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周小钧)
发布时间:2018-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小钧
教育随笔
—大胆放手,重视过程
周小钧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环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音乐的带动下,教师反复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走路姿势和猎食姿态等,想要借此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整个过程都是幼儿在模仿教师的动作,而并非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来做动作。非常惭愧的是,自己也正是其中的一员。慢慢思考,其实艺术是开放的,艺术教育倡导人的灵魂自由,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并可以借助艺术手段表达出来。但就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来讲,许多教师习惯了灌输式教学,习惯了全部一样的标准化教学。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汇报演出也都是集体演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成了机械的模仿训练,绘画教学成了生硬的临摹训练。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过于标准化带来的。因此,这种一味强调标准化的艺术教育,极大地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潜能,限制了他们的个性成长。在实际的幼儿艺术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给幼儿灌输艺术知识和技能,但却忽视了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和体验艺术的过程。但是艺术教育的结果化倾向却将艺术教育带向了形式主义的歧路,忽视了幼儿感受与体验艺术的过程,一味强调教学结果,使得幼儿变成了机械模仿者,不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和这些不一样,儿童剧是以适合儿童心理、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戏剧舞台的种种表现手法,以活泼的形式表演给孩子们看的一种戏剧形式。儿童剧作者首先必须意识到它的受众群——孩子们具有的独特生理和心理特性,抓住这一点,儿童剧就能更直观、更快捷的将含量更大的教化内容传达给孩子,使孩子们在综合感观的作用下有耐心、高效的接收到寄予儿童剧中的教育启迪内容。戏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希望在这条新的道路上,我们不要再重蹈机械化的覆辙,能够大胆放手,让孩子自由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自己对于故事的真实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戏剧创作中,我们能够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情感需求,在创作时思考的不仅仅是要达到一种怎样的教育目的,更多应该考虑孩子的精神需求。取材现实生活,也可取材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重点是在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思维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