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
——对哑剧活动《餐厅的故事》反思
颜静娟
一、本月课题研究具体情况——对哑剧活动《餐厅的故事》反思
颜静娟
1.在课题背景下继续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并撰写学习心得。
2.开展实施哑剧剧本《餐厅的故事》。
二、研究中的困惑
哑剧是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形式。形体动作是哑剧的基本手段,它的准确性和节奏性不仅具有模仿性,还应具有内心的表现力和诗的意蕴。虽然哑剧可以是一种想象的、情感的、故事性的沟通方式,但是哑剧的传达不会超出文字可以传达的范围。哑剧并不是用语言上的传达,而是用身体的传达。
如何在幼儿中进行哑剧排练?怎样让幼儿能用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表现在餐厅就餐的过程与感受,了解哑剧的特点?让幼儿喜欢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的造型及进餐的过程,在模仿中明确自己表达、创作或表演的角色,并坚持做好自己的戏剧工作。
三、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首先,我们在主题墙上以餐厅里的厨师、服务员和顾客这三个角色为中心,按照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的主题发展思路呈现主题网络,如美味的食品、多样的餐具、猜猜我在吃什么、进餐流程图等,可以包括现教材中的主要活动,也呈现本班生成的其他活动。餐厅里发生的故事则以幼儿的角色装扮、肢体表达、合作造型和情节创作表演时的照片。
其次,根据剧本每一幕的内容确定角色,并为角色做标记。 第一幕“餐厅开业了”中有餐厅经理1人、放鞭炮的1人,剩下的可将幼儿分成四部分,一部分是餐厅服务员,一部分是鲜花店送花工,一部分是放烟花鞭炮的人,一部分是舞蹈队的人。此幕最热闹,全班幼儿都有一定的角色参与到开业庆典中。
第二幕是“小男孩到处乱跑”,角色只有4个: 盲人、服务员、阿姨和迎宾服务员。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并通过竞选来最终决定谁来扮演某一角色,看谁能将角色的典型特征夸张地表现出来。
第三幕“取餐太多了”,角色只有3个:小孩子、妈妈和服务员,大家可采用推荐或竞选的方式确定。
第二幕、第三幕角色较少,可在区域游戏中表 演这两幕。没有选中的幼儿可在区域游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我们在排练时采取分幕排练的方式,在第一幕排练时,我们将自己制作的将餐厅招牌拿到场地上,表示餐厅的门,然后在餐厅门前剩用地垫,引导幼儿将场地划分为发言区、红地毯花篮区、放鞭炮区和舞蹈区。通过讨论,让幼儿确定放鞭炮的地方,由此确定送花、发言、点鞭炮的人及舞蹈的人上场的位置。开业前可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一停止,开业庆典就按流程进行。由于经理的发言要熟练,因此我们在排演中让其他幼儿评价或示范;同时,我们要求舞蹈队的动作要整齐并跟着音乐节奏舞动,鞭炮燃放前后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教师引导幼儿从一定的鞭炮造型变为躺在地上炸碎的样子。
在第二幕排练时,教师只用简单的旁白就将此幕与第二幕自然地衔接了。因为此表演增加了家长的角色,所以在排演时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表演家长在孩子用餐时会做些什么。对于幼儿用餐的动作和表情没有统一要求,只要能夸张地表现出自己点了很多东西,吃了很多又吃不完的样子,观众能看懂即可。排演中随时暂停并询问观看的人:你看懂了吗?用“专家外衣”的教学策略对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指导。
在第三幕时,为了不影响各自的上下场,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三个不同的方向上下场。此表演没有台词,所以教师要提醒幼儿表演时动作、表情要夸张明显,重点表现撞人后每个顾客与宝宝的动作交流。演员上场有音乐提示:播放流行音乐表示叔叔上场、优美的音乐表示阿姨上场、儿童歌曲则表示小朋友上场、舒缓的音乐提示盲人上场。
演出结束后,请观众说出餐厅里发生的事情,可采用评选“小明星”的方式激励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