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人们的工作》课程设置(颜静娟)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人们的工作
【主题背景】
    本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节假日、生日、亲朋好友相聚时,大人们都会带着孩子去餐厅用餐。去餐厅吃饭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是常有的事情,也是他们所喜欢的。因为餐厅的环境舒适优雅,食物丰富、美味,还能看到服务员的热情招待和人们相互聊天的热闹场面。在与幼儿的闲聊中提起去餐厅吃饭,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到餐厅里用餐虽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却蕴含了很多有关吃的文化、吃的艺术和吃的礼仪。由于幼儿对此了解甚少,所以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事情,如在餐厅里大声喧哗,争抢座位,来回奔跑,走路滑倒,或是打翻了食物等。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让幼儿做文明的小食客,真正体验用餐的快乐,我们觉得有必要开展这一主题。幼儿可以通过模伤、表演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吃的文化,懂得吃的艺术,学会吃的礼仪。
【核心内容】
      工作  哑剧  餐厅就餐
【主题目标】
1.了解餐厅就餐的基本程序以及基本就餐礼仪。(认知一一戏剧话题)
2.喜欢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造型及进餐的过程,在模仿中明确自己表达、创作或表演的角色,并坚持做好自己的戏剧工作。(情感态度一一责任感; 表达能力——肢体)
3.能用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表现在餐厅就餐的过程与感受,了解哑剧的特点。(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认知一一戏剧样式)
4.欣赏视频,比较不同的进餐行为并进行模仿,懂得就餐的礼仪并从中学习文明的就餐行为。(表达能——-肢体与表情;思考能力——价值与态度)
5.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创编《餐厅的故事》的人物、对话、情节及场景,能从卫生、文明、愉快的视角去解决就餐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创作剧本。(思考能力一一想象、场景、情节创编、价值与态度)
6.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戏剧任务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站位,在音乐和旁白的提示下进行表演; 表演时动作夸张清楚,易于观众理解。(表演能力一一意义交流、舞台行动; 合作能力)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内容:(美术)不一样的餐厅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友好商量、协作进行餐厅的场景设计。
2.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身体动作塑造餐厅的门、桌椅以及装饰等,感受餐厅环境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8K大画纸6张,彩笔6份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游戏“门儿开开”
 幼儿与同伴合作用身体做门的造型,如单开门、双开门、推拉门、电动门、旋转门等,教师扮演顾客从幼儿做成的门中进进出出。
2.出示餐厅布局示意图,让幼儿了解餐厅的基本设施,发现餐厅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这是我们第一次记录的餐厅的样子,从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哪些设施是所有餐厅都有的?除了这些,每个餐厅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3.幼儿分组,设计自己的餐厅
(1)分组并交代任务。
 教师:大家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餐厅,包括餐厅的名称、餐厅的各种设施和装饰。这些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位置?商量好后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幼儿分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每组设计的餐厅,每组请以一名代表向其他组介绍自己餐厅的设施与布局。
4.小组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设计的餐厅。
(1)小组合作表现。
(2)展示与交流。
 教师:这个餐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怎么样?
5.结束:戏剧游戏“有趣的餐厅”。
教师用语言讲述餐厅里的样子,让幼儿闭眼想象。
教师:我也设计了一个餐厅,你们想知道吗?请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说,一边想象它的样子。餐厅的门是旋转的,进门后有一双双溜冰鞋,然后有一段很长的走廊,可以穿上溜冰鞋向前走。来到大厅,全是汽车样子的包间,围着中间的摆餐台旋转,只要伸手到窗外就能取到食物。一、二、三,睁开眼睛,我设计的餐厅有趣吗?
 
活动领域:社会
活动内容:美味的食物
活动目标:
1. 在表达中初步了解中西餐文化的不同。
2. 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外形特点。
3. 能用肢体模仿不同吃法的动作。
活动重点:在表达中初步了解中西餐文化的不同。
活动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外形特点,能用肢体模仿不同吃法的动作。
活动准备:
菜篮子、自制的食物(鸡腿、面条、比萨、鱼、汉堡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买菜”。
教师拎篮子做买菜人,其他幼儿做各种菜的造型,走到谁的面前谁就做造型并说出菜的名字。教师做把菜放进篮子的动作,被“放”的幼儿就回到座位上,直到每个幼儿都“上位”(被放进菜篮子),游戏结束。
二、出示自制的美味食物,采用“雕塑家”策略让幼儿用肢体表现各种美食。
1.请一幼儿任选一种美食用肢体摆出此美食的造型。教师做雕塑家修整幼儿的动作,使其更凸显该食物的特征。
教师: 刚才买到的菜都做成了这些好吃的东西,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身体能不能摆出它的样子?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幼儿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用肢体摆出食物的造型。教师做摄影师拍下幼儿的美食造型。
三、选择自制的、有代表性的食物(汉堡、面条、鸡腿、鱼、匹萨、牛排),让幼儿表演吃此类食物的不同动作。
1.出示食物(或其仿真物),幼儿表演吃食物的动作。
教师:你们吃过些食物吗?用到了什么餐具?是怎么吃的? 请你用动作告诉我们,让大家猜猜看你在吃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吃不同食物的动作。(啃鸡腿、挑拉面、切比萨和牛排、夹菜、喝汤、手抓汉堡)
四、结束:戏剧游戏“餐后清洁”。
教师请多个幼儿扮演服务员,到每个幼儿面前做收餐盘的动作,然后做倒水、发餐巾纸的动作请每个幼儿漱口、擦嘴。
延伸活动:
在手工区放置一些一次性纸餐盘,让幼儿装饰餐盘,并在餐盘里添画美味的食物轮廓图。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可自制各种美食,开展美食街的游戏,既给了幼儿游戏的机会,又为幼儿的戏剧表达提供了材料。
2.第2环节中,教师用“雕塑家”策略的目的是示范。当幼儿学会用肢体表现美食的造型后,教师可不必修整幼儿的动作,而是以摄影师的身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谈话)一次愉快的餐厅用餐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自己去餐厅就餐时的感受,在图文欣赏中,进一步了解餐厅。
2.能用肢体动作或表情表达在餐厅里遇到的印象最深的人、物、事。
活动重点:交流自己去餐厅就餐时的感受。
活动难点:用肢体动作或表情表达在餐厅里遇到的印象最深的人、物、事。
活动准备:
1.自制一份愉快用餐的海报。
2.请家长帮幼儿到餐厅用餐。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猜饭店”。
出示幼儿熟悉的饭店招牌,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或替代物表现饭店的名字让其他幼儿猜。比如肯德基:“肯”字就做啃骨头、啃鸡腿的动作;“德”字不易用动作表示就让幼儿用嘴巴说,但不能发出声音,其他幼儿看嘴型猜测;“基”字就做小鸡的动作。
二、欣赏餐厅的海报,介绍自己去过的餐厅。
1.欣赏餐厅的海报,描述海报内容。
2.介绍自己去过的餐厅。
师:你去过什么餐厅?是中餐厅还是西餐厅?都有些什么食品?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模仿海报中人们用餐的动作和表情,发现中西方的不同用餐方法。
1.再次欣赏海报中人用餐的动作和表情,并加以模仿。
师:他们在吃什么?怎么吃的?用什么餐具?什么动作和表情?
2.小结中西餐的不同的食物、餐具和用餐方式。
四、教师用画简笔画的方式,呈现餐厅的布局以及餐厅里的餐具和食物。
1.讨论餐厅的布局,教师记录。
师:餐厅里有不同区域,都有哪些?这些区域里会有些什么设施?
2.讨论中餐和西餐的餐具、食物,教师记录。
师:请你们先给记录单设计中餐和西餐的标志,然后再分别说说中餐厅里会用到哪些餐具、有哪些食物、西餐厅里会用到哪些餐具、有哪些食物。你们说,我来画。
五、结束:戏剧游戏“好香的餐厅啊!”
教师模仿端盘子的动作,走到幼儿面前,让幼儿空物想象,用鼻子闻一闻感受食品的气味。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内容:(美术)我们一起开餐厅
活动目标:
1.耐心倾听同伴的想法,积极参与的讨论,友好地与同伴协调不同的意见。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开餐厅的工作。
活动重点:与同伴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开餐厅的工作。
活动难点:积极参与的讨论,友好地与同伴协调不同的意见。
活动准备:
大铅画纸、废旧纸盒、彩笔、胶带、各色卡纸、报纸。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整理要开餐厅的房子”。
幼儿“空无想象”一间适合开餐厅的房子。可是,里面有很多没用的东西:一张大桌子、一些破椅子、一个沙发,还有很多锅和碗等,幼儿根据物体的大小体积轻重使用不同的动作进行搬运。
二、采用“会议”策略讨论大家一起开的餐厅。
1.教师扮演会议主持人,主持会议,带领大家讨论开餐厅要做的事情,并做记录。
教师:开餐厅需要做哪些事情?除了布置桌椅、装饰餐厅,还需要做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我们开的餐厅?
2.总结会议讨论结果
三、幼儿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
1.商量分组类别。
 教师:为了开好我们的餐厅,我们要分成哪些工作小组呢?
2.各个小组开始工作。
 (1)餐厅布置、装饰设计组:利用桌椅划分区域,可用肢体造型丰富餐厅的布局。
(2)餐厅招牌设计组:谈论餐厅的额名字,并制作一个餐厅招牌。
(3)海报设计组:讨论该餐厅的特色食品和餐厅开业的时间及优惠活动,将其呈现海报上。
(4)餐厅服务员培训组:选出一名培训师,按服务流程图给服务员做入职培训工作。
四、结束:放松游戏“无声的欢笑”
幼儿不发出声音,只能用动作或表情表现自己开心的样子。
 
活动领域:社会
活动内容:猜猜我在吃什么
活动目标:
1.在表情的瞬间定格中表现食物的不同味道。
2.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出对食物的喜爱,初步了解哑剧的特点。
活动重点:在表情的瞬间定格中表现食物的不同味道。
活动难点: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出对食物的喜爱,初步了解哑剧的特点。
活动准备:
1.不同味道的食物的图片。
2.酸、甜、苦、辣、涩、香、硬、臭等味道的食物(酸梅子、臭豆腐、辣花生、苦咖啡、软糖、硬板栗) 装进不透明的杯子里。
3.纸盒盖做成的相框。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嘴巴也做操”。
先请幼儿练习嘴巴的各种张合和咀嚼的动作,然后,模仿教师的嘴巴动作,让嘴巴有节奏的开合和咀嚼。然后,请个别动作夸张的幼儿进行表演,表现吃各种食物时的口部动作及表情。
二、小小美食家品尝、讨论各种食物的味道,并用丰富夸张的表情表现吃该种食物时的样子。
1.出示装有食物的杯子,请部分幼儿做小小美食家分别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教师用自制的相框抓住瞬间表情让他定格,请大家观察他的表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表情中猜测所吃食物及其味道。
教师:请你们看他的表情,猜猜他吃的东西是什么味道? 他吃的是什么?为什么?
3.总结吃不同口味的食物时人的不同表情,并集体模仿、学习夸张的表情。
三、想象与表现吃各种味道的食物动作。
1.分别出示不同味道食物的图片,请幼儿做表情表现吃这些食物时的样子。
2.将图片收起,请个别幼儿抽取图片做表情,让其他幼儿猜他吃的是什么。
四、结束:戏剧游戏“传递味道”。
请一幼儿领头做尝到某种味道时的表情,然后将这一表情传递给旁边的同伴。旁边同伴需做和领头人同样的表情,再传递给旁边的同伴。依次传递下去。教师可随时停换不同的表情和领头人,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建议:
1.教师抓表情的相框大小以能把幼儿的面部表情突出并露出来为宣。可请观看的幼儿喊“定格”,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2.教师选用的食物味道一定要明显,甜就是甜,酸就是酸,苦就苦。这样幼儿在品尝时才能有夸张的表情,便于教师“抓拍”。
3.除品尝过的几种食物外,还可增加更多味道的食物的图片,如冒热气的开水、冰块、柿子、麦芽糖等,让幼儿表现更多样的表情。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谈话)餐厅里的故事(一)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一定的话题大胆思考与表现餐厅里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能用丰富和夸张的动作、表情、细腻地表现顾客的行为。
2.通过表情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活动重点:能用丰富和夸张的动作、表情、细腻地表现顾客的行为。
活动难点: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活动准备:
有价格的菜单图片、棍子、娃娃、一盘食物。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背菜名”。
教师出示菜单及相应的标价,带领幼儿认读三遍后将菜单拿掉。第一次游戏时,教师说菜名,幼儿说相应的价格。第二次游戏,幼儿既要说菜名还要说出形影的价格。
二、出示木棍、电脑包、布娃娃,请幼儿利用这些道具扮演餐厅的顾客(盲人、爱用电脑的叔叔、抱娃娃的阿姨)。
1.师:我们的餐厅今天来了3位顾客,你们看他们是谁?谁愿意用道具扮演这些顾客?
2.幼儿利用道具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顾客。
三、教师入戏引导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1.教师扮演在餐厅里乱跑的小朋友,撞到了服务员,请幼儿以服务员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餐厅里又来了一位什么样的顾客。服务员正端菜走过来,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服务员会怎样?他会有什么表情?请你们扮演服务员,把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
2.选一名幼儿扮演小朋友,撞到了抱娃娃的阿姨。阿姨会如何反应?她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请幼儿来演一演。
3.如果小朋友撞到了盲人,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四、完整表演创作的故事情节。
1.教师入戏扮演在餐厅里乱跑的小朋友,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服务员、抱娃娃的阿姨和盲人。
2.教师旁白,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幼儿扮演在餐厅里乱跑的小朋友)。
(1)撞到了服务员的小组。
(2)撞到了抱娃娃的阿姨的小组。
(3)撞到了盲人的小组。
五、教师扮演小朋友,采用“良心巷”策略,倾听幼儿对“小朋友”的提醒。
1.幼儿面对面站成两排,教师扮演小朋友,从中间通过。
2.每个幼儿对“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师:如果我是那个小朋友,你们见到他会对他说些什么?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六、结束:戏剧游戏“免费品尝新品种”。
教师扮演服务员向大家推荐新品种,给每位顾客(幼儿扮演)品尝,并征求大家的意见。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创编)餐厅里的故事(二)
活动目标:
1.能调动已有的表演经验,在理解哑剧表演的基础上创编故事结局。
2.能在情节创作中体会到良好进餐行为的重要。
活动重点:能在创编过程中体会进餐行为的重要。
活动难点:理解哑剧表演的基础上创编故事结尾。
活动准备:
1.堆满食物的餐盘、自制的多种食物、桌子、游戏用的钱币、“避免浪费”提示牌。
2.了解自助餐厅的用餐规则。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传递菜”。
教师准备一个堆满菜的餐盘,让幼儿以服务员的身份传递餐盘,看谁传得又快又稳。
二、教师入戏扮演小朋友到餐厅吃饭。
1.教师表演小朋友来到自助餐厅,取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放在餐桌上吃,可是最后剩下很多。
2.讨论:这个小朋友吃了什么?有没有吃完?怎么样才不会有下那么多食物?
三、教师表演家长买单的情节,幼儿理解用餐规则。
1.配班教师扮演服务员,主班教师扮演小朋友的家长,合作表演买单的情节:服务员说不够,要求家长再付一百,家长不同意。服务员指了指剩下的食物和警示牌,家长明白了。
2.讨论:家长付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服务员的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四、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创编故事的结尾。
1.请个别幼儿扮演家长或小朋友进行表演。创编故事的结尾。表演后,师幼共同商讨大家认同的结局,然后,让幼儿表演新的放事结局。
师: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办?你会和小朋友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又会怎样呢?
2.提醒所有到餐厅用餐的顾务。
师: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你会怎样提醒其他顾客呢?
五、结束:发放餐厅优惠券。
教师或幼儿扮演服务员,发放优惠券,邀请大家再次光顾“餐厅”。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内容:(律动)魔法厨师
活动目标:
1.能够用肢体、表情、语言模仿厨师烹饪的动态过程,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动作、表情的细节。
2.能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现厨师的魔力,体验哑剧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用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现厨师的魔力。
活动难点: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动作、表情的细节。
活动准备:
1.厨师亲饪不同食品时的图片(拉面、炒菜、做蛋糕、煎牛排、烤羊肉串)。
2.厨师帽。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厨师榨果汁”。
一幼儿扮演厨师,部分幼儿围合成圈做榨汁机,教师指定其中一幼儿的头部当开关,其他幼儿做水果造型。“水果”先被厨师洗切,再被放进榨汁机。厨师一按开关,“水果”就不停地跳动直到被榨成果汁,安静地躺在榨汁机里。然后厨师将其倒入杯中。幼儿可扮演不同水果或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二、出示厨师工作图,让幼儿了解厨师制作美食的方法并进行模仿。
1.逐了解厨师制作美食的不同方法。
师:你知道厨师在做什么吗? 请你学学利师的样子也试着做出美食来。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厨师的典型动作: 拉、炒、揉、切、烤、包、煎等。
师:厨师工作时的动作一样吗?有哪些动作?我们边说一边做动作。
3.幼儿扮演厨师,教师采用“遥控器”策略让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模仿厨师的工作。
三、魔法厨师变戏法。
1.教师入戏,戴上魔法时师帽,选择一种点饪方法,边做动作边施展魔力,做出了一份辣味的食物。幼儿扮演顾客,品尝厨师制作的食物,井用夸张的表情表现食物的味道。
2.采用“角色圈”策略,让幼儿站成里外两个大圆圈,外圈是厨师,里圈是顾客,顾客面向厨师。厨师施法做食物,顾客品尝食物并做夸张表情。每品尝完一次,外圆厨师可按一个方向移到下一个位里再施法做食物让下一位顾客品尝。幼儿之间还可以交换角色。
四、结束:戏剧游戏“拥抱厨币”。
幼儿摸摸自己的肚子,做出很饱的样子,用传递拥抱的方式感谢每一位小厨师。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创作)我们一起编剧本
活动目标:
1.知道剧本由若干幕组成。
2.能和教师一同梳理表演的故事情节,确定剧本的内容。
3.能与同伴分工合作绘制连环画用本,并尝试为各幕写顺序符号。
活动重点:能与同伴分工合作绘制连环画用本。
活动难点:尝试为各幕写顺序符号。
活动准备:
8K铅画纸、彩笔、剪刀、活动照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开“餐厅”发生过的事情,确定剧本的内容。
1.教师说故事的开端,幼儿按着说后面的故事情节。
2.讨论:你们觉得哪些情节适合我们表演?
可以分哪些剧幕表演?每一幕的名称是什么?
二、讨论每幕的画面内容。
1.讨论:这一幕画在一幅图上,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人物?在做什么事情?
2.讨论:要用什么颜色?画在什么位置。
三、小组制作连环画剧本。
1.每个小组由一位幼儿画一页。
2.拼连成完整连环画剧本,并完善画面内容。
3.教师在每一幕画面上写“第  幕”,由幼儿写标号,比如“1”或“一”。
活动延伸:
1.教师可引导幼儿为剧本写页码。
2.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剧本展板,并在活动室内选择合适的地方张贴幼儿设计的剧本。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内容:(律动)客人来了
活动目标:
1.积极扮演顾客,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表演顾客进餐厅的情景,表现不同顾客的不同特点。
2.大胆想象餐厅就餐的特殊顾客,积极参与讨论特殊顾客进餐厅的话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大胆想象餐厅就餐的特殊顾客。
活动难点: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表演顾客进餐厅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哑剧视频片段“板凳上的钉子”。
2.玩具小狗、蛋糕盒、布娃娃、木棍、书包、电脑包、购物袋等不同道具。
3.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戏剧游戏“餐于开业放鞭炮”。
幼儿围站成圆圈。教师选一名幼儿扮演放鞭炮的人。然后,教师或幼儿指定任意一种鞭炮。放鞭炮的人就在场地中间点燃鞭炮,其他幼儿则模拟这种鞭炮发出的声音。
二、欣赏哑剧片段,学习用夸张的动作表现顾客的特点。
1.幼儿想象餐厅的顾客并模仿顾客进餐厅。
师:我们的餐厅开业了,你觉得餐厅里来了什么样的客人?他是怎样走进餐厅的?进了餐厅他会做些什么?
师:你来模仿自己想象到的顾客,让大家猜一猜。
2.欣赏餐厅就餐的哑剧表演,指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情表现顾客的特点。
1.欣赏餐厅就餐的哑剧表演。
师: 请大家看一段小朋友表演的餐厅吃饭的视频。
师:你觉得这个顾客有什么特点?你怎么看出来的?
2.幼儿模仿顾客吃饭的动作和表情。
师:谁能用夸张的动作表演其他顾客呢?你的表演要让大家看出这个顾客的特点。
三、教师入戏扮演需要照顾的老人,引发幼儿想象并表演特殊的顾客与服务员的活动。
1.教师扮演拄着拐杖,眼花,咳嗽,又没有牙齿的老人进入餐厅。
2.教师出戏,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顾客? 如果你是服务员,看到这样的顾客,你会怎么做?
3.一名幼儿扮演老人,另有一名幼儿扮演服务员。“服务员”与“老人”合作即兴表演。表演后大家对服务员的服务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同完善表演的细节。
四、幼儿分角色扮演来餐厅的不同顾客。
1.教师出示玩具小狗、蛋糕盒、布娃娃、木棍、书包、电脑包、购物袋等不同道具,请幼儿猜测顾客的身份。
师:餐厅里会来各种各样的顾客。你看看这些物品,谁会带着这个来呢?
2.幼儿分角色扮演不同顾客来到餐厅的情景。一部分幼儿选择合适的道具或装扮,扮演不同的顾客;一部分幼儿扮演服务员。
五、结束:戏剧游戏:“请来喝一喝”。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教师或幼儿扮演服务员,给每位顾客(其他幼儿扮演)倒一杯饮料,请大家品尝。
活动延伸:
1.利用下午的活动时间组织幼儿画餐厅的顾客,并可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组织幼儿模仿自己画的顾客。
2.可在区域游戏中投放道具开展“客人来了”的表演活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