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儿童剧排演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陆金茹
我园是一所以儿童戏剧为特色的幼儿园,2015年5月,我园成功申报了区级课题《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内容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在课题实施和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地活动,老师们的指导、组织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语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其他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幼儿童话剧作为我园的特色,如何充分发挥童话剧的教育魅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同时我就针对童话剧表演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合理选择剧本
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认知、思维和心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教师所选的儿童剧排演剧本过于复杂,缺乏新颖性,那么儿童很容易失去排演的热情,进而影响排演的质量,所以必须要为他们合理选择剧本。首先,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实际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剧本,比如针对小班年龄段的儿童,《幼儿园里朋友多》作为《学习活动4-5岁》这本教材中的一个主要主题,尤其是其中的《金色的房子》这个剧本的教材内容,在教师开展每日故事和故事教学的活动过程中,班级儿童大都已经掌握了该系列主题活动,所以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于故事的情节以及教材中各相关人物角色等均有了详细的了解,从而为后续正式的儿童剧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确保儿童剧本所选内容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从而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意识。孩子的世界大都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所以必须要选择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内容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儿童在想象创造、同伴合作以及语言表述等方面获得正能量。例如,《三只蝴蝶》就是讲述三个好朋友互相帮助、有难同当、不愿分离的故事,可以使儿童在排演过程中树立互相帮助、即便在困难时刻也不可抛弃朋友的坚定信念,这不仅有利于儿童剧排演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二、科学改编剧本
在合理选择剧本之后,还必须对剧本进行科学的改编,尤其是那些不适合儿童理解的部分剧本内容,包括剧本中人物角色的类型定型、剧本的情节以及剧本内容的衔接性等等,从而使剧本内容更加适合儿童剧的排演,确保儿童剧排演的顺利开展。另外,幼儿的年纪比较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如果直接按照所选儿童剧剧本来进行表演,那么儿童将无法有效地开展儿童剧表演,所以必须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对所选儿童剧剧本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改编。
例如,在儿童剧剧本中有很多童话故事中常有的一些较为复杂的描述性语句,如在《金色房子》的后半部分剧本中有关小姑娘独自在家的歌舞表演情节描述,主要简单描述了小姑娘独自在家表演这一活动过程,但是由于叙述过程缺乏表演性,过于简单,所以儿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儿童剧的表演效果,可以为儿童设计两个表演场景来同时进行歌曲和舞蹈的表演:一个是表现小姑娘独自在家唱歌跳舞的场景;一个是动物们在草地上快乐跳舞的场景,从而借助动物们一起快乐玩耍与小姑娘的独自玩耍进行对比来增强该儿童剧剧情的表演性,丰富剧本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
三、开展技巧指导
儿童剧是一种表演活动,它要用变化语言语调、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技巧来表现角色,为了更好地展现儿童剧中各人物角色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表演技巧,比如夸张的语调、丰富的表情以及生动形象的动作等等。另外,为了更好地使儿童掌握必须的儿童剧表演技巧,就必须要增加儿童排演的次数,使儿童在反复的训练中掌握必要的技巧,同时将所学到的表演技巧熟练地应用到儿童剧的排演工作中来。
例如,在《三只蝴蝶》这个儿童剧的排演过程中,三只蝴蝶之间的对话不仅可以借助儿童的口述来进行,也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更好地表现对话的效果,如在说“大雨淋湿了我们的翅膀”的时候,儿童在解说的过程中可以用双手垂在身体两侧这个肢体动作来展示蝴蝶翅膀因被雨水打湿而无法飞起的情景,进而可以大大提高表演的效果。又如,在《金色的房子》这一儿童剧的排演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述小姑娘看到花儿后的高兴感觉,可以用转个圆圈跳舞这个肢体动作来更加形象地展示小姑娘的心情。另外,当动物们进屋的请求被拒绝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动物们的失望感,儿童可以用皱眉或者撅嘴等表情来进一步凸显动物们的失望感,以提高儿童剧排演的质量,增强儿童剧排演的效果。
总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儿童剧排演是儿童剧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剧表演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后续儿童剧表演的整体质量。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就儿童剧排演的实践进行更深入详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儿童剧排演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