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围绕区教研室和园务工作计划要求,认真贯彻《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精神,继续落实《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内容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园本教研为主线,深化科研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和发展规划。
二、研究目标:
1.初步探索出在幼儿园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中,幼儿园各层面环境创设的策略;
2.围绕创造性戏剧活动主题来源与开展模式的研讨,以文学作品、主题活动、艺术作品等作为素材来源,在班级游戏区角、专用活动室等层面开展戏剧活动。
3.围绕实践活动,探讨教师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交流分享,提升科研意识,在行动研究中加强科研水平,做到人人有课题,班班有研究特点。
三、研究重点:
结合上学期的实践和反思,本学期确定以下研究重点:进一步调整研究思路,继续以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
1.环境创设:在园内和班级环境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结合角色游戏、区域活动如美工区等,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相关道具、布置场景,参与创造性戏剧活动的环境创设。
2.素材来源:继续以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作为主要素材,同时补充一些音乐作品、生活关键事件等。
3.教师指导策略:加强观察记录表格的设计和使用,在记录中学会观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指导策略。
4.结合戏剧周、节日庆祝活动、六一秀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园内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展示和交流。
四、活动形式与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阶段计划,确定研究重点。
2、制定各年龄段班级创造性戏剧活动计划(专用室与表演角)。
3、积极创设专用活动室及班级表演角的环境。
4、完成各班个人小专题研究计划,确定个人研究重点。
5、实践活动:观看木偶剧,了解不同的剧种表现形式,在观看的过程中体验戏剧活动的乐趣。
三月份:
1.理论学习与研讨:创造性戏剧活动的材料投放策略相关;音乐作品、生活关键事件(定义等基础理论的学习)作为活动主题来源之一如何开展活动(思考与讨论)。
2.整理适合中班年班幼儿的戏剧游戏,并融入班级的创造性戏剧活动和专用活动室活动中。
3.实践与反思:班级表演区角活动与专用活动场室活动的不同定位与计划制定的交流,班级表演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观摩交流。
四月份:
1.组织研讨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激发幼儿参与创造性戏剧活动的主动性。
2.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继续丰富班级的扮演区环境布置,并投放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成品、半成品材料,为更进一步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五月份:
1.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尤其是班级扮演区,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体验情感,为创造性戏剧活动提供素材来源。
2.在理论学习和研讨的基础上,开展戏剧周活动。以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作为素材,各年级以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相关活动。
六月份:
1.各班围绕某一具体戏剧主题内容,进行班级创造性戏剧活动展示。
2.实践与交流:结合班级研究情况进展开展小专题交流活动,完成班级小专题小结,并进行经验梳理与反思。
3.撰写本学期课题研究小结,总结已经取得的阶段成果,并讨论下学期研究计划和研究重点,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做好准备。
五、参与对象:
研究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
1.第一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开展研究,积累资料,确定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包括音乐剧表演的研究现状、资料、指导性内容等),并进行梳理,确立实施内容。
参考文献: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李霞,《中大班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北师大教育系学前专业硕士论文,2000。
朱丽梅,《表演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师大教育系学前专业硕士论文,2001。
林茅,《幼儿游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陈向明,《职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第二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1月)依托主题,确立大班儿童戏剧内容并全面实施研究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组沙龙活动,将课题研究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中。针对幼儿现在的特点、兴趣、语言、动作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围绕“表现素材收集”、 “分组分工制作”、“编排表演引导”、“展示评价”等环节,以幼儿为主体,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组织实施策略。
3.第三阶段:(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展示与研讨,形成比较完整的儿童戏剧活动实践方案。
通过大班儿童戏剧活动展示与研讨,分析与完善,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方案,并在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整合课题实施元素,提升相关活动组织能力。
做好一些活动的实录拍摄,撰写教学活动案例和幼儿观察记录,为课题研究收集研究资料,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指导策略。
4.总结阶段:(2016年1月至2月)
(1)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提炼成果,课题汇报。
(2)做好成果展示工作
(3)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4)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展览工作。
(5)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五、中班级部课题成员:
束佳 颜静娟 陆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