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6月 邵冰青)
发布时间:2017-06-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邵冰青

 活动反思

                ——对儿童戏剧活动《海底总动员》反思

本戏剧活动通过欣赏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导入,引发幼儿对海底世界里各种角色进行模仿、造型的兴趣。其次,在戏剧表达环节,教师预设场景及背景音乐,幼儿在音乐中用肢体动作和表情等戏剧语言(符号)大胆表现自己想象的角色以及小丑鱼尼蒙、海底水草、贝壳、章鱼等的典型特征和各异的造型。再次,戏剧创作环节从角色的创作开始,进行小丑鱼尼蒙、尼蒙爸爸等角色的塑造。尼蒙在遇到水草、贝壳时的历险过程,是情节的开端部分;小丑鱼尼蒙遇险及之后的营救尼蒙为情节的高潮部分,幼儿需创编尼蒙遇险时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大胆地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帮助小尼蒙的想法,讨论并扮演营救甬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自豪感。情节的结束部分是营救尼蒙成功以及海底世界的动植物欢聚一堂的欢乐场景。希望通过本戏剧活动的开展,幼儿能在表演中体验和表达助人 的快乐,感受美好的友谊,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戏剧活动的展开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建构与海底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可请幼儿事先观看《海底总动员》动画片、阅读有关海洋世界的绘本,有条件的可以去参观海底世界,使幼儿对海洋的奥秘有一定的了解。

戏剧目标

1.理解与海底世界有关的知识,如海水、鱼类、水草、海藻、贝壳等,知道海底生物的生活习性。(认知——戏剧话题)

2.明白自己和同伴所表达、创作或表演的角色,并坚持做好自己的戏剧工作。(情感态度——责任感)

3.模仿海底世界中各角色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并想象尼蒙学本领、尼蒙遇险和营救尼蒙时的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

4.在欣赏动画片的基础上,结合场景、道具、背景音乐等,想象尼蒙、尼蒙爸爸以及其他多个角色的外貌和动作特征。(思考能力——想象)

5.探索尼蒙、尼蒙爸爸以及营救尼蒙的小鱼等不同角色的音质,能清晰地表达角色的特有情感。(表达能力——言语与声音;情感态度——角色情感)

6.大胆创编尼蒙遇险、营救尼蒙等情节以及人物对话、场景,鼓励幼儿从自己的视角表达对于团结互助,营救尼蒙的思考,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创作剧本。(思考能力——情节、场景、价值与态度)

7.剧场表演声音清楚响亮,易于观众理解,能按合理顺序上下场,知道并能制定剧场欣赏礼仪,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表演能力——意义交流/舞台行动;认知——剧场)

8.能够主动与同伴协商如何营救尼蒙的不同的想法,积极与其他角色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戏剧分工与合作。(合作能力)

但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少,在游戏活动中,不会表演,不能放开大胆的表演,总是觉得这种模仿表演很可笑,不能投入其中。这与我们在开展其它类教学活动中这一方面涉及较少有很大关系,幼儿缺乏此类的经验。二是在制作活动中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限,在活动中缺少耐心,及探索精神。当遇到困难时急于求助于他人,且放弃了自己探索的机会。三是幼儿的空间智能没有很好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在我们涉及的活动中关于绘画、创作的内容极少,幼儿们没有机会去练习和提高。

针对该戏剧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今后的戏剧活动中进行有计划的改进和完善,使幼儿在各种戏剧活动中,各项智能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