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幼儿都有戏可演
——幼儿戏剧表演编排小感
广幼 虞海萍
在中班上学期,我们年级组进行了幼儿音乐剧《一群小猫去旅行》的编排。从最初的故事选择,到之后的剧本加工,再到幼儿的参与排练,再到最后的作品成型,这是一段探索的历程,大家都从零开始,不断摸索学习。而在这期间我也感触良多。
在《一群小猫去旅行》的故事中,主角自然是小猫,以及压轴登场的老怪物。孩子们对这两种角色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小猫的单纯、活泼、调皮与老怪物的狡猾、可怕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在看过视频表演后,我甚至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活动时会情不自禁的相互表演起来。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举手报名小猫和老怪物的幼儿非常多。但是在故事中,还有这树精灵、花仙子这样一些角色,这些角色戏份不多,存在感相比小猫和怪物都要略逊一筹。几乎没什么孩子报名。
针对这样的情况,课题组进行了商讨,最终给出了解决之道。我们给树精灵和花仙子赋予了更加丰富的饰品,让这些角色更加善良 ,同时,他们的歌舞表演也会更加丰富,从背景角色走向前台。保证这些角色也有着充足的戏份。另一方面,在排练时,我采取了集体参排,适者胜任的方法。所有的孩子们都要参加小猫、树精灵、花仙子、老怪物的排练,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能通晓所有角色的表演。同时我也告诉孩子们,每个角色在故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了花仙子、树精灵,那么这个剧还完美吗?如果没有花仙子、树精灵,那么小猫也没戏可演。我还告诉他们,任何一个剧幕都是一个整体。每个角色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少了任何一个角色这个整体就不再完整。
在之后的排练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十分投入,不仅仅是扮演小猫和老怪物的时候额外投入,在扮演花仙子、树精灵的时候也热情不减。显然,孩子们的排练的过程中发现了扮演花仙子、树精灵的乐趣。在最后确定演员时,许多孩子争着要当树精灵和花仙子,我对孩子们的改变感到十分欣慰。
其实,无论是进行戏剧表演,还是参加其他活动,一个集体是必须团结的。必须有分工有合作。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职责、每个分工都必须有事可做,有所负责,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心,我也让孩子们有事可做。于是,有的孩子当起了阅读区的图书管理员,有的孩子负责建构区积木的整理,有的孩子做起了小组长,负责整组活动材料的归还。同时,也正如排练时所有孩子都要对每个角色进行尝试一样,班级里的管理职责也会进行轮流,每个孩子都将担当不同的职责,体会不一样的角色。
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演,在幼儿尝试各种角色的过程中,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发现他们的兴趣与敏感之处,以此也可以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生活就是舞台,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去尝试舞台上的更多形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也会让我们的班级更加团结和多彩。(该文章发表于市级期刊《常州晚报》2016.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