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班本化戏剧活动《老虎拔牙》活动反思
陆金茹
在这次的生发原创的班本戏剧主题活动《老虎拔牙》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将“童话剧创演活动” 与主题课程相融合,不仅便于教师实施操作,有效避免教师重复劳动,也可以保障了幼儿参与童话剧活动的充分时间,使得整个活动得以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开展。同时也可以减轻幼儿的压力,有利于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和谐的交往环境。当然上图中呈现的只是在创演活动开始之初教师的预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还会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将创演活动和每个主题进行更为细致地梳理和融合。
下面我就活动开展中的一些事例进行具体阐述:
1.老虎大搜索
在开展科学活动“老虎”之前,我们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我了解的老虎”,请家长利用网络、书籍帮助幼儿收集、整理老虎的相关资料。接着我们将调查表陆陆续续地张贴在了主题墙上。
一天,乐乐小朋友的妈妈站在展示墙前,欣赏着其他小朋友制作的调查表,边看边说:“呦,可可小朋友做的调查表真好,老虎的种类这么多呀,我还不知道呢。”“嘉嘉的妈妈还把调查表装饰了,真漂亮!”旁边一起看的乐乐撅起了嘴巴,不满意地说:“你看,别人做的表多好看,就是我的表最简单,让你帮我上网查资料,你还不愿意!”乐乐有些生气地看着妈妈,妈妈羞红了脸,连忙制止乐乐不让他再说下去:“好了好了,妈妈知道错了,今天回去我就跟你一起查,重做一份调查表。”听了妈妈的话,乐乐这才开心地笑了。
就这样,交上来的调查表越来越丰富,采用了打印、剪贴、绘画、文字等不同的形式,使得调查表内容详尽,丰富多样。有的家长把老虎的种类(华南虎、东北虎、巴里虎、孟加拉虎……)、老虎生活的环境(湖泊、森林、草原)……进行了打印,剪贴在表格中;有的家长和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老虎爱吃的食物(兔子、羊、鸡……)、老虎的本领(奔跑、爬树、游泳……);还有的家长是把查阅到的资料先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再用文字记录下来,甚至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把调查表进行装饰和美化……所有的调查表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墙面。孩子们在墙饰前边欣赏学习,讨论的津津有味。在家长的帮助下,调查问卷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让墙面变成了“会说话的墙”,幼儿在一天天的观察、交流中学习、钻研的兴趣日益浓厚,相关的经验也日益丰富。
2.百变虎王
通过前期的科学活动,幼儿已经了解了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通过语言活动,幼儿也知道了老虎会有不同的心情,所以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幼儿非常积极并且游刃有余,画出了造型各异、丰富多彩的作品。
活动结束后,教师把作品展示在墙上,并让幼儿相互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其中两幅作品最为与众不同。小邱介绍说:“老虎是百兽之王,很凶的,它子发威的时候是睁着血红的大眼睛,像是要吃人的样子,所以我把老虎的眼睛画成了红色,表示它很厉害”可可说:“老虎手脚上都有尖利的爪子,它靠爪子爬树,捕捉小动物,还能用力拍打抓住的小动物,爪子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把老虎的爪子画的又尖又长。这样,其它小动物才会害怕它!”
随后,教师把这两幅作品放在美术区里,在这两幅作品的启示下,幼儿画老虎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想象也更丰富了,笔下的老虎更加有趣、生动。
3.“老虎”大比拼
老虎的表演可谓是整个表演的重中之重。不仅要把老虎的对白完整地表现出来,更要通过身体动作、语气、表情来表现老虎骄傲、得意、哀求、痛苦等一系列的变化,难度更大。为了更好地表现老虎,我们曾在日常活动中和幼儿一起观看老虎的纪录片,观察老虎走路、游水、跳跃的姿态,一起商量如何用动作来表现老虎大王,这些都较好地丰富了幼儿的表演经验。因此,在讨论如何用动作来表现老虎大王的过程中,幼儿的反应都特别积极。
乐乐说:“老虎是大王,一定是最凶的,所以我觉得它走路一定会把它的尖爪子伸出来吓唬其他小动物。”
可可说:“老虎要显示它的威风,肯定会边走边吼叫,这样让小动物们都怕它!”
辉辉说:“老虎看见小动物,会迈着大步子走。”
“它的吼声会很大,这样才有气势!”果果急的直插嘴,边说还着急地比划着。
“那谁来学一学老虎大王走路的样子呢?”我又问。
“我来!我来!”孩子们争先恐后。
随后,各种造型的老虎在孩子们的表演中栩栩如生的呈现:挥着手臂走的老虎,高抬腿走路的老虎,跳跃着走路的老虎……在孩子们的眼中,自己表演的老虎就是最好最像的,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表演的无限期待。
4.小小墨镜真是牛
在原来的剧本里,跟着老虎大王的四个家伙名称是“随从”,孩子们演的时候就是畏畏缩缩的,问起来,嘉嘉说“电视里的随从就是这么演的啊!”若兮说:“我也看过的,皇上身边的随从就是老低着头,弯着腰的。”悠然说:“对对对,王子公主身边的随从也是那样子的!”瑞瑞说:“我看到的随从不是这样的!他们穿着黑衣服,站得很直,威风得不得了!”小硕说:“我也看过厉害的随从,他们还有枪,很酷!”晨晨说:“你们说的不是随从,是保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试着把“随从”改成“保镖”,这下孩子们瞬间来了精神,在孩子的意识里,“保镖”的形象远远比“随从”高大,表演起来就会自觉的抬头挺胸。
此外,我们选择了《江南style》作为舞蹈音乐,节奏较快,动作也较复杂,有些幼儿觉得节奏快,自己跟不上,工作就松懈下来,精神状态也明显不对。为了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我们想了各种办法:给幼儿讲故事,看视频,制作图谱等等,后来发现,幼儿对视频中鸟叔的西装墨镜装扮特别感兴趣,于是趁着周末休息,我们为“保镖”选购了儿童墨镜。没想到小小道具的出现,让幼儿在短短几天内明显转变,动作越来越整齐,节奏也越来越准了,就好像经过严格训练的“保镖”。甚至于演出结束后,许多幼儿都让爸爸妈妈买了墨镜,在家中不厌其烦地跳骑马舞。
5.牙齿“大揭秘”
经过前面几次有关牙齿的活动,孩子们对牙齿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平时就可以听到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牛牛说:“我的牙齿长得不一样,有的尖尖,有的圆圆的的,还有的方方的呢!”乐乐说:“我的牙齿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球球说:“我爸爸的牙齿和我的牙齿不一样!有的白,还有的黄黄的!”
“我知道的牙齿”活动开始了。拿着自己的调查表,孩子们个个像小专家一样开始发言了。茜茜说:“我知道小朋友的乳牙数量是20颗。”天天说;“我知道大人的牙齿有28颗”婷婷说:“我知道成人的牙齿叫恒牙,爸爸妈妈告诉我,我们倒大班了,就要开始换牙了,换了牙就不会在换了。”乐乐说:“我知道牙齿可以分为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四类。”……
结合调查表和谈话,大家知道了切牙的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尖牙的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双尖牙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磨牙的主要功能是磨细食物。以往在进餐中,个别孩子不会咀嚼,不会真确运用牙齿,现在日常的进餐活动中,他们知道用尖牙去用力咬断大块的食物,用磨牙去磨碎已经咬成小块的食物,直到咀嚼细碎为止。更重要的是,孩子对换牙有了真确的认识,从而消除了对换牙的恐惧,为成长做好了心理准备。
6.我会刷牙啦
班上的朱玥奶奶是口腔医院退休医生,为我们展开牙齿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她特意来幼儿园,给孩子讲解牙齿的结构、保护牙齿的方法以及正确刷牙的方法。当她穿上医生的工作服,戴上医生的工作帽,马上让本来还叽叽喳喳的孩子立即变得鸦雀无声,孩子们都在专注地看着医生阿姨。
朱玥奶奶用PPT详细地讲解了造成蛀牙最主要的原因:刷牙不彻底,造成细菌残留,细菌破坏了牙釉质,导致牙齿变成了龋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
那么,为防止蛀牙的形成,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呢?“小朋友看,这就是我们的牙齿。”当医生阿姨拿出牙齿的立体模型时,孩子们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平时看到的只是牙齿的外面,里面的结构一般不会很清楚地看到。所以,当医生阿姨演示牙齿模型,将牙齿模型不断地张开、闭合时,小朋友个个看得津津有味,看着口腔中的牙齿如此真实地展现在自己面前,充满了好奇与新鲜。跟随着医生奶奶的讲解,孩子们对尖牙、切牙、双尖牙、磨牙的功用近一步熟悉。
活动结束了,朱玥奶奶跟着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还叮嘱着:“小朋友,你们知道正确刷牙的方法了吗?你们能坚持认真刷牙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响亮的声音让奶奶频频点头。这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专业人员对孩子的影响力。
7.牙刷DIY
要进行《老虎拔牙》故事的表演了,道具的著作成为幼儿的热议话题,牙刷便是其中之一。幼儿讨论之后认为用牙膏盒做表演用的牙刷比较合适,因为收集起来比较简单,大小也正合适。于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从家里带来了牙膏盒。
在制作的过程中,毛毛小朋友的发现让作为老师的我们都感到一些羞愧。我们原定让孩子们把长方形的纸剪成牙刷毛的形状,然后贴在牙刷盒的一段。而在做的过程中,突然听到了毛毛和叮当的争执。原来,叮当再贴牙刷毛的时,是横着芳牙膏盒的,而毛毛贴牙刷毛,则是把牙膏盒侧着放,两种方法的区别就是,前者需要横着那作为牙刷柄的牙膏盒,牙膏盒比较宽,孩子的手小,拿起来有些吃力,而毛毛侧着拿牙膏盒,就显得很轻松。毛毛很得意,争着说自己的牙刷好,因为好拿,而叮当也坚持说自己的好,说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就这样两人争执不下。
于是,老师带着全班孩子仔细观察,发现确实是毛毛这种黏贴的方法更适合孩子的小手。老师便向他们说明:“老师教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你们的就是最好的。”毛毛因为老师的鼓励而非常激动,其他孩子也得到了敢于挑战权威的启蒙教育。接着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牙刷进行了改造。这样,孩子们在表演中拿着牙刷跳舞就不会出现牙刷拿不住,掉在地上的情况了。。
做牙刷的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千万不可忽略孩子,他们的小眼睛中也能有伟大的发现!也给了幼儿一个启示: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创新!
8.我是文明小观众
在童话剧练习过程中,我们会有分组表演,然后请一组幼儿上台展示的环节,而此时大部分的幼儿就会有短暂的等待时间,其中有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小观众”就会出现吵闹、坐不住的现象,影响了其他的“文明小观众”,也让前面的小演员们没法集中注意力,为此我们也是反复提醒,但每次都是治标不治本。
为了稳定“小观众”们的心,我们老师尝试分工合作,主班老师在前面带着演员们练习,配班的老师便坐在后面当观众,试图“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有一天,当我坐下来做“小观众”时,突然找到了“小观众”“不文明”的原因:原来坐在这里的“观众”只能看到演员们的屁股,,时间久了你,它们就没兴趣了。
后来我们尝试请幼儿做到前面来做观众。这一举措果然有效,幼儿能看清楚小演员的表演了,观看的兴致也高了。小演员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小观众”,胖胖说:“我终于看到小狐狸的脸了,你们看,小狐狸演的真好!”逗逗说:“我觉得小狐狸走路不太像,她没扭起来!”天天说:“是啊,我也觉得不像,还是大老虎演得最好!”牛牛说:“对,老虎跟真的一样,我都被吓到了。”
9.牙虫也疯狂
牙虫,也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角色。表演中要尽可能把牙虫破坏牙齿的活动过程表现的具体详尽,才能使表演的、观看的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牙虫的可恶以及牙虫破坏后给牙齿带来的痛苦。于是,我们花了不少时间,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分析牙虫的角色特征。
“牙虫在牙齿里爬来爬去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牙虫会怎样吃牙齿里的残留物呢?”
“小朋友睡着了,牙虫想着可以去搞破坏了,它等心情是什么样的?又会做出怎样的表情呢?”
“牙虫咬坏了牙齿,它们会怎样想?”
经过启发,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许多。
可可说:“牙虫看到小朋友们睡着了,而牙齿里还有糖,向着马上可以美餐一顿了心理特别开心,脸上肯定是得意的神情。”
涵涵说:“牙虫在大口大口地吃食物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恨恨地想:既然这个小朋友不爱护自己的牙齿,不好好刷牙,那我们就好好的报复他一下,让他尝尝牙疼的苦头!”
小飞也附和道:“牙虫一定是充满了邪恶,充满了恐怖,脸上的表情一定是可怕的,让人害怕的!”
就这样。幼儿对牙冲心理的变化有了较细致的认知,表演自然就活灵活现了。
10.我最牛
活动中,教师请每个幼儿夸夸自己“在表演中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辉辉第一个举手发言,很得意地说:“我今天说台词的时候声音特别响亮,而且我是面对观众的!”话音刚落,很多幼儿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对,他今天是扯着嗓子喊的!”“它的声音一点不好听!”辉辉开始还争辩,但看到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也辩不过其他小朋友了,干脆趴在桌上伤心地哭了起来,嘴里还自言自语着:“我觉得今天自己很好,你们还觉得不好!”
看到辉辉伤心地样子,我轻声问其他幼儿:“你们觉得他的声音真的很难听吗?”“可不可以给他提个改进的意见安慰安慰他呢?”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其实他的声音也不是特别难听,只是他扯着嗓子叫,有的不好听。”“如果他再轻声一点就好了。”然后又有声音说:“老师,其实,辉辉今天的表演比昨天认真多了。”“对对,他今天没有乱跑,其实还是可以表扬他的”……
我对孩子们说:“老师在你们的表演中看到,其实你们每个人都有进步。只要有进步,不管大小,都可以自豪的夸夸自己。就像辉辉,他觉得自己的声音比昨天大了,那就是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了。虽然过大了,但我们还是应该肯定他,并帮助他。你们认为呢?”我的话说完之后,孩子们都很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开始评价自己的表现,在自己身上找闪光点。夸夸自己的活动由掀起了新一轮高潮。辉辉也停止了哭泣,擦干眼泪,和小伙伴一起找自己的优点了。
《老虎拔牙》童话剧引发的表演热潮,在班级中也持续了很久。孩子们深深喜欢上了表演这种形式,爱上了其中每一个角色。他们不仅熟记了每个角色的台词,而且会自发地在区域活动和游戏中有组织的进行表演。我们真正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开展童话剧主题活动也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信心、爱心。如何把故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改编成适合中班幼儿表演的剧本?如何选择适合情节表现的音乐?如何创编夸张的动作?如何指导幼儿表现角色特征?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教师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逐步解决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老师也积累了开展童话剧主题活动的经验和策略,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组织和创新能力,逐步向“研究型”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