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党建之窗>>团建工作>>文章内容
新教师心得体会:论小班角色游戏中的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周小钧)
发布时间:2014-06-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一、       小班角色游戏的现状
1、生活经验的缺乏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因此,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能越投入,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
在小班的角色游戏中,很多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环境创设的,比如娃娃家,小厨房,超市,公交车等等,都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但是当幼儿真正地投入进游戏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孩子不知道怎样游戏的情况。
案例一:在区角“公交车”游戏时,很多幼儿刚开始只是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就连“司机”也是这样。游戏结束后,我对幼儿进行了解时发现,他们眼中的坐公交车就是一动不动地坐在位子上,因此出现了游戏中的情况。为此,我给幼儿上了一节坐公交的社会活动,让他们了解坐公交车上会发生好多事情,比如给别人让座,询问别人何时下车等等。这节活动过后,孩子们在“公交车”里明显地活跃了很多。
掌握和积累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基础,只要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经验越多,他们的游戏内容就会越充实、新颖,越具有创造性。而小班幼儿欠缺的就是知识经验。为此,作为老师除了在平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外,还要经常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如向幼儿介绍:幼儿园里有老师和许多小朋友;食堂里有阿姨做饭菜给我们吃;看电影时,应排排坐,保持安静等。还利用带幼儿外出游览时,沿途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红绿灯的作用,进公园如何买门票,爱护公共财物等。并要帮助家长组织好幼儿的家庭生活。让家长带孩子去逛超市、菜场、车站、引导孩子观察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等。只要我们组织好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获得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幼儿就能较好的开展游戏,游戏的内容也才会越丰富、逼真。
2、角色意识的薄弱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不停换工作的现象。
案例二:彤彤一开始在娃娃家里烧菜,忽而又到公交车上当起了司机……没过一会儿,她又去“小舞台”,围上漂亮的衣服走起了模特步……
案例三:一个幼儿用小被子裹着娃娃,用手拍拍,我问他:“这孩子是谁呀?”她说:“我是他的妈妈。”我问她:“他怎么啦,是不是生病啦?”她说:“恩,他是生病了。”我问:“哎呦,那你有没有喂他吃药哪?”她一拍脑门:“对!我要喂他吃药的。” 这样就帮助小班幼儿从对模仿动作的兴趣,转为对扮演角色的兴趣。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时常忘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如一个当“司机”的小朋友不坚守岗位到处乱跑,我就到公交车上,并提醒他:“司机师傅你可不能离开公交车呀!不然车子会出车祸啦!”有时,我也直接向幼儿提出角色,让幼儿选择,如说:“我们的娃娃家里缺少个爸爸,谁愿意来当娃娃的爸爸?”这样可以提醒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以及该角色所承担的义务。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缺乏坚持性,意志比较薄弱,不善于控制自己,行为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在游戏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角色意识不稳定,随心所欲的变换角色,有的甚至还没有形成初步的角色概念。他们往往充当了角色,但并不十分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做,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3、整理能力的缺乏 
角色游戏过后,经常会看见乱糟糟的一片,娃娃被扔在垫子上,餐具也是东一个西一个。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后,我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并不全在孩子的身上。有些孩子也想要整理好,但是经常会放错位置,譬如把餐具放到了微波炉中,这也许和教师的隐性指导不够明确有关,在环境设计的时候,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为孩子的游戏提供最清晰的最明确的环境指示。但也有一些孩子是不愿意去整理,这也与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关,有些在家中已经形成了自己整理的习惯那么他在这一方面就会比较突出,有的孩子在家穿衣吃饭还是要靠大人的帮助,那么他在整理这一方面的能力就会薄弱很多。因此,为了提高孩子学会整理这一本领,我们也与家长做好了工作,试着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整理工作,比如收拾家门口的鞋子、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
二、       小班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教师是角色游戏的创设者,同时也是游戏的参与者、观察者和指导者。在这其中,如何观察与指导是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需要重要关注的方面。
1、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能够全面地了解幼儿的需要以及发展水平,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基础和前提,对游戏的观察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
案例四:在创设区角“化妆屋”的初期,我发现孩子们习惯性地将区角里的服装披在身上,而不是如我设想中的练习拉拉链,扣纽扣,将衣服穿戴整齐的样子。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发现,周欣妤、郭雨彤等一些孩子有时会在那里尝试拉拉链扣纽扣,但却很费力,最后不得不放弃。于是,我在“化妆屋”的隔壁创设了一个生活区,区角里投放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用来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的材料,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正是通过观察,我了解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发现了角色游戏中材料投放的不准确,而后及时地进行了修正与改进。
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在角色游戏中,他们主要依赖玩具材料,通常是区角里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小班的幼儿不像中大班的幼儿可以进行想象,可以进行无实物的表演,一旦离开了玩具,他们的游戏也就停止了。在对他们的角色游戏进行观察后我发现,他们专注于操纵摆弄物品,对于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目的往往会自动忽视,所以对于物品的需求比较多,看到别人手上有了,自己也要有,所以幼儿往往对于投放的材料上会出现矛盾与冲突。因此,我为他们投放了一些形状相似的玩具,数量充足,避免他们因为玩具而发生争吵,进而影响游戏的进行。在刚开始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时,我们班的孩子们往往不会集中于“我现在是谁,我现在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上,而更多的是把好玩的东西拿在手上,甚至是藏到柜子里,不让别人拿。通过思考,我发现教师主要的任务是让幼儿明确的知道,在娃娃家里,他们就是主人,他们拥有处理一切事情的权利。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孩子们渐渐懂得了娃娃家就是自己的家,家里的东西都是家人共有的东西,可以逐渐地自己解决家里的纠纷了。
2、自由发展,适当指导
(1)通过一日生活,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
小班的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很欠缺,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往往进行一些情节简单,主题单一的游戏。首先,教师要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吃完午饭后教师擦桌子时,可以暗示性地提问,“你们玩娃娃家的时候,吃完饭有没有把小桌子擦擦干净呢?”在保健老师来为小朋友喂药的时候,问一问他们,“你们的宝宝生病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耐心地帮他喂药的啊?”平时开展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各种环节,比如刷牙、吃饭、看电视、剪头发、买东西等等,让他们感受到这些事情的细节,通过每天的强化,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了,角色游戏的开展也能够丰富而顺利地开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还可结合参观、访问、谈游戏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在认识厨房间的阿姨时,可以观察阿姨是如何洗菜、切菜的;认识保健老师的同时,可以观察她是如何给小朋友晨检、吃药、打针的。国庆节时,和孩子一起看国庆阅兵仪式,中秋节时和孩子一起吃月饼……随着幼儿生活的丰富,眼界的扩展,幼儿游戏的内容也会逐渐丰富。
(2)借助观察,参与指导
正如以上所说,小班孩子刚参与角色游戏时,有一个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游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就要借助观察,参与指导。观察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前提,只有建立在观察游戏上的指导,才能真正对儿童游戏起到促进的作用。
案例五:在进行娃娃家游戏时,孩子们都专注于摆弄桌上的茶杯茶壶,而需要他们这些“爸爸妈妈”照顾的娃娃却被丢弃在一边,看到这个情况,我假装是邻居阿姨敲了敲门,他们欢迎我进来之后,我抱起一边的娃娃说,“囡囡,你怎么啦?一个人是不是无聊啦?(我看了看一旁的孩子们)你的爸爸妈妈在帮你倒水呢,等一下他们就来了哦。”孩子们发现了冷落了娃娃之后,很快重新当起爸爸妈妈来了。
教师在发现孩子缺乏目标时,首先不应该硬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而是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游戏之后,借助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明确游戏的规则、理清头绪。教师要学会做孩子们真正的玩伴,参与游戏,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因此,教师不仅应深入观察和了解游戏现状,预测幼儿的发展水平,更应从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所及出发,适时适当地进行指导,在和孩子们一起玩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孩子的游戏水平的发展,提高孩子游戏的兴趣。
(3)谈话讨论,建构指导
建构指导是指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谈话讨论关于游戏的问题,帮助其建构游戏的经验体系的方法。小班幼儿游戏后的谈话以再现式和教师谈话为主。再现的重点应是幼儿对玩具的操作和游戏行为与角色的关系,以引起幼儿对角色的重视,并逐步理解游戏动作的目的性。谈话的重点应结合游戏的内容,谈幼儿对同伴、对玩具、对常规的态度等。谈话时,最好以角色的身份,多用游戏的口吻,并注意帮助和吸引幼儿参加到谈话中来。谈话讨论可以发现游戏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抒发游戏中的情绪体验,建构一个怎样游戏的经验体系。小班在游戏中出现矛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往往觉得委屈了就一个劲的哭,为了帮助孩子抒发这些游戏时产生的不良情绪,我们在游戏后可以利用讨论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到底是哪些地方出了错,而不是一发生问题了教师就去直接介入解决,这样对于孩子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也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作用。
角色游戏对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对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角色游戏,幼儿有了初步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观察勤思考,帮助孩子更好地在角色游戏获得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