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总结
执笔人:朱旻晨
一、常规工作,有始有终执笔人:朱旻晨
1.召开课题组组员会议,研究本学期工作安排,明确研究任务。拟定课题组学期研究活动计划,课题组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活动,并作好课题组活动情况记载。
2.课题研究走进课堂,上好课题研究公开课。
本学期课题系列活动针对剧本研究的活动中,剧本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有的故事比较长,人物较多,有的故事又比较简短,人物少,角色分配不过来,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也不一样,比如小班的孩子,我们就要运用“减法”,剪短故事内容,让故事情节简单易记。减表演上的难度,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替换难表演的情节,减语言上的难度,把书面画的语言变得口语话。减意义上的难度,选其中一个教育意义,让重点更加突出。大家各抒己见,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课题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教师作好观察记录、访谈记录,并进行分析研究。
4.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激发幼儿表现欲和提高幼儿表现能力的学习材料,并进行导读。
5.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和材料,撰写经验论文,并积极投稿。
6.注重收集科研成果,包括教育论文、教育随笔、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活动设计及有关获奖证书等。
7.课题组在学期末进行一次书面工作总结。
二、突出重点,延续提升
在上学期在关于戏剧活动肢体创设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剧本进行创编和设计,如此一来,既展现了幼儿的水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励幼儿更努力地追求更好的表现,又使幼儿在更多的练习和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
三、主题引领,开展活动
结合主题开展活动,以活动促发展。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表现的平台,是提高幼儿自我表现欲和自我表现能力的主要渠道。
1.结合“六一”儿童节,举行“幼儿团体操”比赛。5月31日下午,课题组组织了“庆六一”幼儿才艺表演活动。活动中,各班表演了自己的节目,《昆虫体操》、《水果拳》、《我的身体最神气》等,课题组成员还演出了《全民健身》。最后,全体教师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表演中,幼儿表现得自然、大方,轻松、快乐,自我表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次“庆六一”活动实乃是愉快而有意义。
2.巧手规划“戏剧工作室”
教师活动:在教师们的提议、构思与精心规划与布置下,一个融道具制作、教学研讨、创意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多用途的戏剧专用活动室应运而生了。教师们常常在这里或静心阅读,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或交流分享,自发开展“小组戏剧研讨活动”;或在小舞台上激情演绎,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智慧的碰撞……
师幼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小组幼儿进行戏剧创作活动尝试,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这一阶段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研讨。
可见,在主题引领下开展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各种自我表现能力的发展,还培养了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质。同时,教师也从中得到了锻炼,教师的策划、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教师成长,幼儿进步
1.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实施调整能力有所提高,教师的概括、提炼能力逐渐增强。
教师不仅能通过观察获取幼儿的一些具有研究意义的语言表现和动作表现,并作出合理分析,找到相应的策略,实施对策,还能在实施中根据其成效不断调整一些对策,根据其需要不断完善一些模式。
教师将自身朴素的“行动研究”进行概括、提炼,积极撰写论文、随笔,设计教案,转化为篇篇理性的文稿,并参加各类评比。
2.幼儿各方面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从课题组组织的“果宝乐园”、 “小熊过桥”等一系列展示活动、主题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在唱歌、舞蹈、朗诵、运动、绘画等各方面的表现力都是有所提高的。
从日常的观察和记录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都有见长,个别幼儿错误的自我表现方式有所改善,幼儿回答问题的针对性明显增强了,幼儿基本掌握了美术作品中的用色和布局画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