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咕咚来了
【主题背景】
《咕咚来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湖边突然的咕咚声引起了小动物们的恐慌。大家都认为“咕咚”是个大怪物,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面积爆发了恐慌,最后狮子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咕咚”原来就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小动物们都笑了。这是一个小故事,却孕育着一个大道理:教育孩子们遇事要不慌张,要勇敢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核心内容】
有趣的故事 快乐的表演
【主题目标】
1. 理解《咕咚来了》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掌握语言与词汇的表达,能够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的能力。
2.喜爱阅读图书,有初步的求知欲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初步用语言、音乐、美术等手段,表达自己想表演的欲望。
4.能围绕故事中的小动物与同伴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乐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主题网络


第一周
美术活动:《树叶鸟》——大胆想象,通过活动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把树叶贴画成小鸟。 |
健康活动:《干净食物人人爱》——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餐前要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先洗净.去皮.不贪食街头小吃;不一次吃过量或喝过多的饮料。 |
音乐活动:《咕咚里的小动物》——熟悉不同曲风的音乐,知道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我爱我的小动物》——通过反复感受歌曲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对歌曲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兴趣和愿望。 |
语言活动:《咕咚来了1》——学习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咕咚来了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掌握语言与词汇的表达,能够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的能力。 |
科学活动:《认识木瓜》——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木瓜的主要特征。喜欢与同伴一起参加活动。 |
数学活动:《喂小动物吃东西》——感知动物与食物之间的匹配关系,尝试进行3以内的等量匹配。 |
|
第二周
美术活动:《大怪物》——通过观看动画片《怪物大学》,了解各种怪物的夸张形象。 |
健康活动:《(体育)看谁跳得高》——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跃的方法。通过跳跃,发展身体的平衡和腿部力量。 |
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青蛙1》——熟悉曲调,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和欢快的音乐节奏 《快乐的小青蛙2》——通过讨论、示范,初步学习拥抱、拉手、转圈等合作舞蹈方式 |
语言活动:《表情会说话》——知道人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我的舞台我做主》——了解舞台结构,快速找到自己位置,能够在提示下快速上下场。 |
1. 社会活动:《我会用道具喽》——了解道具的作用,知道使用道具可以让我们的表演更丰富。在活动中了解各角色匹配道具的使用方法,尝试使用道具进行表演。 |
数学活动:《动物运动会》——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体验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
|
第三周
美术活动:《做面具》——初步了解面具以及面具的制作方法。通过撕贴,涂色,揉贴,制作自己的面具。 |
健康活动:《小猴健康舞》——能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能边唱边跳。能根据歌词创编小猴子的舞蹈动作,并大胆表演。 |
艺术活动:《小动物之舞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和欢快的音乐节奏。 《小动物之舞2》——尝试两两合作表演,通过讨论、示范,初步学习拥抱、拉手、转圈等合作舞蹈方式。 |
语言活动:《我是小明星》——通过观察,交流,练习,进一步明确上、下场,候场和角色表演的注意事项。 《我们表演啦》——通过集体表演的方式,学习运用动作,表情,语言进行完整的表演。 |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操作中,观察并发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愿意分享自己观察与发现的结果。 |
数学活动:《这是第几场呀?》——知道表演时有场次顺序的,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场次。通过教师提醒和观察线索图,了解自己什么时候进场和退场。 |
|
我定的课:
第一周:语言:咕咚来了1
咕咚来了2
音乐:咕咚里的小动物
我爱我的小动物
美术:树叶鸟
数学:喂小动物吃东西
科学:认识木瓜
健康:干净食物人人爱
第二周:语言:表情会说话
我的舞台我做主
音乐:快乐的小青蛙1
快乐的小青蛙2
美术:大怪物
数学:动物运动会
社会:我会用道具喽
健康:(体育)看谁跳得高
第三周:语言:我是小明星
我们表演啦
音乐:小动物之舞1
小动物之舞2
美术:做面具
数学:这是第几场呀?
科学:各种各样的声音
健康:小猴健康舞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咕咚来了(1)
活动目标:
1.学习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2.通过复述故事,会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等对话。
3.知道遇到意外不能慌张,在大人的帮助下找到真相。
活动重点:学习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活动难点:通过复述故事,会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等对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对原有故事改编。
2.材料准备:小猫、小兔、小猴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兔子图片,引发兴趣
师:谁来了?小兔在干什么?有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一起听听。
2.完整欣赏老师讲述故事
师:故事里有谁?你听到了什么?
3.分段欣赏故事,学习对话。
(1)小兔遇到谁,他们说了什么?
(2)他们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3)又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
(4)最后是什么发现咕咚的声音的?到底怎么回事?
4.做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实验
5.师幼共同复述故事。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咕咚来了(2)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
故事《咕咚来了》动画视频 ,小白兔 、狐狸 、猴子 、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故事内容。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
(1)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
小结: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四、讨论1. 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感受?有趣吗?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我们要向谁学习?
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角色表演1.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 一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2.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走进胆小国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在幼儿身上表现地更明显,请幼儿说说自己胆小的经历,怎样克服这样的心里障碍。
活动领域:音乐
活动内容:咕咚里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熟悉不同曲风的音乐,知道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2.通过倾听音乐、角色匹配,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验在音乐中扮演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重点:熟悉不同曲风的音乐,知道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活动难点:通过倾听音乐、角色匹配,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音乐《兔子舞》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动物头饰,引起活动兴趣。
2.出示森林布景,引出角色。
3.倾听音乐,感受四段音乐代表的不同角色。
4.游戏听听谁来了
(1)随机播放音乐,幼儿进行角色匹配。
(2)完整播放音乐,集体做相应动物的动作。
5.活动结束。
活动领域:音乐
活动内容: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歌曲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对歌曲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兴趣和愿望。
2.尝试用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掌握×× ×| ×× ×| ×× ××| ×—|的节奏。
3.在活动中,萌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通过反复感受歌曲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对歌曲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兴趣和愿望。
活动难点:尝试用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掌握×× ×| ×× ×| ×× ××| ×—|的节奏。
活动过程:
1.律动,发声练习复习歌曲
⑴今天,我们一起来当小司机,去动物园好吗?请小司机们注意啦,把好方向盘,踩好油门,我们出发啦!(教师放小司机的音乐)模仿小司机进入室内。
⑵动物园车站到了,请小朋友们下车。看有这么多的气球,我们一起来把他们吹起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气息训练)
⑶我们把小动物叫出来好吗?(发声练习)
⑷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来了,想和你们一起唱歌,你们愿不愿意?《小动物走路》(复习学过的关于小动物的歌曲)
2.学唱歌曲:
⑴今天老师请来了几只小动物到我们班,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听,什么声音(小动物叫声),这是谁的声音? 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出示手偶小猫和小朋友打招呼)小猫是怎么叫的?(学习节奏)
⑵听听谁来了?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出示手偶小狗和小朋友打招呼)小狗是怎么叫的?(幼儿一起按节奏模仿小狗的叫声)
⑶听听谁又来了?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出示小猪的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请幼儿按节奏模仿模仿小猪的叫声。
⑷听听还有谁来了?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出示小鸭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请小朋友模仿小鸭的叫声。
(5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小动物?你能做一个你喜欢小动物的动作吗?
(6它们要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唱一首歌曲给你们听,你们喜欢听吗?
(7)教师范唱,(教师一边摸着小动物的头一边范唱歌曲) 幼儿欣赏。幼儿学唱歌曲,重复唱歌曲数遍,(教师可变换形式演唱,教师唱前一句,幼儿接唱小动物的叫声)
(8)在后面草丛里还藏了许多小动物,请每一位小朋友选择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唱歌好吗?(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9)请选择一样小动物的幼儿到集体中表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3.天快黑了,小动物们也玩累了,我们开车把小动物们送回家好吗?(教师放开火车的音乐幼儿抱着小动物出教室)
4.延伸活动:在表演区提供小动物的头饰及音乐,供幼儿表演用。
活动领域:美术
活动内容:树叶鸟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通过活动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把树叶贴画成小鸟。
2.学习用语言表达树叶鸟的简单对话。
3.感受树叶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大胆想象,通过活动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把树叶贴画成小鸟。
活动难点:学习用语言表达树叶鸟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幼收集各种落叶,并擦洗干净。
2.幼活动材料,胶水,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树叶鸟像什么。
1.将幼收集的各种落叶集中摆放在桌子中间。
2.师拿起一片树叶往下扔:看看它像什么?(幼:小鸟)
(二)树叶像小鸟。
1.师幼一同欣赏故事《树叶鸟》的图片。
2.师:树叶像小鸟,那小鸟的嘴巴在哪里?
3.师:你们能把树叶变成小鸟吗?
(三)树叶鸟在干什么。
1.师按幼儿的思维画好小鸟的眼睛.嘴巴,翅膀。
2.师:这是我的树叶鸟,我的树叶鸟在哪里在做什么呢?(按幼的思维画出小鸟在哪里在做什么图)
3.师:我的树叶鸟画好了,漂亮吗?现在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属于你们的树叶鸟好吗?等下我来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树叶鸟最漂亮!
(四)幼画树叶鸟。
幼画,师巡回指导。
(五)介绍自己的树叶鸟。
请个别幼上来说说自己的树叶鸟在哪里?在做什么?
活动延伸
现在带着你们的树叶鸟去操场飞一飞吧!
活动领域:数学
活动内容:喂小动物吃东西
活动目标:
1.感知动物与食物之间的匹配关系,尝试进行3以内的等量匹配。
2.喜欢参加配对游戏,体验配对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
2.小猫、小鸡、小狗图片,与之相对应的食物若干
3.小碟子、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说说数数小动物。
师:今天天气真好,许多小动物来到了草地上玩,看看谁来啦?来了几只小狗?
喵喵喵,谁来啦,有几只小猫?一起来数数看?
小鸡也想来玩了,小朋友数数有几只呢?
二、"送动物回家"的游戏
1.师:小动物在草地上玩了一会儿,他们又来到了动物乐园,看到了许多漂亮的房子,我们看看有几幢房子,小动物都想住进新房子,他们应该去哪幢房子呢?为什么呢?
2.师:我们把小狗送回了家,这幢房子上有几个圆点?想想哪个小动物住进去?
3.我们来看看有几只小鸡,应该住在哪幢房子呢?为什么?(引导幼儿讲出房子上有三个圆点)
三、给小动物喂食
1.师:小动物玩累了,肚子饿了,想什么办法帮助它们?
2.小朋友都知道小狗喜欢吃肉骨头,1只小狗喂它吃几根肉骨头?
3.师: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一只小狗吃一根肉骨头。谁来帮助小狗?
4.师:这里有2只小猫喂它吃几条鱼?(引导幼儿用两只**吃两个**)
5.送食物给小动物
老师这里给小动物准备了许多的食物,小朋友也来喂一喂好吗?
四、分组活动
1.教师示范讲解。(每组操作讲一到两个)
小动物们为了谢谢小朋友,还带来许多好玩的游戏,我们来看看小狗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游戏?
2.幼儿分成三组,进行配对。
第一组(生活连线)
第二组(根据食物数量画点)
第三组(给小动物喂食)
第四组(大小配对)
3.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师进行讲评。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内容:认识木瓜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木瓜的主要特征。
2.喜欢与同伴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瓜果实物及图片。
2.切成小片的哈密瓜、西瓜等。
教学过程:
1.回忆交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你认识它吗?”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瓜的名称及特征。
2.指认瓜果:“木瓜看上去什么样吗?你可以来摸一摸、抱一抱。感觉怎样?”
3.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你吃过木瓜吗?怎么吃的?什么味道?”
4.品尝瓜果:
幼儿自由品尝、分享。
5.舞蹈《木瓜恰恰恰》
活动领域:健康
活动内容:干净食物人人爱
活动目标:
1.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餐前要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先洗净.去皮.不贪食街头小吃;不一次吃过量或喝过多的饮料。
2.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1.挂图:干净食物人人爱。
2.了解幼儿在回家途中是否有吃零食的习惯。
活动过程:
1.观察挂图,启发引导幼儿思考小明肚子疼的原因。
(1)小明从幼儿园回家后就说肚子疼,他的肚子为什么会疼呢?他做了什么事?
妈妈接小明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小明说肚子饿了,他吃了什么?
回家后小明又吃了什么?
苹果从哪里来的?
(2)吃了这些东西后,小明怎么样?
(3)医生对小明说了什么?
“路边小摊子上的小吃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洗净、削皮的水果不能吃。”
2.引导幼儿讨论。了解讲究饮食卫生的原因。
(1)为什么路边的小摊上的小吃不能吃?
(2)为什么没洗净的瓜果不能吃?
(3)还有哪些东西也不能吃?
3.现场示范吃瓜果的卫生习惯。
(1)洗净去皮。
(2)谈谈哪些瓜果要洗净去皮后才能吃?
4.请幼儿洗手,吃水果。
“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小朋友先看看我们的小手干净不干净?吃东西前我们应该做什么?”(幼儿洗手,品尝水果)
第二周
活动领域:表情会说话
活动内容: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2.初步尝试用笑脸、苦脸和着急来表达不同的角色情感。
3.感受不同情绪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知道人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用笑脸、苦脸和着急来表达不同的角色情感。
活动准备:娃娃表情图。
活动过程:
1.出示表情图,引起幼儿兴趣。
2.尝试用不同的表情进行表演
(1)师:让我们来学学表情娃娃吧。
(2)故事《咕咚来了》里面的小动物会有哪些表情呢?
3.自由表演
4.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表情?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我的舞台我做主
活动目标:
1.了解舞台结构,快速找到自己位置
2.能够在提示下快速上下场
3.知道候场要保持安静
活动重点:了解舞台结构,快速找到自己位置
活动难点:能够在提示下快速上下场
活动准备
贴好圆点,表示木瓜树的位置
活动过程:
1.认识舞台,了解舞台的结构
2.迁移已有经验,讨论注意事项
3.练习上下场并找到舞台表演位置
4.根据音乐完整练习找位置并上下场
5.教师播放录像,引导幼儿反思问题,进一步进行调整。
活动领域:音乐
活动内容:快乐的小青蛙(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和欢快的音乐节奏
2.在游戏中感知乐句,能按乐句做舞蹈动作
活动重点: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和欢快的音乐节奏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感知乐句,能按乐句做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幸福的花朵》、青蛙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兔子头饰,导入活动
2.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节奏
3.完整欣赏音乐A段,感受A段的乐句
(1)教师在每个乐句结束的时候拍一下手
(2)再次欣赏
4.创编A段的舞蹈动作
5.欣赏B段音乐
(1)尝试用跳跃、转圈等动作表现快乐的心情
(2)完整播放
6.完整舞蹈
活动领域:音乐
活动内容:快乐的小青蛙(2)
活动目标:
1.尝试两两合作表演
2.通过讨论、示范,初步学习拥抱、拉手、转圈等合作舞蹈方式
活动重点:尝试两两合作表演
活动难点:通过讨论、示范,初步学习拥抱、拉手、转圈等合作舞蹈方式
活动准备:音乐、小鼓1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已学的“快乐的小青蛙”,引出活动
2.学习两两合作表演
(1)启发幼儿合作
(2)击鼓找朋友
(3)教师与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4)两两合作,集体练习舞蹈
3.听音乐完整舞蹈
活动领域:美术
活动内容:大怪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片《怪物大学》,了解各种怪物的夸张形象。
2.使用棉签、吸管,通过滴、吹、贴等技能表现小怪物的各种造型。
3.体验玩色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相关的动画视频、黑色卡纸、颜料、吸管、棉签、小眼珠贴片。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玩色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造型,萌发创作愿望。
1.师:刚才我们看到动画片里有许多的小怪物,你们喜欢吗?他们长得什么样?
2.小结:小怪物的样子有很多种,有高矮的、胖瘦的、有单眼的、还有长得都很滑稽。
二、展示图片,探索制作方法。
1.出示图片,观察形象。
师:小怪物来到咱们班啦,小朋友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怪物的各种形象和动态)
2.探索方法,了解制作过程。
师:想知道小怪物是怎么来的吗?首先用蘸满颜料的棉签在纸上用力一点,然后使用吸管对着有颜料的地方向各个方向吹,贴上眼睛贴片,这样搞笑的小怪物就出现了,小怪物就很神气了。
3.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作品,分享成功乐趣。
1.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成果。
2.教师点评幼儿成果。
活动领域:数学
活动内容:动物运动会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
2、体验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幼儿操作卡、数字奖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动物园里开运动会啦!跳远比赛就要开始啦,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小兔、小松鼠、小狗、小猫、小老鼠)
“比赛开始啦,我们一起为他们喊加油!”
二、游戏:跳远比赛。
师:“小动物们跳得真远快!现在哪个小动物跳得最远,谁在第一?谁排在第二?谁在第三?谁排在第四?谁排在第五?”
三、给获奖的小动物发奖牌:
根据小动物的排名,发1——5的数字卡片。
四、游戏:捉迷藏
出示图片:
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住在哪里?”
师:“小动物们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找找小兔子住在哪里?(请一个幼儿回答)咚咚咚,敲一敲门,看看这是不是小兔的家!(检查结果)
“那么小松鼠、小狗、小猫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
五、幼儿操作卡片,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把小动物送回家了。小动物的身上都有小圆点,先数一数有几个,一个小圆点就表示住在一楼,二个就表示住在二楼……,可别送错了啊!
活动领域:社会
活动内容:我会用道具喽
活动目标:
2. 了解道具的作用,知道使用道具可以让我们的表演更丰富。
3. 在活动中了解各角色匹配道具的使用方法,尝试使用道具进行表演。
4. 喜欢并爱护自己的道具。
活动重点:
了解道具的作用,知道使用道具可以让我们的表演更丰富。
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了解各角色匹配道具的使用方法,尝试使用道具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对话表演,木瓜实物,大树、篱笆、金箍棒。
活动过程:
1. 出示道具---大树,引出活动。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咕咚来了》中出现过吗?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呢?它在童话剧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道具。
(2)讨论道具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童话剧表演没有道具怎么会怎么样呢?有了道具又会怎样呢?那你们觉得我们的童话剧需要哪些道具呢?
2. 出示其他道具
(1) 师:你们看看这里有很多道具,它们用在哪里合适呢?(幼儿自由讨论)
(2) 老师一一介绍道具的名称以及使用的场次。(木瓜、篱笆、金箍棒)
(3) 了解每个道具的作用与用法。
师:这个是什么呀?金箍棒是谁用的呢?
师:木瓜是谁用的呢?(大狮子)什么时候用的呢?(发现木瓜掉到水里时用的)
师:这是什么?(篱笆)篱笆放在舞台的什么地方呢?(舞台前面两侧)
师:篱笆有什么作用呢?(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动物跳完舞后,听到“咕咚”的声音,就赶紧躲到篱笆里面来。
3. 幼儿使用道具,集体表演一次。
师:那现在我们用上这些道具,来表演吧,幼儿使用道具集体表演。
4. 讨论道具的收放方法和引导幼儿爱护道具。
师:我们在收道具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分类放,一种道具放在一个地方)
师:我们在用道具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轻拿轻放)
活动领域:健康
活动内容:(体育)看谁跳的高
活动目标:
1. 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跃的方法。
2. 通过跳跃,发展身体的平衡和腿部力量。
3. 愿意参加活动,不害怕。
活动重点: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跃的方法。
活动难点:通过跳跃,发展身体的平衡和腿部力量。
活动准备:
大操场,小猴头饰,桃子,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谁来了呀?
2. 师:我是猴们,妈妈,那你们做我的猴宝宝,我们一起出去玩,好不好?
3.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来跳个舞吧(音乐健康歌)
二、猴子跳跳跳
1. 幼儿自由做跳跃的动作
师:我们小猴子最爱跳了,宝宝们,一起来跳给妈妈看一看吧。
2. 请个别幼儿示范
师:哪个小猴子愿意到妈妈这里来跳一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跳得棒不棒。
3. 教师讲解跳跃的方法
师:现在你们来看看猴妈妈是怎么跳的,双脚并拢,摆动双臂,还可以数一二三跳。
4. 幼儿练习跳跃方法
三、摘桃子比赛,巩固练习双脚并拢向上跳跃的动作。
1. 教师示范比赛方法。
师:今天妈妈给宝宝们准备快乐桃子,哪个宝宝摘到了就可以吃。妈妈先给你们示范一下,双脚并拢,摆动双臂,伸手一拿,就成功了。
2. 请个别幼儿示范
3. 幼儿自由分成四组,比赛开始。
四、放松活动
今天宝宝们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吧。
第三周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我是小明星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练习,进一步明确上、下场,候场和角色表演的注意事项。
2. 在活动中能够认真倾听音乐,及时上、下场。
3. 能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和同伴共同完成童话剧的完整演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能够集体进行表演,对各角色台词,动作和表演都已经熟悉和掌握。
材料准备:童话剧音乐。
活动过程:
1. 出示角色头饰选择表,幼儿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师:小朋友们,这是我们选角色的头饰表,你们都已经选择了一个角色,再看看,今天你扮演的是谁?我们就一起来表演吧。
2. 幼儿讨论表演时要注意的问题。
(1)师:上台表演时,怎样才能让观众听清台词?(声音响亮)怎样让观众看到每个演员?(面对观众)怎样让观众认为你演得好?(表情自然,动作形象大方等)如果记不清台词该怎么办?
(2)师:在台下候场时,演员要注意什么呢?(保持安静,排好候场队形,关注台上,随时准备上场)。
(3)师:什么时候上场最好?(听到音乐提示,或者演员提示时及时上场,不抢着上场)
(4)师:下场要注意什么?(伴随动作或音乐,顺着自己的下场路线走,注意安全,不和其他演员碰撞)
3. 练习各角色上场、下场。
小兔子、小青蛙、小猫、猴子、狮子王上下场。
4. 幼儿分别候场,播放音乐进行完整表演。
5. 播放幼儿表演录像,师幼共同评价。
小朋友们看,电视里是谁在表演?你们表演的很棒,但还可以更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可以进步的地方。
6. 活动结束
今天的表现很棒,以后我们还会进行演出,小朋友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都来当“小明星”。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我们表演啦
活动目标:
1. 愿意自主选择角色,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征。
2. 通过集体表演的方式,学习运用动作,表情,语言进行完整的表演。
3. 积极投入的参与童话剧的表演。
活动准备:
道具 木瓜,花草,金箍棒,大树,音乐《兔子舞》《风声》《香草咪咪》《健康歌》《快乐的小青蛙》 大舞台。
活动过程:
1.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说说角色的特征。
今天我们就要上台表演童话剧《咕咚来了》,你想扮演谁呢?你觉得自己要扮演的这个角色是什么样的呢?(帮助幼儿分别回顾小兔。小青蛙、小猫,小猴子和大狮子的角色特征)
2. 请幼儿带好头饰,拿好道具,准备表演。
(1)师:哪些小朋友是演小兔子的?(请小兔子带上头饰候场)
(2)师:哪些小朋友是演小猴子的?小猴子表演的时候用了什么道具?(请小猴子戴上头饰,拿好金箍棒候场)
(3)师:哪些小朋友是演小青蛙的?(请小青蛙戴上头饰候场)
(4)师:谁是演大狮子的?(请大狮子戴上头饰,拿好木瓜候场)
3. 幼儿上台集体表演
下面表演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候场的时候保持安静,听到音乐及时上场。
4. 表演结束,幼儿自主收拾表演道具。
活动领域:音乐
活动内容:小动物之舞(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和欢快的音乐节奏
2.在游戏中感知乐句,能按乐句做舞蹈动作
活动重点: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和欢快的音乐节奏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感知乐句,能按乐句做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幸福的花朵》、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兔子头饰,导入活动
2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节奏
3.完整欣赏音乐A段,感受A段的乐句
(1)教师在每个乐句结束的时候拍一下手
(2)再次欣赏
4.创编A段的舞蹈动作
5.欣赏B段音乐
(1)尝试用跳跃、转圈等动作表现快乐的心情
(2)完整播放
6.完整舞蹈
活动领域:音乐
活动内容:小动物之舞(2)
活动目标:
1.尝试两两合作表演
2.通过讨论、示范,初步学习拥抱、拉手、转圈等合作舞蹈方式
活动重点:尝试两两合作表演
活动难点:通过讨论、示范,初步学习拥抱、拉手、转圈等合作舞蹈方式
活动准备:音乐、小鼓1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已学的“小动物之舞”,引出活动
2.学习两两合作表演
(1)启发幼儿合作
(2)击鼓找朋友
(3)教师与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4)两两合作,集体练习舞蹈
3.听音乐,两两合作完整舞蹈
活动延伸:
将小动物头饰放在表演区,鼓励幼儿合理利用道具进行表演。
活动领域:美术
活动内容:做面具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面具以及面具的制作方法。
2. 通过撕贴,涂色,揉贴,制作自己的面具。
3. 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注意倾听同伴的介绍。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面具以及面具的制作方法。
活动难点:通过撕贴,涂色,揉贴,制作自己的面具。
活动准备:面具图片,面具底模若干张,固体胶,彩色油画棒,彩色卡纸,亮片,彩色羽毛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面具,引起活动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别人戴面具。
2. 欣赏面具图片,了解面具的基本特征。
你看到的面具是什么样的?在面具上你看到什么了?
3. 出示面具纸,和幼儿共同讨论面具的制作方法。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面具纸,你想怎么装饰?出示各种彩纸,亮片和羽毛,介绍装饰面具的方法。
4.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5. 幼儿作品展示。
6. 戴上自制的面具,开个面具舞会。
活动领域:数学
活动内容:这是第几场呀
活动目标:
1. 知道表演时有场次顺序的,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场次。
2. 通过教师提醒和观察线索图,了解自己什么时候进场和退场。
3. 体会到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顺序的。
活动重点:知道表演时有场次顺序的,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场次。
活动难点:通过教师提醒和观察线索图,了解自己什么时候进场和退场。
活动准备:
空场地一块,音乐《兔子舞》童话剧相应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 根据表演的线索和图片,师幼共同确定表演的场次顺序。
(1)认识数字1,确定表演的第一场(小兔子)。
(2)认识数字2,确定表演的第二场(小猫)。
(3)认识数学3, 确定表演的第三场(小青蛙)。
(4)认识数字4,确定表演的第四场(小猴子)。
(5)认识数字5,确定表演的第五场(大狮子)。
3. 帮助幼儿理顺表演场次,明白自己的上场顺序。
4. 幼儿按场次顺序表演童话剧。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内容:各种各样的声音
活动目标:
1. 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在操作中,观察并发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愿意分享自己观察与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
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活动难点:
在操作中,观察并发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愿意分享自己观察与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声音(汽车、飞机、动物、人发出的声音)
活动过程:
1. 听录音,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1)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2)播放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
(3)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2. 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各种声音。
(1)你们觉得自己的身体能发出声音吗?
(2)小朋友身体的哪些地方可以发出声音呢?(舌头可以发声,拍手可以发声,跺脚可以发声)
3. 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物品发出各种声音。
4. 师幼共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声音的作用。
5. 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让很多的东西发出了声音,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有的还能帮我们做许多事情。
活动领域:健康
活动内容:小猴健康舞
活动目标:
1. 能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能边唱边跳。
2. 能根据歌词创编小猴子的舞蹈动作,并大胆表演。
3. 能友好的邀请同伴,共同舞蹈。
活动重点:能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能边唱边跳。
活动难点:能根据歌词创编小猴子的舞蹈动作,并大胆表演。
活动过程:
1. 复习歌曲,引起活动的兴趣。
2. 师幼共同学习和创编《小猴健康舞》
(1)左三圈,右三圈可以做什么动作呢,谁来试一试?
(2)抖抖手呀,抖抖脚呀,小猴子会怎么做呢?
3. 欣赏视频《顽皮的小猴子》,观察小猴子机灵,调皮的神态。
4. 创设情境,幼儿完整舞蹈。
(1)利用大树布置出深林背景,让幼儿戴着小猴子的头饰准备舞蹈。
(2)现在我们是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让我们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在打深林里舞蹈吧。
(3)生动的表现小猴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