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组课题研究阶段实施计划(2016.9——2017.1)
发布时间:2016-10-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老师
一、研究目标: 1.围绕大班主题“动物王国”、“冬天到”,形成和调整适合大班上学期年龄段幼儿表演的戏剧活动,推动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 2.通过戏剧社活动探索儿童戏剧提升儿童表演、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创造力发展的策略。 3.通过“游戏教学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改变幼儿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课题团队教师戏剧素养提升 经过上学期的教师教研沙龙,老师们对“戏剧是什么?”已经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认识到戏剧在发展幼儿创新精神发面有重要的作用。但对“戏剧怎么教?”“幼儿发展的落手点在哪里?”还是不清楚,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组织课题组相关教师每周进行一次常规研讨,包括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等,主要的研究主题定在开发和研制戏剧课教案。 2.儿童戏剧活动的教学方式 上学期,我们已经尝试在语言、音乐活动中进行“绘本剧编演”和“戏剧游戏活动”,老师们都觉得收效不错。本学期,我们将在之前的基础上,引入“游戏教学法”,结合幼儿园主题课程内容,通过“游戏教学法”来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组织老师学习已有成熟的“区域游戏教学法”模式,并在集体教学中运用实践,真正有效地改变集体活动。 本学期,我们还将把研究重点放在戏剧课教案的设计上。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及时反思重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放在“自由生成”上,要使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始终是自由的,并处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同时积累好的,有章可循的戏剧课案例。 3.以戏剧节为依托的戏剧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在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幼儿观看儿童剧表演,学习观众素养;在幼儿园举办戏剧节等幼儿演出活动等。让主题课程中的人物、动物“走”出来。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来调整戏剧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途径和方法。 2.游戏法: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   3.经验总结法:即需要教师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典型要用《指南》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经验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四、研究对象:大班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程审议,选出适合改编成剧本的主题资源 第二阶段:设计课程(以“动物王国”为例) 主题网络 第三阶段:执教老师 虞海萍、邵冰青、朱旻晨、周小钧、周曙菁 以上老师可以任意选择内容,采用两两合作的执教形式,一主一配,这样可共同创设环境,商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阶段:研讨 针对老师执教的课堂活动进行研讨: 1.对教学内容的建构和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 2.撰写教学活动方案和幼儿观察记录,为课题研究收集研究资料。 3.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指导策略。 第五阶段:总结 1.集中研讨本学期课题组工作收获。 2.参加全园开展的“广幼第一界戏剧节”表演活动。 3.收集并整理上传本学期课题组材料。 4.反思活动开展过程,撰写课题相关论文、心得。 3.收集整理区域游戏过程性资料,如:幼儿作品、表演照片等。 六、中班组课题成员: 虞海萍 邵冰青 朱旻晨 周小钧 周曙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