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
朱可欣 |
观察地点 |
大二班教室 |
观察时间 |
2017.10.17 |
行 为 描 述 |
在孩子们对剧本中动物的本领有了一些了解后,我们想通过音乐表现的形式让孩子来表达表现自己对动物本领的认识,在前期,我们在区角投放了音乐“谁的本领高”的音乐,在孩子们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我们想通过孩子创编歌曲来表现。 当集体创编了大象的歌词后,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自由地找了四五个同伴一起记性小组创编,徐晨媛、朱可欣、干钰涵、王梓晨一组,干钰涵提出:我们编小兔子的歌吧。” 朱可欣立即反对:我不想编小兔子的歌,小兔子本领不大的,我想编大狮子的歌。 干钰涵:大狮子刚才已经唱过了。 徐晨媛:对,唱过了不能再唱了。 朱可欣:可是可以唱得不一样的。 干钰涵:不行。 两人谁也不肯让,徐晨媛跑来告诉我:老师,他们一个要编兔子,一个要编狮子,不知道要编什么? 师: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王梓晨:那石头剪子布,谁赢了就编谁想出来的。 其他的孩子都表示同意,于是,干钰涵和朱可欣就用石头剪子布来解决,结果朱可欣输了,她也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但似乎还有点不服气:下次,我要编大狮子的。 干钰涵:好吧,下次给你编,不过你不能编得一样。 |
||||
行 为 分 析 |
当小组合作时,孩子经常会出现意见不一的时候,这时,由于孩子性格能力的不同,就会出现互不相让的状况,实录中的孩子在协商时都以自己的意见为主,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当出现问题时,求助老师,说明孩子在协商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还相对比较弱,但老师的启发,他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种办法也是一种竞赛性的,并不是以语言协商来解决的。 孩子协商、谦让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靠老师平时活动中经常渗透,利用谈话、交流等活动经常分享同伴之间协商解决问题的一些好的方法,通过情景表演等方式巩固孩子良好的协商合作习惯,提高和他人合作时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这个活动之后,还可以利用餐前、离园谈话等时间,将当时的情景让孩子讨论: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解决等,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经验,提高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记录人:颜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