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可贵的品质并不是“听话”,而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我想通过“表演游戏”来带给孩子们的。那么,我们只有丰富幼儿的印象,帮助幼儿摄取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才能够促进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真正按自己意愿去游戏。
1.道具设计和场景布置。
启发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半成品材料或废旧材料加工制作道具,让幼儿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中来,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如:在进行“花木兰”的表演游戏中,我引导幼儿合作设计表演道具,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发挥创意,用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及半成品设计出不同造型的道具,轩轩小朋友看着一堆生活废旧物品有了一个不错的想法,认为纸箱的颜色和“书简”的颜色相近,用来制作最为合适。于是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纸箱变成了一条一条的“竹简”,再用麻绳一绑,活脱一个有模有样的“书简”就做成了;又如:幼儿自制的各种颜色的头饰环,各角色的图片可以根据需要用回形针别在头饰环上,供幼儿把自己装扮成不同的角色;另外,以物代物也是孩子们创造性游戏的体现。如桌椅、黑板、自制播报台等等。幼儿准备的道具和场景更能够切合他们的水平,适合他们在表演中使用,而且能不断深化游戏内容,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2.音乐选择和动作自创。
大班的幼儿在表演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方面有一定的增强,不再是简单地再现作品,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喜好和社会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包括增减(自创、选择)作品中的角色、情节、音乐等等,每一次游戏都可能不同,才能带来每一次不一样的快乐体验。在“彩虹色的花”表演游戏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可供选择的几段音乐,引导幼儿根据表演场景的特点先倾听与感受音乐,继而选择与播放与各情节相匹配的格调音乐。对音乐了如指掌了,孩子们的表演就灵动了许多。在“花木兰”与“匈奴兵”的打斗一幕中,我在明确原则(注意脸部表情、在空旷的场地舞动避免伤害同伴)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编打斗动作,幼儿在表现“武功”的同时学会了在“小舞台”上流动起来,肢体语言也变得更有“味道”……每个孩子都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演员,入戏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