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12月 虞海萍)
发布时间:2017-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海萍

今日事今日毕

——儿童剧《等明天》表演感悟

广幼 虞海萍

《等明天》这则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小猴子总是在等明天,明天之后还有明天,可是他的房子依然没有造好,每遇下雨天这只小猴子只能到处乱跑乱跳。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乏像小猴子一样“等明天”的孩子。尤其是我们小班的孩子,他们刚脱离对家长的依赖,开始进人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有的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穿衣,什么事都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每次被提醒时往往会像小猴子一样把“等明天”这句话挂在嘴边。如:“明天我再自己吃饭”“明天我再学穿衣服”“明天我再上幼儿园”。而这些喜欢说‘“等明天”的孩子最后依然没有学会本领,他们就像小猴子一样一事无成。为此,我们开展了《等明天》这一戏剧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的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孩子们的表现能让我们老师和家长感受到这则表演童话剧让孩子们懂事了、长大了。

一、童话剧表演锻炼了孩子的胆量。

有些孩子性格温顺又略显内向,胆量也不够大,尤其是与同伴交往方面相对薄弱些。但通过这段时间他们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也越来越自信了。也越来越爱交朋友了,有时还主动与小伙伴们说一些自己喜欢玩的游戏,活泼了许多。

二、童话剧表演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童话剧表演的日子成了孩子们期盼的节日。在表演游戏中让孩子们知道了不能做那只等明天的小猴子,也懂得了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做完。每当我们问起孩子们:“你们要不要做那只猴啊?”孩子们马上会说:“我才不要,那只小猴子,好吃又懒情,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童话剧的表演提高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在练习表演的过程中,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学习每个角色的对话,表演的动作,然后由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孩子们回到家也会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当爸爸妈妈问他们,你们不是每个人只演一个角色吗,怎么其他角色也会表演呢。孩子们会自豪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因为当别人在表演时,就认真观察别人的表演,这样就不知不觉也学会啦。由此可见,童话剧的表演确实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