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叶晔
一、剧本分析
《小熊过桥》描写了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小熊从刚开始时的犹豫,不敢上桥,到站在桥上摇摇晃晃、害怕得喊妈妈被其他动物嘲笑,再到勇敢面对困难成功过桥。整个作品呈现了小熊从怕到不怕的心理转变过程。作品中的配角乌鸦、河水、小鱼,它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在文学作品中穿插进行,使得小熊的形象更加丰满。另外,摇晃的小竹桥、湍急的河水、蔚蓝的天空...这些显性和隐性的元素都为幼儿进行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总目标:
1.了解“小竹桥”的特性,知道过小竹桥的方式。(认知—戏剧话题)
2.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用动作和表情的大胆地表现小熊害怕过桥和成功过桥时的情形,并乐于用戏剧的方式表达。(表达能力一肢体与表情)
3在教师的提示下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知一角色)
4.大胆想象小动物如何帮助小熊,并通过讨论、扮演来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思考能力一情节)
三、活动网络(见下图)


四、活动内容:(部分)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名称:(儿歌)小熊过桥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并朗诵儿歌内容。
2.体验小熊过桥时的害怕心理。
3.小熊的心理变化能初步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并朗诵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小熊的心理变化能初步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小熊图卡。
2.过桥背景图(有乌鸦、河水)。
3.儿歌《小熊过桥》、紧张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戏剧游戏“我们来过桥”。
教师在地面上画出两座桥,一个宽宽的(可以4~5人并列通过),一个窄窄的(紧能一个人通过,即独木桥)。教师带全班先通过宽宽的桥,教师: 这个桥很宽啊,我们可以几个人一起过桥呢? 教师再带全班幼儿过独木桥,教师: 啊,这个桥这么窄,只能过一个人。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按照不同方式过桥。
二、欣赏儿歌《小熊过桥》片断,理解内容。
1.出示过桥背景图和小熊图卡,引出儿歌。
教师: 这幅图上有什么? 小熊来了,他要做什么? 我来念一个儿歌《小熊过桥》。
2. 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一边表演,幼儿初步欣赏。
教师: 小熊过桥时,是怎么走的? 怎么站的呢? 心里怎样想的呢?
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 乌鸦怎么叫的? 河水怎么笑的? 乌鸦和河水都在笑话小熊,小
小熊要过桥三么想的? 最后小熊说了什么? 说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4. 讨论小熊过桥的心理状态,并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5.播放紧张的背景音乐,相互讨论并表现小熊过桥的心理状态。
教师: 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小熊过桥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表情表
现出来。
6.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扮演小熊,表现小熊过桥的心理状态。
走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一害怕的表情
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河水哗哗笑。一一害羞的表情
“妈妈,妈妈你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一一着急的表情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儿歌。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带领幼儿朗诵与表演。再次朗诵与表演,鼓励幼儿做出不同于教师的表情动作。
结束: 放松游戏“小熊,请放松”。
听着舒缓的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深呼吸,并做身体放松动作(从头到脚)。
教师: 小熊们,你们过桥太紧张了。现在就让我们放松放松。先深深地收一口气,再慢慢地吐出来。然后,我们把头摇一摇,放松; 胳膊向下甩一甩,放松; 腰转一转,放松: 腿也放松,我们脚也放松。我们整个身体都放松了!
活动领域:艺术
活动内容:(表演)小熊的一家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表现小熊的一家人,并能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特征。
2.在活动中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创作性的表演。
3.活动中能够感受亲情的温暖。
活动重点:大胆尝试表现小熊的一家人,并能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特征。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创作性的表演。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图片。
2.围裙、眼镜、帽子、项链、领带、小背包等。
3.舒缓的背景音乐《三只熊》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戏剧游戏“我家三口人”。
教师带领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念儿歌: 我家三口人,爸爸和妈妈,还有
我这个熊宝宝,全家乐哈哈。
二、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表现三只不同身份的熊。
1. 观察熊妈妈的图片,讨论与表现熊妈妈的模样和声音特点。
教师: 你们看熊妈妈长什么样啊? 它的身材怎样? 那你们想想熊妈妈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呢? 熊妈妈喜欢做什么事情呢? 请你来做熊妈妈,走走路,说说话。
2.观察熊爸爸的图片,讨论与表现熊爸爸的模样和声音特点。
教师: 熊爸爸什么样啊? 身材怎样? 声音呢? 熊爸爸喜欢做什么事情呢? 请你来表演熊爸爸的样子。
3.幼儿讨论并表现自己心中的小熊。
教师: 那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是什么样的小熊? 小熊喜欢做什么事情?
4.幼儿在《三只熊》的音乐伴奏下,表现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5.分组表演。
(1) 教师提供道具(围裙、眼镜、帽子、项链、领带、小背包等) 让幼
儿选择,并在教师帮助下装扮。
(2) 分三组进行表演,幼儿自行创编。
教师旁白: 小熊有个幸福的家,熊爸爸很健壮(熊爸爸出场表演),熊妈妈很漂亮(熊妈妈出场表演),小熊很可爱(小熊出场)。
教师可采用“拍照”策略,让幼儿定格,保持自己的造型。对于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引导其他幼儿学习。
三、全班合作表演: 每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
教师旁白: 熊爸爸很爱熊宝宝,熊妈妈也很爱熊宝宝,小熊最爱爸爸和妈妈,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相亲相爱(大家抱在一起做出相亲相爱的动作)。
教师继续用“拍照”策略及时发现幼儿的创意表现,让其他幼儿借鉴模仿。
四、结束: 放松游戏“亲亲你,亲亲我”。
在舒缓的音乐中,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抱在一起,头部互相轻轻接触,简单摇晃身体,相互拥抱、相互亲吻,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甜蜜和幸福。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故事)小熊过桥心乱跳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肢体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大胆表现河水、乌鸦、小鱼等角色。
2.能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剧情的发展想象、创编故事中的语言: 使小熊害怕的语言、给小熊勇气的语言。
活动重点:能运用肢体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大胆表现河水、乌鸦、小鱼等角色。
活动难点:能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剧情的发展想象、创编故事中的语言: 使小熊害怕的语言、给小熊勇气的语言。
活动准备:
1.河水、乌鸦、小鱼的头饰。
2.大毛绒玩具小熊。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戏剧游戏“小竹桥”。
1.教师与幼儿一起扮演小熊过桥: 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
2.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想象、创编河水、乌鸦与小熊的对话,并配合肢体动作将之表现出来。
教师: 小熊害怕过桥,天上的乌鸦看到了,也“哇哇哇”地叫了起来,小熊听了就更加害怕了,乌鸦说了什么话会让小熊害怕呢?
桥下的河水知道了,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河水为什么要笑? 他在笑谁?河水会怎么说?小熊听着这样的话,心情怎么样? 它会想到谁? 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哭、喊妈妈)
3.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想象、创编小鱼与小熊的对话,并配合肢
体动作将之表现出来。
教师: 这是谁? 小鱼为什么会出现呢? 小鱼也会说出让小熊害怕的话吗?
你觉得小鱼应该怎么说,小熊才不害怕呢?
小熊听了小鱼的话,心情怎么样? 他会怎么说?
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进行片段表演,重点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
1. 教师扮演小熊,幼儿分三组,分别扮演河水、乌鸦、小鱼,在教师旁白引导下表演。
教师旁白: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这时候,河水(乌鸦、小鱼) 看到了.....
2.幼儿相互评论各个角色的表演情况。
教师: 你觉得谁说得好? 你也来学一学。
三、结束: 放松游戏“小熊乐悠悠”。
附:活动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