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9月份 陆金茹)
发布时间:2017-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金茹

 

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览《创意戏剧教育中的剧本创作》一书有感

学习时间

2017.9.18

主讲人

 汪玲

撰写人

陆金茹

 

 

 

 

 

 

 

 

 

 

 

 

 

 

 

 

 

 

 

 

 

一、理论学习片段

创意戏剧是起源于美国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CreativeDrama),它旨在通过儿童的“做戏剧”(dodrama)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抓住戏剧“”思考人生“的本质,进一步强调孩子的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考,通过戏剧的全程参与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形成和发展自我。促使孩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丰富儿童各种经验,调整和寻找自我。并且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我国的幼儿园戏剧课程刚刚兴起,本文从我的戏剧课程实践中的剧本体验——剧本创作——道具制作——角色选取——剧本排练这五大环节,谈谈如何在创意戏剧教学中引导孩子探寻自我。

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具体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就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认识自己的一切,大致包括: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这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还有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过程,自我意识形成的失败会给人带来终生的遗憾。学龄前儿童,正是自我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认知自己、认知社会。戏剧正是这样一种直接面对生活的的综合艺术,通过文学艺术、造型艺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手段来再现社会生活。它富含认知、社会、情感等多元价值,利于儿童模仿、吸收和学习。但在传统的戏剧教学中,儿童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模仿者,教师提供模仿的范本,孩子亦步亦趋,是教师意志操纵的“傀儡”,表面看起来演出精彩,完整。实质上孩子很难有自我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而起源于美国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CreativeDrama),它旨在通过儿童的“做戏剧”(dodrama)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抓住戏剧“”思考人生“的本质,进一步强调孩子的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考,通过戏剧的全程参与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形成和发展自我。促使孩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丰富儿童各种经验,调整和寻找自我。并且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我国的幼儿园戏剧课程刚刚兴起,本文从我的戏剧课程实践中的剧本体验——剧本创作——道具制作——角色选取——剧本排练这五大环节,谈谈如何在创意戏剧教学中引导孩子探寻自我。

一、在剧本学习、体验中表达自我,调整自我、探索自我。

我们的剧本蓝本来源广阔,但一定遵循一条原则,来源于生活,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能够唤起孩子内心情感共鸣。这样的蓝本能够激发孩子体验剧本的戏剧冲突,角色情感等。

比如剧本《猴子学样》中,角色简单,只有猴子和老爷爷两个角色,便于幼儿记忆,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是简单又不乏趣味性,故事中猴子的聪明和调皮以及猴子的特征通过一个故事的层层发展表现地淋漓尽致,包袱不断,基于孩子对猴子的认知基础上,又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角色,所以,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受孩子喜欢。孩子主动体验的意愿就会非常强烈。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引入了剧本的蓝本《猴子学样》。果然如我所料,孩子们听到故事,立刻就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倾听投入,讨论环节也非常热烈。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停下来,抛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比如在猴子们把老爷爷的帽子藏在树上拿不下来的时候,老爷爷急的直发脾气,猴子们也不理老爷爷。老爷爷没辙,还累得直喘气。于是,我请大家帮忙想办法。有的小朋友说小猴子真调皮,让警察叔叔抓起来!有的小朋友说,拿个水枪喷下猴子;有的小朋友说拿枪打,打死了一只,接的猴子就吓住了。有的小朋友说,猴子也不会说人话,听不懂老爷爷的话,那就等他睡着了偷偷拿回来。还有个小朋友说,还等什么啊!本来就是老爷爷的东西,用大吊车把它吊下来!------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各抒自见,我只是微笑着鼓励他们大胆地自我表达,不做评判和干预,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把心中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看见有的孩子有攻击性,有的孩子很宽容,有的孩子很温和,有的孩子很胆小,有的孩子富想象力、有主见,有的孩子人云亦云,容易受别人影响和干扰------

在讨论结束之后,我还原孩子们的想法,一一罗列出来,进一步引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讨论:猴子们为什么要拿老爷爷的帽子?他们是故意的吗?如果不是故意的那应该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取回帽子你们认为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在老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很多孩子认识到猴子只是调皮,它并不像人类一样具有“别人东西不能拿”的道德意识,即使就是在人类社会中,处理错误行为的时候也要宽容,用不伤害别人的办法来处理。孩子们经过深入的体验,不但了解角色的形象,情节的冲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表达自我,探索调整自我,调整自我。

二、剧本创作中自我的探寻,让剧本创作热情高涨,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过去的儿童戏剧的演出,都是现成的剧本,然后教师或者是排练人员照搬剧本依葫芦画瓢进行排演。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基础,很难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的表达。孩子只是剧本排练中被高控制的对象,模仿为主,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创意戏剧课程实践中,我把剧本编写的主权交给了孩子,教师退到了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尊重孩子的发展水平,给与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把自己对剧本结构的理解,剧本角色的体验,结合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例如: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剧本原作全部是文字,而他们掌握的文字极其稀少,那怎么办?然后我们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剧本创作的形式是图夹文。用图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剧本的安排。比如,第一幕这几个字孩子就画上了幕布,并且在幕布的正面标上了“一”,代表第一幕。

又如:在剧本《猴子学样》其中《老爷爷上山》一幕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其中的细节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孩子认为应该把猴子的每一种表现分开画,有的孩子却认为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应该一起表现出来。大家争论不休,在争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性非常高。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我建议孩子们不放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然后大家拿到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最终哪一种表现形式好。不同的方法形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达后,孩子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创作者都能够把剧本的意思表达清楚。最后,争论停止了,共识产生了——只要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就这样,孩子保持了自我,又调整了自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处理问题,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演出道具制作中的自我探寻,让道具制作各具特色,别具一格,充满个性色彩。

演出道具让孩子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媒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孩子讨论,引发孩子根据剧情的需要的需要和就地取材的便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一下,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大家开动脑筋,调动生活经验,为道具的制作献计献策。例如,大家讨论关于老爷爷的胡子制作时,一个孩子就想出了用白色包装绳撕开进行制作,这个任务就交给他带领孩子们共同进行。猴子面具制作的时候,孩子们对装饰材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共同用水粉颜料以及绒纸还有金黄色毛根共同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孩子们制作认真,积极主动,美观实用,并且倍加珍惜。

四、角色选择的自我探寻,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同时也最合适的角色,人尽其能,人尽其才,每个孩子都能够清楚认知自己目前的水平和能力。

进入了排练阶段,角色的分配又成了我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前面创作和道具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被尊重,被信任。孩子自我意识被唤醒和激发,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那这个环节,我把角色选择的权利也交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讨论和实践,寻找自己最适合的角色。

这个剧本的角色有两种,一个是猴群,一个就是老爷爷。谁来担任老爷爷,谁来担任猴子呢?我让孩子们首先讨论,结果担任老爷爷的孩子们有好几个。那怎么办?大家拿出主意,比赛选举。谁演的最好谁来担任。那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呢?大家又一番讨论,最后定出了评价标准。姿态模仿逼真,表演大胆,表情丰富,能够准确跟上旁白和音乐。和猴子配合契合等等。经过一轮筛选,大家一致公推出子阳小朋友担任老爷爷角色。剩下来的孩子们自然是猴子的扮演者,可是猴子们的出场顺序,表演的动作,语言等等都有所不同。同样经过公平的规则制定,表演的比较,各自最后确定了自己的角色。孩子们各自领到自己为自己挑选的角色任务,欢欢喜喜。

二、剖析、提炼自身的教育行为,小结经验

剧本排练中的自我探寻,让戏剧的表现形式表现出创造性。排练的过程和成果精彩纷呈。每个孩子的表演各异,但是都是自我充分表达,内在自然流露。

剧本传统的做法是成人排练,孩子是被动的学习者。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把排练的任务交给了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演的细节,孩子们都在一起集体商量,研究。一起诊断如何表演才好看,才细腻。如何表演才真正能够表现出角色的特点,表现出戏剧冲突,吸引人。

例如在猴子学习老爷爷生气的那一幕中,老爷爷生气吓唬猴子,挥拳跺脚,而猴子们却一点也不害怕地学着老爷爷的样子。这个环节可以说是整个剧本中最能够表现猴子们聪明淘气的一幕,如何表演细腻,表现出猴子顽皮天性的样子,就成了我们考虑的重要内容。我抛出问题:猴子们为什么要学习老爷爷?他们学习老爷爷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你觉得猴子们应该怎样表演最像?在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在讨论中,孩子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猴子们就是调皮,他觉得学着好玩,不是真正想气老爷爷。猴子们表演的时候应该动作像猴子,声音也要像。用猴子叫的声音------孩子们激烈讨论一结束,就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表演中,还不断进行调整。有的孩子认为生气的时候挥动拳头跺着一条腿就可以表现;有的孩子认为肩膀耸起眉毛拧起,咬牙用力气是最能够表现生气的模样。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尊重每个孩子的理解,以及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引导和支持他们最后达成他们能够做到最好的表演。

又例如,在排练中,老爷爷上山那一段,剧本中只是老爷爷挑着担子上山去。但是孩子们在排练中就对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老爷爷既然是卖帽子换钱,通过劳动换取收入,那应该就是高高兴兴的,可以唱着歌哼着曲子去啊!我想了一想,觉得孩子们讲的也不无道理,是啊!即使是困难贫苦的生活,难道不可以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吗?孩子们毕竟生活在这个富裕的时代,也没有经受什么苦难和艰苦岁月。这中理解基于他们的认知,并且表现出来可能更加自然。于是,我支持了他们的想法,并且建议孩子们想一想,开心的气氛如何烘托?老爷爷愉悦的心情如何表现?孩子们选择了插入音乐做背景的办法烘托气氛,又用了不断开心摇头和耸肩的表演手段来表现老爷爷的开心。这种对孩子的自我的认可和尊重,顺应和引导,为演出的开场进行了改编和创造,形式多样,富于现代气息,增强了戏剧表演的观赏性。

总而言之,在创意戏剧课程中,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象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所有教育价值总和考虑到,并且考虑到孩子的发展水平,尊重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让孩子做戏剧课程的主人,探寻到真实的自我,经过思考和调整,展现最好的自我。从而促使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形成和发展自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