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小树和它的朋友们
【主题背景】顾周悦是一个可爱的小男生,可是在班级中他总是显得有些不合群,我观察了很多次,发现大伙儿好像不太乐意跟他做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顾周悦有点儿看不起小伙伴,他总说别人不如他,画画不如他漂亮,跑步没他快,玩具没他多……有时当小伙伴们表现出对他的友爱时,他甚至还有些不屑一顾。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宝贝,父母及祖辈百般呵护,对孩子全方位进行“细致”照顾,许多幼儿只知道接受关爱,不懂得回报,有些幼儿甚至拒绝同伴的帮助,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显得自私、傲慢。
为了帮助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我们创编了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这是一部优美且极具寓意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讲述了大森林中的一棵小树总是抱怨身边的朋方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但在经历风雨雷电等挫折后终于感受到朋友们的重要,并最终学会了尊重与珍惜的故事。这个故事符合大班幼儿的兴趣特点,故事中傲慢自私的小树看不起四棵大树,不屑于大树对它的帮助,在吃尽了苦头后,才明白了朋友间的关爱是多么的重要。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与成人、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如何友好相处,也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中的小树就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愿与四棵大树共同生活,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个故事,与家长配合,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幼儿养成对同伴亲近的态度。
【核心内容】
友好相处 看待自己 对待他人
【主题目标】
1.了解树木的构造、分类和用途等,提高幼儿发现不同事物、不同特点的能力。
2.在情境中体验,实践中操作,懂得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大胆与他人沟通交流,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在学习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懂得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重与珍惜他人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活动内容:小树和它的朋友们(一)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故事的前半部分,学说对话,理解“粗壮、优美、茂盛”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故事图片展示、讨论等,了解故事中四棵大树及小树的外形特点。
3.能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线索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活动重点:熟悉故事的前半部分,学说对话,理解“粗壮、优美、茂盛”等词语的意思。
活动难点:能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线索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图片一树林(最高的树、粗壮的树,优美的树,茂盛的树、一棵小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一棵小树也有它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们之间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
二、欣赏故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故事中的大树有几棵?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高大的、粗壮的、优美的、茂盛的)
(如果幼儿回答不全,教师不要直接告知,可以借此机会再次欣赏故事)
三、再次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
师:这四棵大树在故事开始时都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自己的?
(教师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话说一说,高大的树:我现在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了;粗壮的树:我发现我的腰越来越粗壮了,大风刮过来,我一定不会被刮倒;优美的树:你看我的姿势好不好看;茂盛的树:我身上的果实这么多可以给小鸟和小蛇吃)
师:小树为什么不高兴呢? 它是怎么说的呢?大树们又是怎样来安慰小树的?
师:风雨雷电来的时候大树们做了些什么?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话说一说:大树们紧紧地拉住小树的手,它们保护了小树)
师:在风雨中小树受到伤害了吗?为什么?(有四棵大树的保护)小树又是怎么做的?(小树很不以为然)
师:你觉得小树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四、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鼓励他们创编故事的情节和结局。
师:如果你是小树,你会怎么办?如果朋友们都离开了你,那你会怎么办?(鼓励幼儿讨论并大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的情节和结局)
师:请你跟你的同伴说一说你创编的故事。
活动延伸:
把四棵大树和小树的图片投放在语言角,幼儿根据图片讲述前半部分故事。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小树和它的朋友们(二)
活动目标:
l.熟悉故事后半部分的内容,感受并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小树的心理变化。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初步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3.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活动重点:熟悉故事后半部分的内容,感受并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小树的心理变化。
活动难点:熟悉故事后半部分的内容,感受并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小树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故事前半部分内容,尝试创编过故事的结局。
2.材料准备:小树头饰若干(每组1个)。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回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过《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的前半部分故事,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说了些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二、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内容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内容。
师:上次你们还创编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结局,现在我也有个有趣的故事结局,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讲述故事)
2.师幼共同讨论。
(1)师:到了晚上小树怎么也睡不着,它认为自已己没有变成大树的原因是什么?
(2)师:你觉得小树这样想对吗?
(3)师:小树在梦里它觉得自己得教了,它梦到了什么呢? 结果呢?(4)师:小树醒来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尊重、帮助、珍惜,要团结友爱的道理)
三、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
师:故事开始时小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四、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1.师:故事开始时小树是什么样子的?(很骄傲,不在乎朋友)它说了些什么?小树说话会是什么语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对话)
2.师:接下来小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很气愤,觉得它的朋友们影响了它,挡着了它的阳光……小树是怎么想的呢?(请幼儿说一说)
3.师:然后小树做梦了,它梦到了什么?
4.师:最后小树懂得了什么道理?(只有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才能让大森林变得更加美丽,才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加健康)
五、师幼共同讨论故事主题。
1.师:你喜欢故事中的谁? 说一说为什么呢?
2.师:你和好朋友之间是怎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
活动延伸:
1.将故事图片和幼儿创编的故事图片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自由讲述故事。
2.在美术区提供勾线笔和纸,让幼儿继续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局并画下来。
3.在日常活动中提醒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内容:(美术)美丽的树冠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树冠的外形特点,学习立体树冠的制作方法。
2.能够运用串、捏、粘等多种方法装饰出不同形状的树冠。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观察不同树冠的外形特点,学习立体树冠的制作方法。
活动难点:能够运用串、捏、粘等多种方法装饰出不同形状的树冠。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散步等活动中,幼儿已观察过大树的树根、树干、树冠等。
2.材料准备:
(1)人手一份“树冠”材料(亮片、彩纸、剪刀、蜡笔、双面胶)。
(2)已做好的树冠样品。
(3)各种各样的树冠图片若干。
(4)树冠制作流程图。
(5)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树冠图片,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观察、欣赏树冠的图片,了解树冠的不同样式。
师:大树是由什么组成的? (树根、树干、树枝、树冠)
师:谁来说一说大树的树冠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形状?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树冠图片,了解不同树冠的造型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树冠的图,我们来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哪一棵树的树冠?
二、了解树冠的制作材料及制作、装饰方法。
1.教师出示自制树冠,引导幼儿观察树冠的造型,了解制作材料。
2.师:这是老师自己做的树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树冠一样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3.师:树冠上都有哪些装饰?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幼儿通过观察,说一说制作树冠可能用到的材料)
4.师:制作这样一顶树冠,到底需要什么材料呢?(幼儿一一介绍自己的发现并说明每一种材料的用途,教师注意在幼儿回答不全的情况下,请同伴补充)
三、教师出示流程图,师幼共同讨论制作方法。
1.将双面胶贴在树冠底版两端相应的位置,首尾黏合变成圆环状或圆锥状等不同形状表现不同样子的树冠。
2.用毛根做树枝,彩纸做树叶,用双面胶固定在树冠上。
3.最后把各种亮片粘贴在制作好的树冠上进行装饰。(树冠最难做的步骤就是粘。教师要提醒幼儿粘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按一按,压一压)
四、幼儿按步骤图制作树冠,教师参与并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制作树冠,如有不清楚的可以再看一看流程图。
五、展示作品供幼儿互相欣赏。
师:每个小朋友都做了一顶漂亮的树冠,请你们把它戴在头上,我们一起来演大树。(幼儿戴上自己制作的树冠,随音乐按小组轮流在集体面前进行自由展示)
活动延伸:
1.教师将幼儿制作的树冠作品布置在表演区,供幼儿自由选择表演。
2.将“树冠”的制作材料投放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创作。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我心中的故事结局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局,并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
2.尝试用单幅或多幅图等不同的绘画形式记录下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局。
3.感受创编和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想象故事的结局,并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
活动难点:用单幅或多幅图等不同的绘画形式记录下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局。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学习过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前半部分,已尝试创编过故事的结局。
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彩笔、蜡笔、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个别幼儿讲述故事结局。
师:上次我们编了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的结局,谁能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你是小树,你会怎么办?如果朋友们都离开了你,你会怎么办呢?
师:小朋友创编了不同的故事结局,你们想不想用绘画的方式把故事结局记录下来?
二、画出自己心中的故事结局。
1.启发幼儿构思画面。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绘画工具:有彩笔、蜡笔、记号笔,我们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局画下来,你们先想一想准备怎样画呢?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如可以画一整幅图,也可以分成几幅小图表现)
2.幼儿绘画,教师参与并指导。教师引导幼儿用单幅或多幅图来表现自己的故事。
三、作品展示,介绍自己的故事结局。
1.两两分享。
师:请把你画的故事结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
2.集体分享。
师:谁愿意把自己画出的故事结局说给大家听。(请几名幼儿把画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故事结局)
活动延伸:
1.将幼儿绘画的故事结局布置在主题墙饰中,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再看一看、说一说。
2.在语言区提供小树、大树等图片和头饰等,让幼儿继续创编故事结局;在美工区提供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继续进行故事结局的绘画活动。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看看谁更像
活动目标:
l.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较熟练地表演情节和对话。
2.结合剧本分析各角色的个性特征,设计相应角色的代表动作。
3.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较熟练地表演情节和对话。
活动难点:结合剧本分析各角色的个性特征,设计相应角色的代表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故事情节,对角色性格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简笔画形式的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集体回忆故事情节。
1.分段回忆。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树和它的朋友们》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小树原先是怎样对它的朋友的?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2)师:为什么小树对它的朋友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因为小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
(3)师:最后小树对它的朋友说了什么? (我明白了,我真的明白了! 我以后一定要像大树伯伯一样好好学习,努力成长,和小草们相亲相爱,欢迎小虫小蛇常到我身上来做客)
2.师幼共同边看图片边完整讲述故事。
师:那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二、迁移已知故事经验,观察图片,分析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在集体中大胆创编相应的角色动作。
1.小树。
(1)师:你觉得小树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棵骄傲的小树,自认为受欺负,没有得到重视)你能用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这棵小树吗? 请你试一试。(幼儿自由表现,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2)师:最后小树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还可能会有什么动作呢?(耷拉着脑袋、委屈的眼神、嘟着嘴巴)
2.四棵大树。
师:故事中的四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最高的树身高最高,粗壮的树腰身最粗壮、优美的树的姿势最优美、茂盛的树果实最丰盛)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观察)
3.伐木工人。
师:故事中的伐木工人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动作整齐、有力,干起活来富有节奏感)请你们试一试。(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观察)
4.看看谁最像。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教师组织幼儿按照故事角色分组表演、展示。
(2)欣赏与评价。
师:你喜欢哪些小朋友的表演?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从表情、动作、神态等方面观察同伴的表演,并从这些角度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家中和家长合作分角色表演。
2.把在美工区制作的树冠头体投收到表演区。让幼儿进一步练习角色的对话,并尝试边做动作边表演故事。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内容:(音乐)让我做你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尝试根据歌词的内容和乐曲的变化创编相应的动作。
2.能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对朋友的友好,尝试与同伴合作舞蹈。
3.体验关心帮助朋友的快乐,感受朋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活动重点: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尝试根据歌词的内容和乐曲的变化创编相应的动作。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对朋友的友好,尝试与同伴合作舞蹈。
活动准备:
音乐《让我做你的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集体回忆故事,欣赏歌曲导人。
师:小朋友们,《小树和它的朋友们》这个故事在结尾时,小树和它的朋友们一起跳了一段快乐的舞蹈,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引起幼儿表演的兴趣。
1.讨论歌词。
(1)师:这首歌曲中唱了些什么? (幼儿边说教师边用简笔画的方法记录下来)
(2)师:我们再听一听,听听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2.听音乐集体哼唱。
(1)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2)师:你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感觉到好朋友之间的爱)这首歌的名字就叫《让我做你的好朋友》。
三、创编与歌词匹配的动作,集体学习。
1.创编第一段动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1)师:你们有好明友吗?说一说你的好朋友。见到好朋友你们会说什么?做什么动作?(创编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动作,如握握手,抱一抱等)
(2)师:谁愿意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做一做呢?
2.集体讨论,确定第一段基本动作并学习。
(1)师:那我们就按某某小朋友说的,先把双臂打开转动身体,左右侧各击掌一次,重复一遍,双脚并拢原地跳,一拍一次,表现见到朋友时很开心。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跳一跳吧。(听第一段歌曲,合作舞蹈)
3.集体创编第二段的舞蹈动作。
师:谁愿意把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集体讨论并确定舞蹈动作。
师:五指并拢屈肘自上而下做擦脸动作,双臂向身体一侧伸直,同时勾脚伸出点地,头歪向同侧,左右交替,表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和友爱。
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跳一跳吧。(听第二段歌曲,合作舞蹈)
5.完整学习两段舞蹈动作,集体舞蹈。
师:我们跟着音乐,和你的好朋友来跳一跳舞吧!
四、结束活动,和好朋友做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让我们唱着歌曲到外面的草地上和好朋友一起去玩游戏吧!(幼儿边唱歌曲边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1.将歌曲音乐投放在音乐区,幼儿可继续听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2.在美工区画一画自己的好朋友。
3.在晨间体育活动中开展一些需要两两合作的游戏:如“两人三足”等。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我设计的剧本(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剧本的构成,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设计《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的剧本。
2.通过讨论尝试将故事分成几幕,根据故事的内容初步尝试设计第一幕剧本。
3.角色对话时能看着同伴,等对方说完再说。
活动重点:了解剧本的构成,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设计《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的剧本。
活动难点:讨论尝试将故事分成几幕,根据故事的内容初步尝试设计第一幕剧本。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内容。
2.材料准备:剧本范例;实物投影仪;故事中角色相应的图片;彩色笔、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进一步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师:我们已经看过《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你们还记得故事中有谁吗? (教师出示故事中角色相应的图片)
二、幼儿尝试制作剧本。
1.师: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别人看,需要什么呢? (演员、剧本等)
2.师:表演剧本上有些什么?(台词、角色名称等)
3.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剧本呢?你想怎么设计?(可以一个场景画一幅画,把角色和故事的主要内容画出来,这样有了图画的提示,小朋友就能看懂,也能够记住自己要讲的话和要表演的动作了)
三、设计《小树和它的朋友们》剧本的分幕。
1.师:表演剧本要分幕演员才看得清楚,怎么分幕呢?(根据故事场景的变化或是故事的内容等)
2.师:这个故事可以分成几幕呢?(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如可将整个故事分成三幕,第一幕《傲慢的小树》,第二幕《小树的梦》,第三幕《让我做你的好朋友》)
四、师幼共同设计第一幕剧本《骄傲的小树》。
1.师:谁来说一说第一幕《傲慢的小树中》说了些什么?我们来画一画。(幼儿绘画,并说一说角色的对话,教师可帮助幼儿记录在图画下方)
2.师:请你把你设计的第一幕的剧本介绍给大家好吗?
五、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尝试和同伴分角色合作表演剧本第一幕,感受角色之间的配合。
1.师: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设计了第一幕的剧本,你可以邀请好朋友合作来表演一下。
2.师:说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等对方说完了再接着说。
活动延伸:
1.将幼儿设计好的第一幕剧本布置在“我设计的剧本”表演区中,鼓励幼儿根据剧本大胆表演。
2.在美工区提供彩笔和纸,鼓励幼儿继续自创剧本。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我设计的剧本(二)
活动目标:
1.继续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第二幕和第三幕剧本。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角色之间的对话内容。
3.乐意用完整的语言将自己设计的剧本介绍给大家。
活动重点: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故事《小树和它的朋友们》第二幕和第三幕剧本。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角色之间的对话内容,用完整的语言将自己设计的剧本介绍给大家。
活动准备:
l.经验准备:幼儿已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了剧本的第一幕《傲慢的小树》。
2.材料准备:剧本范例;实物投影仪;故事中角色相应的图片;彩色笔、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剧本第一幕《傲慢的小树》的内容,鼓励幼儿有感情地对话。
师:这是上次小朋友自己制作的《小树和它的朋友们》剧本的第一幕《傲慢的小树》,你们能分角色说一说吗?(请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树、四棵大树学说对话)
二、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自主创作剧本的第二幕、第三幕及尾声。
1.回忆故事,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1)师:救事中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幕《小树的梦》中说了些什么?小树做了一个什么梦我们一起来讲一讲。
(2)师:小树梦醒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3)师:我们来为第二幕、第三幕设计剧本吧。(幼儿绘画,并说一说角色同的对话,教师帮助幼儿将对话的内容记录在图画下方)
三、分享幼儿设计的剧本,并讨论剧本中的对话是否合理、完整。
师:每个小朋友都设计了剧本,谁愿意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剧本。
四、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剧本第二幕和第三幕内容,进一步感受角色之间的配合。
师:刚才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剧本,现在我们分角色表演吧。(表演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运用适当的表情)
活动延伸:
l.将幼儿设计好的剧本投放在语言区,引导幼儿看图讲述,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对话。
2.在表演区投放一份大的剧本,鼓励幼儿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
3.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合作完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