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戏剧中童年
执笔人:束佳
寻找剧中的童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其中戏剧表演是他们表达的一种方式。孩子是一个自主自立的完整世界,儿童剧最能释放孩子们的情感,同时也是自我表现的艺术舞台。一部优秀的儿童剧,是孩子们和成人共享的艺术,它除了陪伴外,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成长因素。在儿童剧的浸润下,孩子学会了关怀、友爱、团结,增强了自信,敢于表现自己,并且培养了相互之间的合作意识,帮助他们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自主自立,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剧本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有的故事比较长,人物较多,有的故事又比较简短,人物少,角色分配不过来,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也不一样,比如小班的孩子,我们就要运用“减法”,剪短故事内容,让故事情节简单易记。减表演上的难度,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替换难表演的情节,减语言上的难度,把书面画的语言变得口语话。减意义上的难度,选其中一个教育意义,让重点更加突出。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就要运用“加法”,让故事情节更丰满。比如《笑翻天的农场》,故事有着典型的美式幽默:颠覆常理,恶作剧不断,符合大班孩子的逻辑,更激发他们骨子里爱玩的天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分析剧本有利有弊,利在题材新颖有趣,戏剧冲突简单明显。弊在角色少,矛盾冲突只是书信来往的形式,比较单一,故事的开头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剧情的基本要素怎样运用加法法则?首先要让剧情更加完整丰富要创编第一幕“咕噜咕噜农场”,让集体活动更加有趣创编第四幕:“动物们和农场主比本领”。幼儿生活体验让剧本创编富有新意,创编第五幕“母鸡智得电热毯”让孩子们快乐参与童话剧。我们老师不能死板教条,有时候也需要我们老师要动一动脑筋,让故事情节变得幽默风趣更有创意。
现在结合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我们也只是在“六一”活动时会想到要排演童话剧,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的,我们可以把某一个月定位童话月,从剧本的选材、角色的定位、乃至服装道具,人人参与,看看我们会排出怎样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借鉴她们的一些做法,慢慢开始做起来。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美工、音乐、建构、阅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区角游戏结合起来。把儿童启蒙艺术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儿童戏剧是一个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潜能,带给孩子们快乐的艺术活动。”这是老师们发自内心的体验。开发区幼儿园“儿童戏剧之路”正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