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戏剧巧实施 快乐童话妙演绎
---中班童话剧《老虎拔牙》班本课程实施例谈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陆金茹
【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管理改革的深化,园本课程受到重视并进一步凸显其价值,如何适应幼儿的现实需要,如何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这些都跟园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密不可分的。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从属于园本课程,却又完全不同于“园本课程”,它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必定要立足班级,关注幼儿园班级活动,从而形成有效的班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
班本课程 戏剧 自主
【正文】
随着我园戏剧特色的逐渐彰显、不断深入,选什么剧本,怎样安排角色,如何排练……。是老师们“逢节必思”的问题,而在此其中,孩子们则享受着童话表演带来的快乐。但是随着“童话节”的逐年举办,教师思路局限、排练倦怠、剧目形式单一、幼儿表演机械、参与率低等问题日趋明显。这不禁让我思考:排练童话剧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吗?怎样才能让所有孩子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呢?怎样才能让所有孩子都积极参与并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从班本童话剧《老虎拔牙》开始尝试,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集体集体教学模式的童话剧变成师幼、家园共同参与的,有目标、有过程、有评价的完整的班本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班本课程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细化主题课程目标,以班级为单位构建童话剧主题框架。
目标是课程的灵魂,任何一个主题框架的构建,都必须建立在发展目标的基
础之上。明确儿童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每一个老师获得真正专业成长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能。因此,在选编童话剧剧本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把幼儿园课程目标细为童话剧主题目标的问题,使主题目标涉及“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五大领域幼儿能力的发展,满足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以童话剧《老虎拔牙》为例,我们把主题目标确定为:1.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牙齿,知道要保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坚持每天刷牙的好习惯。2.通过信息交流、观察比较等方式,运用语言、绘画、表演、游戏等途径表达自己获取的经验。3.有初步的角色意识,模仿学习角色对话,能大胆创编适合的语气、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各个角色,并知道在候场时要保持安静,做个文明小演员。4.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风格,能发挥想象为乐曲创编相应动作。5.在与同伴合作表演中,能通过竞选、观看、讨论等方式学会简单评价,共同体验戏剧游戏和创作成功带来的快乐。6.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能与幼儿共同收集、调查、策划、讨论、表演、分享。在目标确定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童话表演《老虎拔牙》、社会活动《我是小演员》、综合活动《我们的小剧本》等系列活动。童话剧表演涉及方方面面,全班幼儿共同排练,更是需要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主题框架的建构只是简单的设想了童话剧创编、排练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活动。在整个童话剧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常常会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进行调整。如:表演中有一个红狐狸的角色,很受大家喜欢,但怎样表演好这个角色呢?这个角色只有一个,给谁演呢?这些引起了大家热烈的争议。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评选最佳小演员”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来争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最后的角色分配时,大家还进行了几次推选,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周槿萱小朋友出演“红狐狸”,因为大家都说“她演的最像”。
二、调整主题实施方案,在活动中提升幼儿多种经验。 在童话剧主题中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在尊重幼儿思维发展规 律的前提下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要关注幼儿手(身体)、脑、心灵的整体的教育。很多时候,童话剧排练都是老师设计好了整个剧情的走向和表演的细节,让孩子们模仿表演。看上去,老师在教学中会关注到幼儿的“自由探索”、“自由表达”。但事实上,却是老师在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把童话剧做成主题,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把整个排练的过程交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合作完成童话剧的创编与排练。 仍以童话剧《老虎拔牙》为例,《老虎拔牙》整个故事情节很长,塑造了很多活灵活现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红狐狸怎样哄骗老虎吃糖”和“红狐狸给老虎拔牙”等几个有趣的情节。但是,怎样把几个情节串联起来形成童话剧的雏形?我们设计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创编角色的活动与对白。1.为了骗凶猛的老虎上当吃糖,红狐狸会说些什么话?2.老虎一开始受骗了吗?它是怎样一步步上当的?3.最后,在怎样的情况下,老虎请狐狸来帮它拔牙?红狐狸真的不害怕吗?经过大家的讨论,童话剧的剧本初步定下来了,接下来,孩子们就逐段开始了童话剧的排练。 先是排练开场部分“森林里小动物们的快乐生活”,小朋友们把日常的一些游戏搬上了舞台。如三三两两的猜拳游戏、套圈游戏、抢四角游戏等。在这一部分,孩子们的每一次表演都会有变化,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小动物们的自由游戏”,可以根据音乐自由表演。每天的晨间活动时间,就成了孩子们集体排练开场游戏的时间。 再是童话情节的分段排练,红狐狸用各种方法哄骗老虎吃糖,并且变着花样做糖给老虎吃,老虎最后牙齿蛀光,疼得满地滚的时候,虎妈妈上来劝说小老虎不要上当,要爱护牙齿。在这里,我们设计了一个韵律活动“刷牙歌”,和小朋友一起创编了“刷牙舞”的动作。在这一部分,孩子们轮流扮演小老虎和小动物,自己设计对话和动作来表现“老虎牙疼”的情形。郭可含小朋友很有创意地表演了“老虎满地打滚”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成为后来表演中一个固定的细节动作。接下来的两段表演,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在集体活动中解决集体的歌舞表演问题,在游戏中让幼儿练习个体的角色对白,不断调整角色动作,完善表演情节。整个童话剧的排练就这样在集体教学和自主表演游戏相结合的活动中逐渐完成了。 最后,每一个孩子都熟知童话剧中的角色对白和表演内容,我们可以随时分配角色进行表演。在舞台上呈现的童话剧表演,就是孩子们日常表演的一次再现。从中可以看出,童话剧已经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究、自由表现的一个载体,帮助他们在同伴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多种能力的发展。 三、有效发挥家长资源,全方位落实主题目标。 把童话剧做成主题教育活动,关键在于遵循“有效整合”的教育原则,即重视童话剧排练中每一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重视师幼“教学相长”的互动学习,更重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策划童话剧主题之初,我们就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童话故事,开展了“童话故事会”的活动,引导大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改变成童话剧。在完成了《老虎拔牙》的改编之后,挑选音乐、制作道具、设计服装……老师、家长和孩子就一起忙了起来。我们自制了《刷牙歌》里的“牙刷”道具,小老虎的拔下来的“牙齿”道具,用各种包装纸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糖果”道具等等。小朋友把“创意吧”的一些美工技能运用到童话剧的道具和服装服饰的设计制作之中,家长则帮着老师做服装,为孩子们做演出前的化妆准备……最后,每一个孩子都熟知班本剧内容和表演细则,孩子们体验着、快乐着,自由地表达着、创作着。孩子们真正成为了班本童话剧的主人,自信心和表现欲得到大大增强。 童话剧主题之所以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关键在于孩子们对童话剧表演的热情和前期准备的全身心投入。它不只是舞台上的一次演出,而是孩子们能力发展的全方位展示。这也正是我们把童话剧做成班本主题课程的初衷: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排练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当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童话剧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更是看到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成长价值。也再一次清晰地认识到:班本主题课程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生成某个活动,而是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自主探究、表达表现的机会,让教育成为一个渐进成长的过程。 和孩子们一起做喜欢的班本主题课程,相信“巧实施”,必能“妙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