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表演剧《大鹿与小兔》反思(二)
一、音乐表演游戏《大鹿和小兔》的由来
首先,剧本的选择。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表演音乐剧的兴趣,所以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选择一些戏剧性强、有情节的幼儿歌曲,或者选择多首歌曲,将歌曲之间建立联系,创编成一个有情节的故事,角色不能过多,以2~3个为宜。结合幼儿园语言活动,将歌曲扩充为一个有丰富情节内容的儿童剧。如:幼儿歌曲《大鹿》,讲的是大鹿和小兔共同战胜猎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三个角色,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较准确地把握三个角色的特点。
其次,音乐的选择。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的选择要形象鲜明,段落清晰。另外在选择或创编音乐时,教师要注意音乐和故事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有时要根据故事去改编音乐,有时要根据音乐去调整故事情节。
《大鹿》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由于剧本的需要,我把歌曲做了调整,分为由大鹿和小兔分别演唱的两段。在为故事中的小兔和猎人这两个角色选择音乐时,由于它们在音乐上的对比不够鲜明,小班幼儿听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后来我又根据音乐的需要,调整了故事,将猎人改编成大灰狼,并把小音乐剧的名字改为《狼和小兔》。
二、音乐表演游戏《大鹿和小兔》的开展过程
分段创编动作。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幼儿借助故事形象的描述,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在音乐中表现故事内容,同时用音乐的变化来调控和提示幼儿的表演游戏。
《大鹿和小兔》的系列活动中,小兔和狼的两段音乐情绪对比鲜明,一段是节奏紧凑、跳跃的,一段是低沉、慢速的。当幼儿听到小兔的音乐时,我问幼儿:“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有的幼儿说:“我想跳舞。”有的说:“我想拍皮球。”还有的说:“我想跳绳”。当听到低沉的音乐时,幼儿不约而同的说:“猎人”!在《大鹿和小兔》的音乐游戏中,幼儿大胆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兔跳舞、拍皮球、跳绳的动作以及猎人凶狠的神态,并能够迅速的听辨出音乐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
当幼儿熟悉故事情节、能够熟练的演唱其中的歌曲,并能听辨出音乐的变化后,教师即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表演游戏。
为了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使他们更好地进入表演情境,教师还要根据故事内容和幼儿一起布置简单的情景,制作适当的道具。如:在音乐表演《大鹿和小兔》的系列活动中,大鹿房子上的草、小蘑菇、小兔和大鹿用来打猎人的木棒等。这些道具的使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并进行表演。
三、活动延伸
音乐表演的开展离不开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区域活动是使音乐剧表演走向整合,将表演游戏进行下去的最佳途径。
在《大鹿和小兔》的系列活动中,我通过日常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语言区、美工区、表演区熟悉故事情节、制作简单的道具、头饰以及进行歌曲的表演与演唱。音乐表演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幼儿在区域中可自主、反复地活动、调整、再活动,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初步实现语言、美术、音乐等多领域教育内容的整合,获得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幼儿在参与和表演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接触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唱歌、舞蹈、表演、小道具的制作……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活动释放孩子的天性,培育幼儿的美感,促进情感的表达,逐步培养健康的性情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