接触中国画,可使幼儿从小接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并能动手自己来画中国画,画不必拘泥成法,鼓励幼儿发挥天真丰富的想象力,用简单的笔法画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如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点色、吹色等几种用笔用色技法,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不强求幼儿画得有多逼真,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幼儿在玩中学,并激发幼儿对中国画的兴趣。
(三)提供材料,给予幼儿充分实践的机会
有了充分的感受和体验后,根据单元内容,提供不同种类、各种材质多种材料,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如欣赏了剪纸画后,幼儿动手利用废报纸、彩色挂历纸、广告纸等剪自己喜欢的十二生肖,并进行编故事活动;欣赏了中国画后,幼儿尝试在宣纸上画鱼图,并通过师生合作动手制作灯笼,把自己的作品变成美丽的手工艺品;欣赏了刺绣作品后,幼儿在古典音乐中穿针引线,认真的绣着自己的创作作品;欣赏了脸谱装饰画后,幼儿在活动区用水粉或泥塑来表现;这些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幼儿再创作的积极性。有了丰富的材料有了多重的选择,幼儿才能把自己的创作经验给予充分的表现。
(四)运用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民间美术创作的兴趣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才能提高幼儿参与民间美术创作的兴趣。我们利用故事法、游戏法、歌谣、看画说话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美术的教育活动。故事法:如通过讲故事‘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让幼儿感受传统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画的色彩、造型的美感,结合幻灯、范例让幼儿观察、讨论作品的构图、设色,初步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游戏法:如通过区角活动,提供头饰、磁带、云袖服饰让幼儿进行表演,以情景游戏的形式把欣赏和表现有机的结合;幼儿在设计屋、巧手屋中,听着古典音乐进行刺绣活动,把自己沉浸在情景中大胆构想、创作,极大的鼓励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五)鼓励创造,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我们的传统民间美术是多姿多彩的,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幼儿在创作的同时,为我们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绘画艺术品而引以为荣,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有了很大提升。在接受的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新思想,用创造性的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力。例: “脸谱”这个内容,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想去想象,红色代表什么,黑色代表什么,蓝色代表什么,这种留有创作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像依据,从而能更大胆地表现,使得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都得以发展。并在感受了脸谱装饰画的形式美后幼儿创作了“花瓶脸谱”,孩子们设计了奇形怪状的花瓶并以它为脸进行了装饰,“花瓶脸谱”的装饰效果出奇的好,引起了家长的吩吩赞叹。
民间美术教育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融入,培养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的民间美术内容,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实践证明,民间美术教学适合大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能为幼儿接受和喜爱。
出处:吴江市横扇中心幼儿园 课题:幼儿民间艺术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