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
徐俊毅、王振轩、陈嘉诺、胡珂铭、贺颖欣 |
观察地点 |
三楼表演区 |
观察时间 |
2016.2.24 |
行 为 描 述 |
今天表演的是《大象救小兔》,当集体创编了大象的歌词后,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自由地找了四五个同伴一起记性小组创编,徐俊毅、王振轩、陈嘉诺、胡珂铭、贺颖欣一组,贺颖欣提出:“我们编小兔子的歌吧。” 陈嘉诺立即反对:“我不想编小兔子的歌,小兔子本领不大的,我想编大狮子的歌。” 贺颖欣:“大狮子刚才已经唱过了。” 王振轩:“对,唱过了不能再唱了。” 陈嘉诺:“可是可以唱得不一样的。” 贺颖欣:“不行。” 两人谁也不肯让,胡珂铭跑来告诉我:“老师,他们一个要编兔子,一个要编狮子,不知道要编什么?” 师:“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徐俊毅说:“那石头剪子布,谁赢了就编谁想出来的。” 其他的孩子都表示同意,于是,贺颖欣和陈嘉诺就用石头剪子布来解决,结果陈嘉诺输了,他也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但似乎还有点不服气:“下次,我要编大狮子的。” 贺颖欣:‘好吧,下次给你编,不过你不能编得一样。 |
||||
行 为 分 析 |
当小组合作时,孩子经常会出现意见不一的时候,这时,由于孩子性格能力的不同,就会出现互不相让的状况,实录中的孩子在协商时都以自己的意见为主,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当出现问题时,求助老师,说明孩子在协商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还相对比较弱,但老师的启发,他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种办法也是一种竞赛性的,并不是以语言协商来解决的。 |
记录人:颜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