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内容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15.09——2016.01)
中班年级组
一、研究目标:
1.围绕中班主题“你是我的好朋友”,开发和形成适合中班年龄段幼儿表演的戏剧活动,推动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
2.激发幼儿对戏剧的热爱。通过语言、艺术等领域活动,加深幼儿对剧本的理解、表达和表现,促进幼儿思考、认识自我及周围世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识规律和个体差异做出指导,形成有效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师的戏剧文化素养,以及探索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将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的研究。
1. 创设富有特色的幼儿园戏剧环境
(1)如何结合戏剧特色,规划幼儿园环境,体现和谐统一的美。
(2)如何结合戏剧特色,根据班级特点体现活动室个性美。
(3)如何结合戏剧特色,以幼儿主体参与,引导幼儿在互动中体现动态美。
2. 班级特色为载体的幼儿园戏剧的实践运用。
结合班级幼儿、教师、家长的实际情况,开展富有特色的幼儿园戏剧活动。
3. 戏剧与学科领域的渗透。
(1)主题式的幼儿戏剧活动的建构
(2)渗透式、区域式幼儿戏剧活动的开展。
4.日常活动中,幼儿戏剧活动的开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本研究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查阅有关戏剧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著作,通过分析、整理、筛选,吸纳其合理部分,在借鉴创新的基础上为我所用,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语、表情、行为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反应,并进行记录分析。通过观察与分析来调整戏剧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途径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本研究将如实、准确记录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发生的事件,如幼儿的参与状态,教师的指导方式,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组织形式等。在论文写作中,进行举例分析。
四、研究对象:中班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文献资料 (2015.09.01——2015.09.30)
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了解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通过对瑞吉欧、皮亚杰、杜威等教育理论的一般解读,为课题的研究做好理论支撑。主要参考文献:《影响孩子一生的戏剧故事》 四川大学出版社;《喜剧天才莎士比亚》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理论与课程丛书·表达创作表演: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儿童戏剧的多元透视 》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阶段:设计课程(即领域活动) (2015.10.8——2015.10.30)

















第三阶段:执教老师 (2015.11.01——2015.11.30)
虞海萍、邵冰青、朱旻晨、周小钧、周曙菁
以上老师可以任意选择内容,采用两两合作的执教形式,一主一配,这样可共同创设环境,商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阶段:研讨 (2015.12.01——2015.12.30)
针对老师执教的课堂活动进行研讨:
1.对教学内容的建构和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
2.做好一些活动的实录拍摄。
3.撰写教学活动案例和幼儿观察记录,为课题研究收集研究资料。
4.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指导策略。
第五阶段:总结 (2016.01.01——2016.01.20)
1.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2.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3.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展览工作。
成熟案例2则,个案记录10篇,课题小结5篇。
4.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六、中班组课题成员:
虞海萍 邵冰青 朱旻晨 周小钧 周曙菁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