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5月 樊迪)
发布时间:2016-05-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樊老师

浅谈儿童戏剧

宋庆龄曾经说过: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幼儿园如何运用幼儿戏剧进行教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索与探讨。

一、 幼儿戏剧的意义以及在幼儿园的运用

强化孩子们的参与性。通过戏剧情景设计,让孩子们融入情境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发言,适当地加以引导进行活动。这给了孩子们一个平台去自我展现与表达,让他们展示真实的想法和行为,同时能够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帮助幼儿在戏剧活动中得以自我发展。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幼儿喜爱模仿的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用戏剧的艺术形式,来学习社会经验,实践生活教育。如在扮演交通安全活动时,老师要求小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学习排队上车的礼貌,上车后投币,在位置上坐好坐稳,下车时不要忘了向司机伯伯说声谢谢。这种活动有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时可能是幼儿自发的一种角色扮演游戏。例如在幼儿园的活动区里,小朋友们自己组织发动,扮演主题为“生日会”的游戏,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爷爷、有的扮演奶奶,有的扮演孩子,有的扮演客人。他们自由交谈、自由活动,在互动中学习招待客人的礼貌,培养参加活动的能力。

角色游戏不强调表演的技能,重视孩子们语言的发展和合作交往能力,孩子的自主性强,教师较少参与到活动中。

2.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是幼儿多次听了教师讲述的故事,在熟悉理解内容情节的基础上,通过角色对话、动作、手势、表情等手段,以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的一种游戏。这种表演,可以是段落的表演,也可以是整个故事情节的整体表演,在表演活动时,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观众和演员的严格区分,教师则可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

无论是整体表演,还是段落表演,都是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幼儿不再是记忆复述故事,而是把作品里的虚构的世界展现出来,在这个虚构的情境中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还可以使用简单的头饰和道具。

故事表演,它己经具备了戏剧的诸多元素:角色、道具、表演技巧、文本,但是游戏成分还比较多。

3.剧本演出

剧本演出,一般是由教师组织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儿童,在舞台上所进行的儿童剧演出,剧本一般都是剧作家已经创作好的儿童剧作品。在幼儿园一些重大节日活动上,比如六一儿童节、毕业典礼上,像《拔箩卜》、《小兔乖乖》、《龟兔赛跑》、《小熊请客》等传统经典幼儿戏剧就经常上演。

这种戏剧演出很注重演出的效果,一般是由教师选择演员,然后帮助儿童演员背诵台词,或者将台词提前录音,又教师制作或租借服装、道具以及舞台布景,再进行反复的严格舞台演出排练,直至最后的公演。

剧本演出舞台感强,强调表演排练,教师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比较多,幼儿主动创造的机会很少。

4.戏剧活动

戏剧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幼儿教育活动。它从角色游戏、故事表演一步步演变发展形成的,它具有扮演性,由幼儿在虚构的世界里扮演一定的角色,做角色的动作,说角色的话;但它同时还具有角色游戏、故事表演所没有的戏剧元素,表现为幼儿创作自己的剧本、做道具、当导演以及上台表演,更强调戏剧的工作性,鼓励幼儿为了剧场演出这一目的进行一系列的戏剧工作。

在戏剧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根据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发展需要、兴趣,改编甚至创编剧本,引导孩子们参与编剧本,启发孩子们将生活中一些动作、行为、语言也编入剧本,积极引导幼儿尝试共同协商和分配角色、共同设计布置场景,准备道具、互相化妆、创造性表演角色、游戏后相互评价。孩子参与到戏剧的整个活动环节中,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游戏过程中艺术表现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体会到了戏剧的魅力。

这种戏剧活动,现在并没有在幼儿园大力推广并形成规模,但是它的创造性、多学科融合性,必将是未来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

1.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一一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整合课程的研究策略。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2.尝试通过主题活动搭建戏剧情景,让幼儿融入这个戏剧情景中并动起来。教师需要在该戏剧情景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戏剧内容。力求通过这种教育戏剧的活动形式,达到对幼儿思维拓展的训练、想象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肢体协调的锻炼、互动合作的训练等。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查阅戏剧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著作,通过分析、整理、筛选,吸纳其合理部分,在借鉴创新的基础上为我所用,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语、表情、行为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反应,并进行记录分析。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艺术表现的现状。通过观察与分析来调整戏剧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途径和方法。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中,有时需要对个别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个案研究法可以在较长时间里连续对某一幼儿进行调查,从而观察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在戏剧活动中的情况,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从问题中反思研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多元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发展。

只要是能够借助戏剧元素开发幼儿的思维,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的活动则是值得为之尝试的,而且这种活动一定是具备戏剧三要素。在进行课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孩子给父母说戏的场景,当活动小组上完课后,孩子偶尔会自发性地和家长讲述刚才的故事内容以及他们的内心感受。在孩子们的内心和眼中,父母既是他们的朋友也是他们的观众。孩子母明白自己的行动以及内心的变化过程。这无疑于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之后,与观众的见面会。戏剧并不是单纯的表演给观众的审美性的艺术,而是应用戏剧而非传统的艺术戏剧。应用戏剧更多的是能够提供一个假定的情景,参与者在这个假定的环境中,自以为真,自演自信的一种艺术活动样式。因为应用戏剧之所以称之为应用戏剧,更多的是强调他的实用性。笔者所想寻找的幼儿教育戏剧,是以孩子们为中心,开发幼儿的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的,而并非培养孩子们表演能力的活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