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
田田 |
观察地点 |
教室 |
观察时间 |
2017.10 |
行 为 描 述 |
田田小朋友平时话不多,但是喜欢表演游戏,听到美妙的音乐喜欢模仿同伴的舞姿,喜欢摆弄漂亮的道具,在“蝴蝶找花”的表演游戏中,只见她拿起了“蝴蝶翅膀”摸了又摸,看见已经戴上翅膀在扮演蝴蝶飞舞的珍珍边跳边转,就跟着她跳了起来!不久,珍珍离开了表演区,田田却不愿意离去,但是没有了珍珍的带领,她看上去正在发愁:怎么跳呢? 我走近田田,对她说:“蝴蝶飞舞的样子各种各样,你猜一猜,它如果这样飞是在干什么?”边问我边做了俯身飞舞的动作。田田边学着我的动作边回答说:“蝴蝶在采花蜜!”我又问:“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方式和蝴蝶仙子打招呼的?”…… 在我的介入下,田田在表演区的音乐伴奏下开心的翩翩起舞,自信心和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
||||
行 为 分 析 |
在幼儿表演活动中,我们往往发现部分幼儿不能够独立地尝试创造性地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她们的创造力。 同样的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活动中,老师两次使用了“猜一猜”的方式,这种形式寓教于乐,将虚无缥缈的问题转化成轻松的猜谜形式,幼儿想猜出谜底的主动要求能促使他们思维的活跃,如:“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方式和蝴蝶仙子打招呼的?”游戏化的语言有效地化解了直接提问的负面因素,引发了幼儿积极的思维和探索,而猜出谜底后的成功感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在表达老师的音乐喜好时,我也采用了这种形式,“猜一猜老师喜欢哪一段音乐?”在轻松的交流中提升了幼儿的音乐经验,使他们了解到角色动作的绚丽多姿,进一步激发起幼儿表现的欲望。 |
记录人:周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