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论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三) |
学习时间 |
2017.4 |
主讲人 |
葛静 |
撰写人 |
陆金茹 |
学 习 感 悟 |
葛园长在文中提出了:分组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分组角色扮演也是戏剧教育中常用的策略,它有自由分组和固定组两种形式。 1.自由分组角色扮演 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好朋友结组。二是根据角色结组,三是随机分组。好朋友结组是指教师在运用分组角色扮演策略时,使用“找自己的好朋友”的指令,让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结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把讨论的内容表演出来。例如,在“小花鸭的故事”活动中,教师是这样组织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小朋友们,这是我们之前编的故事,你们喜欢哪一段呢?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这一段演出来好不好?”在运用好朋友结组时,教师应该在表演之前引导好朋友之间充分沟通。好朋友结组的结组对象过于单一,孩子们的相互交往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不宜频繁使用这种分组方法。根据角色结组是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与选择同一角色的幼儿结成一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角色圈”。在这个“角色圈”中的幼儿共同扮演一个形象,这有助于消除某些幼儿的紧张心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例如,在小班“三只小猪”活动中,教师就采用了“角色圈”的方式把全班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猪大哥,第二组扮演猪二哥,第三组扮演猪小弟。还有一种分组方式是教师随机把孩子们分成几组进行表演,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在大班运用。 2.固定组角色扮演 为了管理的需要,每个班级都会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有时教师也会运用这样的小组开展活动,固定组中的孩子一般座位离得较近,方便讨论,也便于教师管理。教师采用固定组时同样需要划定活动区域并告知幼儿,以方便幼儿活动。 无论采用什么分组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幼儿充分交流,自由创作和表达,便于教师很好地指导每个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经验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选用合适的组织形式。 我联想到在日常的戏剧排演中,我们也经常运用到这些分组方式,在指导过程中,我们教师进入角色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直接介绍,教师直接说明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或者请幼儿扮演什么角色。例如,在“大树与小鸟”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扮演“伤心的大树”时是这样说的:“我现在是一棵伤心的大树,有谁知道我为什么伤心啊?”这就是一种直接介绍进入角色扮演的方式。 2.通过某种标志物辅以叙述和描述,这个标志物或是一顶帽子,或是一件披风,或是一根魔法棒,或是一只小动物,等等。例如,在“大树与小鸟”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扮演小魔仙时采用了这种入戏方式:“这里有一根魔法棒,当我举起这根魔法棒的时候,我就是小魔仙;当我放下这根魔法棒时,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在“我的幸运一天”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用一个醒目的猪鼻子作为小猪的标志,并说:“当我戴上这个猪鼻子时,我就变成小猪了;当我放下猪鼻子时,我就是你们的老师。”这就是一种通过标志物并辅以叙述和描述进入角色扮演的方式。 3.指定说明,以某一情况代表某一角色。比如,当我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就是国王,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当我离开椅子时,我就是老师,等等。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运用直接介绍或辅以标志物的入戏方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