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个性表达,表现自我周小钧
幼儿对表演剧本的选择、表演方式的采纳,都是他们自主选择、自娱自乐的产物。教师要鼓励幼儿的自主创意和个性化表现,通过多维度开放,引导孩子富有个性化地创造表现、快乐游戏。
首先,我们要将平日的台词设计变“机械记忆”为“灵活表达”。我们鼓励孩子根据角色特征,大胆想象并用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进行台词创编,如引导幼儿用说唱和套用熟悉的歌曲旋律创编台词,利用音乐元素激发幼儿的创意表现,在表演的过程中有现状可循,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短小而又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如《粉刷匠》、《伦敦桥》、《森林音乐家》、《两只老虎》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歌曲素材。幼儿喜欢并乐于模仿、创编。台词设计变“机械记忆”为灵活表达,同时音乐元素的融合让孩子们的创编有了更多自主与创意的空间,不仅形式孩子们喜欢,同时也减轻了幼儿的记忆负担,为幼儿的即兴发挥与个性化表达留下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其次,情节、动作表现,变“统一要求”为“适宜框架中的自我表现”。
经常会见到的现象,就是我们老师每教完一句,教师就挑选几名幼儿唱,以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在学唱结束后,教师也会给一些表现优秀的幼儿以鼓励,随后整个活动结束。音乐是听觉艺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若是缺乏深刻感受,就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与乐趣。奥尔夫曾经说过:最动听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最美的舞蹈是随音乐的摇摆。我们立足于幼儿自由、自主的肢体动作表现与表达。孩子们用自己最喜欢方式来表现表达,不论肢体、语言、舞蹈、音乐、绘画,都是我们鼓励的方式。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小猪说他坏话时,大野狼可以躲在树后面听,眼睛咕噜咕噜转,大野狼不会生气,相反很高兴,因为可以吃到小猪了。进入故事情境,体验角色心理,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并刻画出大野狼的形象。与此同时道具准备过程也是一个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蕴含丰富学习机会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游戏前准备的精美道具并不比幼儿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因为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制作活动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