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12月 叶晔)
发布时间:2017-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活动反思

——适当减弱剧本难度,增添表演情境乐趣

叶晔

本班幼儿对《咕咚来了》的绘本已经比较熟悉,能初步按意愿选择角色,对角色的语调、表情能生动地展现,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表演。但一开始表演的兴趣度还不够积极。表演的故事内容较简单,情节变化不大,语句较短,角色的扮演以模仿为主,而且不能安静观看同伴的表演。

经过思考,我发现,如何有效的对剧本进行改编是提高表演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一个好的儿童剧本,离不开正面能量的导向,同时还要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戏剧本身就具备许多信念,聪明的教育者往往可以将一些隐晦的道理通过故事表演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演员与观众,不得不说,戏剧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媒介。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组成。在选取改编剧本时,我们需要将剧本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相匹配,根据“观众”和“演员”的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改编,无论是台词还是故事的情节,我们都可以做相应的删减或重塑。

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所以在剧本的选择上,要选择一些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有强烈冲突的剧本。如:小班剧本《咕咚来了》,故事简单易于理解及表演,同时,剧中的人物角色特点鲜明,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大多都可以进行尝试,故事的冲突在于小姑娘的不爱分享,在小班幼儿以自我中心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就非常适用。

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剧。无论是情节的安排,分幕的处理,场面的安排,教师都要考虑全面。一个简单的故事,要根据矛盾的过渡去分幕,这样幼儿在表演时可以更加明确剧本的走向,而不是简单地将剧本顺下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