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10月束佳)
发布时间:2015-10-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束佳

  ——览《幼儿园戏剧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文有感

一、理论学习片段

在组织戏剧活动过程中,过分重视参演幼儿的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在:第一,为缩短演出准备时间,“压榨”属于幼儿的自由活动与休息时间。幼儿园开展的戏剧活动多数要求见效快,快节奏的准备,高效率的呈现。正是这样的活动开展目的,造就了“揠苗助长”般的戏剧教育方式。在观看某大班幼儿的演出时,惊叹于她是如何背诵下那么多拗口的台词,于是演出结束后进行单独对话。研究者:“小朋友,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台词的?”小朋友:“回家练,老师白天要检查,背不好还会放学叫妈妈留下。”这一简短的对话透漏了两个信息,一是幼儿并不享受这个过程,并没有带着兴趣去参与这项活动。二是幼儿的休息时间被严重挤压,甚至也“连累”了父母的休息时间。

第二,为了获得畸形的成就感,教师和家长联手培养出一个“小大人”.从园所领导的成就感说起,“我们园的戏剧教育特色活动开展的非常好,欢迎各位来园参观指导,我们将为各位呈现一台精彩绝伦的童话剧。”这种成就感将幼儿园开展戏剧活动作为吸引眼球的资本。作为教师的成就感,不再以指导幼儿感受活动过程为目的,而以幼儿是否完美呈现剧本为目的。而家长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台演出中担任重要角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完美的表演。在种种“希望”的压力下,幼儿为了附和这种成就感而滋生出,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并为了这些荣誉而超精力的排练。最终锻造的是一个个不成熟而看似成熟的“小大人”.

剖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剖析、提炼自身的教育行为,小结经验

    本学期我们正在实施剧本《笑翻天的农场》,在剧本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有的故事比较长,人物较多,有的故事又比较简短,人物少,角色分配不过来,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也不一样,比如小班的孩子,我们就要运用“减法”,剪短故事内容,让故事情节简单易记。减表演上的难度,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替换难表演的情节,减语言上的难度,把书面画的语言变得口语话。减意义上的难度,选其中一个教育意义,让重点更加突出。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就要运用“加法”,让故事情节更丰满。比如《笑翻天的农场》,故事有着典型的美式幽默:颠覆常理,恶作剧不断,符合大班孩子的逻辑,更激发他们骨子里爱玩的天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分析剧本有利有弊,利在题材新颖有趣,戏剧冲突简单明显。弊在角色少,矛盾冲突只是书信来往的形式,比较单一,故事的开头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剧情的基本要素怎样运用加法法则?首先要让剧情更加完整丰富要创编第一幕“咕噜咕噜农场”,让集体活动更加有趣创编第四幕:“动物们和农场主比本领”。幼儿生活体验让剧本创编富有新意,创编第五幕“母鸡智得电热毯”让孩子们快乐参与童话剧。我们老师不能死板教条,有时候也需要我们老师要动一动脑筋,让故事情节变得幽默风趣更有创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