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表演游戏增强幼儿自信心
——开展儿童剧“彩虹色的花”之点滴
广幼 虞海萍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再现文艺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段)的一种游戏形式。对于表演游戏的指导,我们要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所谓游戏性就是要尊重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幼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空间,不能剥夺了幼儿游戏性的体验。不过尊重幼儿不是说就让幼儿在表演游戏时放任自流。我们要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在注重整体的同时,多关注差异幼儿。如有些孩子比较胆怯,想上台表演却又不敢。
在表演游戏“彩虹色的花”活动中,老师刻意培养能力较弱幼儿的表演欲望,会给他们安排一些合适的角色锻炼他们的自信心;有些孩子的表演欲望比较强,但倾听习惯不好。这时老师可悄悄的对他说;你演的很好,老师相信,其他幼儿在演时,你也会为他加油,对吗?还有些孩子愿意表演但是表演的技能不够,这就要我们进行身体动作、语气表情方面的加强巩固,让他们进步。
老师在指导孩子们玩表演游戏时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如:有些教师认为表演游戏老师就当个观察者就好,不要干预幼儿或者在幼儿游戏时急于指导想让孩子按照剧本演。这两者都是比较极端的,我们要了解孩子,根据孩子性格、需要去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幼儿能够顺利快速的进行游戏。这就需要教师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介入方式,如:在“彩虹色的花”表演活动中,老师是以角色介入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快速进入表演游戏状态。
当然,除了观察、介入的方面,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最后的评价。我们老师给对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孩子也应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为此我们还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运用描述或问话,让孩子去体会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表扬的,而值得表扬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老师在称赞孩子时还应注意,能清楚地指出孩子好的行为,如“老师发现你今天玩表演游戏时没有乱发脾气,是个好宝宝哦”……只有通过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己良好的行为,才能使日后有所遵循。
总之教师要相信孩子们的潜能,尊重他们的创造,发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在愉快的表演游戏中,笑得更灿烂,唱得更动听,演得更夸张,真正成为快来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