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叶晔)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叶老师
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魅力戏剧
叶晔
     《指南》中提出:“要让幼儿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能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儿童戏剧”能自然融合音乐、歌唱、表演、对白、舞蹈等多元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相关的道具、服装等舞台效果,是一种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最容易契合的综合性艺术,特别容易与其它艺术形式融合运用,营造一个开放式、互动式和引导式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延伸到幼儿的自我发展、独立人格的培养、建构一种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
小班戏剧活动《小熊过桥》的目标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童谣,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幻灯片,帮助孩子进行理解。尽管教具显得简单,但我认为她很实用,我想我们的活动应该是常态的。是为日常教学活动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整体感知---分段学习---集体表演的教学方法。
第一段主要重点讲解小熊走到桥上时非常惊慌失措的样子和内心感受。然后请幼儿来模仿小熊害怕的心情。
第二段时,我把重点放在受到乌鸦和流水嘲笑后,小熊手足无措,寻找妈妈的帮助的心情。请孩子模仿妈妈快来的心情。
第三段时,主要讲述小熊受到帮助时的感激之情。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不事事依赖别人。
反思与收获:    
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随着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由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戏剧活动,从戏剧表达开始,到戏剧创作,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
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的主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二是事件,三是想法。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的系列戏剧活动因主题而联系在一起,并且使儿童的戏剧经验彼此产生联系,从而在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三者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的通道。现以“小熊的故事”这一中班戏剧主题活动为例(见表)加以说明。
我们发现活动的重点儿歌的学习相对是比较容易的,通过倾听、看图讲述、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基本都能理解故事、背述故事。在难点“小熊心情变化”的突破过程中,孩子们对“乌鸦的嘲笑”、“流水的鼓励”能够较为容易的理解,也能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但是从口头表达转化到行为的一致性上还是有待我们长期引导和鼓励。
整个系列戏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随着儿童戏剧经验的整合和提升而展开的,以戏剧表达为开端,逐步增加戏剧创作的成分,最后通过音乐剧表演将在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中积累的戏剧经验统整起来。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学习相关的戏剧要素。戏剧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期以戏剧表达为主,幼儿不需要进行情节的创编与表演,只要通过扮演小熊。用肢体动作与声音表现小熊出生、跟妈妈一起散步、跳水等动作。其中每个具体活动涉及不同的戏剧要素,例如“母熊带小熊”活动所运用的戏剧表达要素是“模仿”。但是教师并没有让幼儿直接模仿自己的动作来扮演小熊,而是自己扮演母熊,让孩子们扮演小熊,“母熊”带领“小熊们”或伴随着音乐,或唱着歌曲,来模仿“母熊”走路、游泳的动作。在戏剧主题活动开展的中期,戏剧创作逐步渗透到戏剧表达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感知、情感等戏剧表达要素的添加,幼儿对角色、情节和场景的戏剧创作会更感兴趣。在“迷路的小花熊”“小熊捉蝴蝶”“小熊找妈妈”“谁来了”“小熊盖房子”等活动中,幼儿开始创作母熊、小熊、各种小动物等角色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接着创作小熊迷路前、迷路时以及迷路后的情节发展,最后进一步创作戏剧发生的场景(小熊的家、池塘、小树林等)。在戏剧主题活动的结束阶段,幼儿表演“迷路的小花熊”音乐剧,他们在不经过排练的情况下,自觉地将先前的戏剧经验统整起来,愉快地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戏剧作品。虽然前面几个小组的表演还不是那么熟练,但是通过不断反思与改进,后面几个小组的表演就越来越生动、有趣了。随后在表演区里,教师投放相应的材料,继续满足孩子们表演的需要。幼儿通过这一系列戏剧活动逐步建构起来的戏剧经验。有助于幼儿最终进行戏剧创作与表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