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12月周曙菁)
发布时间:2015-1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老师
绘本作品《彩虹色的花》具有生动起伏的情节、性格鲜明的角色、短小形象的语言,同时还呈现了一年四季的场景变化,此绘本蕴含着这样的道理:生命可以轮回,乐于助人的精神则永存其中。我们认为:该绘本适合用作大班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素材。我们摒着“凡是幼儿能够自己做的事情,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去做!凡是幼儿应该获得的体验,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去体验!”的宗旨,在幼儿已经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情节的发展演变、角色的动作与对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照作品要求和自己对现有材料的掌控,鼓励他们自主分配角色、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并依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创造性表演。
下面谈谈我们对组织此次表演游戏的三点思考:
思考一:激发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突破了教师的全程高控、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和服从的传统游戏模式,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宗旨,力求凸显游戏中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为此,在整个游戏的进程中,我们很少干预幼儿的游戏行为,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因思维受到限制,缺少创新而使游戏无法继续深入时,我们秉着“引导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的策略核心来进行引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抛出能启发孩子思维的问题——如:“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怎样让我们的表演更能吸引观众呢?”“彩虹色的花最后一片被大风刮走的花瓣又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事呢?”……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
(2)帮助孩子出谋划策——如:“怎样可以在表演游戏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小舞台上还可以放置什么物品吗?”、“舞台上怎样体现出四个季节的交替轮换呢?”……对于易被幼儿忽视的问题,我们会和他们一起商议与探讨。
(3)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如:各种颜色的雪花片、各种色调
的大块面布匹、大纸箱、亮色彩链、各种类型的仿真树叶等供幼儿装扮自己;借用桌椅、黑板、栅栏等物供幼儿自主搭建小舞台等。
思考二:鼓励幼儿尽显游戏的创意
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中,不是简单地再现作品,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喜好和社会经验进行表演,增减(自创)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改变人物对话等等,每一次游戏都可以不同,是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例如:在第一次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制作和表现的相关事物的图片,使幼儿在表现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创意,设计并展示出操作性强的“表演海报”,(有一个孩子看着“表演海报”顿时产生了在春天和冬天扮演不同的两个角色的新想法,并在“表演海报”上的相应操作板上进行了操作);独立或合作设计表演道具时,我们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发挥创意,用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及半成品设计出不同造型的道具(有一个孩子先将盒子里的雪花片贴到蓝色的布匹上,再把其披到身上就变成了“雪花姑娘”);进行音乐律动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可供选择的几段音乐,引导幼儿根据季节的特点先倾听与感受音乐,继而选择与播放与各种季节相匹配的格调音乐;我们鼓励幼儿在开展表演游戏时能尽量将动作、表情、语态表现得更为夸张与生动,启发幼儿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舒缓等变化去表现角色的人物特点、思想变化等等。
又如:在第二次表演游戏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能将第一次游戏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更为完美的修饰,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例如:动物之间的对话语调更富有感染力;能进一步去完善与补充故事角色的语言;四季娃娃的肢体语言也变得更有意境……每个孩子都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演员!
思考三:帮助幼儿树立游戏的责任意识
开展表演游戏需要每位幼儿去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他(她)
可以是故事的讲述者、道具或海报的设计者、舞台的表演者等等,所有的这些角色都有对应的互动人群,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责任感,并在此驱使下去努力完成任务。在本次游戏中,我们通过鼓励幼儿集体讨论、设计操作“表演海报”的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明晰了各自所承担的“表演任务”。具体体现在:孩子们能够根据演出进程先在后台排好了有序的队伍再根据情节的推移逐个出场;待演出结束退场时能集体亮相谢幕后再有序下台……我们相信这样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富价值的,因为明确自己的工作,并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工作是一个社会人所必备的品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