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览《引领幼儿在戏剧表演中自在发展》一文有感
|
学习时间
|
2018.3.24
|
主讲人
|
张丽
|
撰写人
|
邵冰青
|
学
习
感
悟
|
孩子们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情感和态度,孩子们快乐的游戏,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解决问题,形成了健康、自信的人格。
一、在剧本学习、体验中表达自我,调整自我、探索自我。
我们的剧本蓝本来源广阔,但一定遵循一条原则,来源于生活,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能够唤起孩子内心情感共鸣。这样的蓝本能够激发孩子体验剧本的戏剧冲突,角色情感等。
比如剧本《猴子学样》中,角色简单,只有猴子和老爷爷两个角色,便于幼儿记忆,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是简单又不乏趣味性,故事中猴子的聪明和调皮以及猴子的特征通过一个故事的层层发展表现地淋漓尽致,包袱不断,基于孩子对猴子的认知基础上,又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角色,所以,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受孩子喜欢。孩子主动体验的意愿就会非常强烈。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引入了剧本的蓝本《猴子学样》。果然如我所料,孩子们听到故事,立刻就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倾听投入,讨论环节也非常热烈。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停下来,抛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比如在猴子们把老爷爷的帽子藏在树上拿不下来的时候,老爷爷急的直发脾气,猴子们也不理老爷爷。老爷爷没辙,还累得直喘气。于是,我请大家帮忙想办法。有的小朋友说小猴子真调皮,让警察叔叔抓起来!有的小朋友说,拿个水枪喷下猴子;有的小朋友说拿枪打,打死了一只,接的猴子就吓住了。有的小朋友说,猴子也不会说人话,听不懂老爷爷的话,那就等他睡着了偷偷拿回来。还有个小朋友说,还等什么啊!本来就是老爷爷的东西,用大吊车把它吊下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各抒自见,我只是微笑着鼓励他们大胆地自我表达,不做评判和干预,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把心中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看见有的孩子有攻击性,有的孩子很宽容,有的孩子很温和,有的孩子很胆小,有的孩子富想象力、有主见,有的孩子人云亦云,容易受别人影响和干扰。
在讨论结束之后,我还原孩子们的想法,一一罗列出来,进一步引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讨论:猴子们为什么要拿老爷爷的帽子?他们是故意的吗?如果不是故意的那应该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取回帽子你们认为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在老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很多孩子认识到猴子只是调皮,它并不像人类一样具有“别人东西不能拿”的道德意识,即使就是在人类社会中,处理错误行为的时候也要宽容,用不伤害别人的办法来处理。孩子们经过深入的体验,不但了解角色的形象,情节的冲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表达自我,探索调整自我,调整自我。
二、剧本创作中自我的探寻,让剧本创作热情高涨,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过去的儿童戏剧的演出,都是现成的剧本,然后教师或者是排练人员照搬剧本依葫芦画瓢进行排演。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基础,很难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的表达。孩子只是剧本排练中被高控制的对象,模仿为主,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创意戏剧课程实践中,我把剧本编写的主权交给了孩子,教师退到了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尊重孩子的发展水平,给与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把自己对剧本结构的理解,剧本角色的体验,结合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例如: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剧本原作全部是文字,而他们掌握的文字极其稀少,那怎么办?然后我们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剧本创作的形式是图夹文。用图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剧本的安排。比如,第一幕这几个字孩子就画上了幕布,并且在幕布的正面标上了“一”,代表第一幕。又如:在剧本《猴子学样》其中《老爷爷上山》一幕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其中的细节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孩子认为应该把猴子的每一种表现分开画,有的孩子却认为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应该一起表现出来。大家争论不休,在争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性非常高。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我建议孩子们不放都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然后大家拿到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最终哪一种表现形式好。不同的方法形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达后,孩子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创作者都能够把剧本的意思表达清楚。最后,争论停止了,共识产生了——只要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就这样,孩子保持了自我,又调整了自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处理问题,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演出道具制作中的自我探寻,让道具制作各具特色,别具一格,充满个性色彩。
演出道具让孩子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媒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孩子讨论,引发孩子根据剧情的需要的需要和就地取材的便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一下,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大家开动脑筋,调动生活经验,为道具的制作献计献策。例如,大家讨论关于老爷爷的胡子制作时,一个孩子就想出了用白色包装绳撕开进行制作,这个任务就交给他带领孩子们共同进行。猴子面具制作的时候,孩子们对装饰材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共同用水粉颜料以及绒纸还有金黄色毛根共同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孩子们制作认真,积极主动,美观实用,并且倍加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