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象 |
余紫安、王烁韧、冯泓烨 |
观察地点 |
表演区 |
观察时间 |
2018.2.3 |
行 为 描 述 |
我们看到,幼儿乐于参与熟悉的故事的表演,更乐意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演绎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复述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大班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闪光点出现。如在一次故事表演中,由于人数增多,出现了两个小朋友没有角色而发生争吵的现象,一个小朋友说:“这里有小鸟的头饰。”只见他从材料中找到了两个小鸟的头饰,说:“要不当小鸟吧?”其中一个小朋友戴上了小鸟的头饰,说:“当当当、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兔子开开门吧。”教师以“观众互动法”参与到游戏中,表达了对小鸟的喜欢,小兔子一听,马上给小鸟开了门,说:小鸟请进。”角色的增加丰富了孩子们的对话,孩子们也更加开心地游戏了下去。 |
||||
行 为 分 析 |
本次活动调整为: 以往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表演,力求达到“即演即像”的效果,多采取“当场示范”“逐句教授”等策略,容易忽略幼儿游戏性、愉悦性。幼儿遇到困难都会向教师求助,“老师,我不会演”……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我们尝试转变观念,力图为大班幼儿创设更加宽松、自由的表演氛围,观察幼儿的困难和需要,采适宜策略支持他们积累语言经验,大胆表达。 在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发现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随时捕捉孩子们创作的灵感,并把它发光、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