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 |
2016.1.18 |
地点 |
三楼会议室 |
参加人数 应到人数 |
12 |
实到人数 |
12 |
主持人 |
刘霞 |
活动 形式 |
沙龙式 |
||||
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
幼儿园开展戏剧表演游戏的组织方式的研讨 |
||||||
主 要 内 容 |
刘霞:那么,在儿童戏剧教育中,“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三个方面的内容应以何种形式组织与实施呢?老师们都有哪些想法呢? 束佳:我先来说说吧。首先我觉得戏剧表演要有一定的主题给幼儿。例如“母鸭带小鸭”活动所运用的戏剧表达要素是“模仿”。但是教师并没有让幼儿直接模仿自己的动作来扮演小鸭,而是自己扮演母鸭,让孩子们扮演小鸭,“母鸭”带领“小鸭们”或伴随着音乐,或唱着歌曲,来模仿“母鸭”走路、游泳、吃虫子的动作。 虞海萍:一个戏剧主题活动不太可能涉及所有戏剧要素的学习,我们更为重视的是儿童戏剧经验与戏剧要素的有机融合。 刘霞: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随着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由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戏剧活动,从戏剧表达开始,到戏剧创作,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 颜静娟:不论是在何种课程模式中,我们都可以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者工具渗透到某个具体教学活动中。这里的渗透强调的是戏剧与其他领域学习的相互影响。 刘霞:颜老师说的这个是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它是指为了更好地实现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媒介(或手段、工具)融入某一具体教学活动中,同时达成戏剧教育目标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组织形式。 岳蓓:我觉得在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幼儿小组的形成是分层次的。起初由教师按照幼儿的能力分组,具有不同能力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形成相互学习的团队,人人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一般而言,小班和中班大多采用这一小组建立方式。随着幼儿戏剧创作兴趣的提高以及幼儿戏剧表演能力的增强,幼儿小组完全由幼儿自主建立:选择是否参加、分配角色、协商装扮、讨论情节、合作扮演等,教师则彻底成为协助者。 束佳:例如在戏剧主题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的后期,教师安排了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手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一开始教师作为导演,不断提醒幼儿关注戏剧工作的每个环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和示范,最后与幼儿讨论表演的优缺点。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表演得比较完整,但是出现了依赖教师的问题。随后,教师扮演各种动物妈妈,与“小蝌蚪们”对话交流,启发幼儿思考在扮演小蝌蚪时心里该想什么,该说什么,该怎么说——大声地说还是小声地说,很快地说还是很慢地说,伤心的时候该怎么说,找到妈妈开心时该怎么说。孩子们被教师的表演感染了,更加投入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中。最后,当幼儿已能较为生动、自然、完整地进行表演时,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作为观众,欣赏孩子们精彩的表演,给予掌声和评论,让幼儿更富有成就感。 刘霞:老师们说的很好,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可以作为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或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的延伸,完成它们所不能承担的任务。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延伸活动,其内容与主题或要渗透的领域是连续的,幼儿有更广阔的自主创造的空间。 综上所述,主题式、渗透式和区域式三种戏剧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可以使戏剧从不同层面进入到幼儿园。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的戏剧艺术的专门性更强,对教师的戏剧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关经验的要求更高;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的适用性更广,可以渗透到各种模式的幼儿园课程中,并兼有一般教学目标和戏剧教学目标的达成;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的互动性、个性化更明显,在教师与幼儿充分的肢体与语言的对话交流中,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深入到戏剧活动,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戏剧作品。 |
||||||
评 价 |
本次可以教研活动采取了沙龙式的交流方式,大家重点讨论了儿童戏剧表演游戏组织方式的研讨。老师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讨、交流,能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经验,讲解了三种戏剧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相信,老师们为今后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
填表人 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