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11月颜静娟)
发布时间:2015-12-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主讲人

  颜静娟

学习时间

20151129

文献题目

当儿童走进戏剧表演游戏——在园本戏剧表演游戏中谈儿童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文献来源

网站

摘要: 为孩子创设自主情境,是使孩子体验幸福感的有效举措,也是教育者应尽的职责。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戏剧游戏区更是给了孩子一个自主创造的窗口。幼儿园有层次有步骤地创设戏剧游戏区,特别是戏剧表演游戏区,不仅可为孩子提供了自主成长的平台,更可为其走向戏剧表演的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情境; 戏剧游戏区; 戏剧表演游戏

说起孩子,我们期待童真;说起孩子,我们期待快乐。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孩子快乐成长。那么什么是孩子的快乐呢?心理学认为,快乐源自孩子对环境的把握、对活动的自主、对成功的追求,快乐是孩子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自主情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也是孩子成长的乐土。为孩子创设自主情境,是帮助孩子幸福成长的富有价值的行为,更是一名教育者应尽的任务和职责。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戏剧游戏区域活动更是给了孩子一个全方位自由表现、自主创造的窗口。在戏剧游戏的空间里。孩子们打破了真实生活中的局限。他们扮演成了某人或者是某种与他们自身完全不相同的东西,并且站在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位置,来进行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技能的发展。

笔者主要从园本戏剧表演游戏的角度谈孩子在自主环境中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一、 什么是戏剧表演游戏

幼儿园的戏剧游戏包含角色游戏和戏剧表演游戏两项内容。戏剧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自编或成品)的内容和情节、引入剧场的概念和规则而展开的游戏活动。虽然它和角色游戏一样都是以装扮为手段的游戏,但表演游戏结构性较强,不仅要借助文学作品的框架,在游戏过程中还要遵循舞台和剧场的规则;而角色游戏结构性较弱,角色主题转换发挥的空间较大。[1]

戏剧表演游戏也不同于戏剧表演。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表演游戏以游戏性为其本质,虽然有一些“给别人看”的意识,但自娱的成分大大高于戏剧表演。此外,表演游戏不刻意传达某种思想观念,而戏剧表演恰恰是追求某种价值观的体现。

二、园本戏剧表演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的戏剧表演游戏在不同年龄段要以不同的形式来展开。即,以自我欣赏为主的小班歌舞表演游戏,以表现故事为主的中班故事表演游戏,以体验完整戏剧经验为主的大班戏剧表演游戏。也就是说,幼儿可以从小班开始构建有效的经验,经过中班、大班的丰富与提升,形成能面向社会的戏剧表演。这样,幼儿园的戏剧表演游戏能使幼儿不仅体验到真正的戏剧艺术,而且能完成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感性到理性、从想象到现实的戏剧经验的建构过程。具体来说,戏剧表演游戏在三个年龄班的特点表述如下:

1、以自我欣赏为主的小班歌舞表演游戏

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戏剧”一开始必然是娱己的成分大于娱人的成分。因此幼儿园需将小班的表演游戏定位在自我欣赏的歌舞表演层面,因地制宜为孩子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或是再现日常教学活动所习得的歌舞,或是欣赏自己的创造,不仅获得了自我满足和表现能力的提升,还获得了自信与成就感,为进行更高层次的戏剧表演活动打下基础。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就能进行情节简单的故事表演了,进一步证实了孩子发展的巨大潜力。

2、以表现故事为主的中班故事表演游戏

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随着孩子表演能力的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的歌舞表演,而是更加欣赏有人物合作、有情节变化、有戏剧冲突的故事性表演,并期待表演的过程享受。在中班,幼儿不仅能表演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也会创编自己的故事并即兴表演。这个阶段的核心词是“故事”,所有的孩子都在故事框架下,遵循故事提供的线索和规则合作表演。在表演的形式上,可增加了打击乐器的使用,并让乐器与舞台演员相互配合。

3、以体验戏剧经验为主的大班戏剧表演游戏

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有导演、演员、故事、观众和剧场。幼儿园将这些要素引入大班的表演区,创造机会让孩子从事某一种戏剧工作,体验与戏剧相关的多种角色,最终建构完整的戏剧经验(雏形)。多种角色的提供使幼儿在表演故事之外,多了可选择的机会;而观众角色的参与,则使表演游戏更具挑战性……尽管仍然是以故事表演为核心的,但是在这个游戏中,舞台表演已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围绕着它的,是对一个剧场文化雏形的最初理解和探讨,是对孩子探索某种文化热情的激发与促进。

三、戏剧表演游戏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戏剧表演游戏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主化的情境。在戏剧表演游戏中,由于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表演的故事、担任的角色、装扮的方式以及表演的方式,所以幼儿的玩伴多了、可参与的角色多了、内容丰富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幼儿学习的范畴。同时,在表演游戏中,教师直接指导的成分少了,幼儿更多是通过与同伴互动、与环境互动、与参与的成人互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幼儿在戏剧表演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1.戏剧表演游戏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戏剧表演游戏是一项群体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孩子进行交往、互动,还要面对角色分配、道具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矛盾,以及表演过程中与他人的协调、配合等。

例一:

    情境发生地:小班表演区

背景:准备演“小兔乖乖”,两个孩子都想演兔妈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

对话过程:

甲:我们俩轮流演好不好?

乙:我不,我现在要演

甲:那我们猜拳决定好不好?

乙:不行

甲(想了想):那你出剪刀我出锤子好不好?

乙:好吧(她可能觉得这样比较简单)

(甲出锤子,乙出剪刀,乙输了,甲顺利演上了兔妈妈)

点评:且不要说甲的狡猾是不是有意的,但我们看到了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二:

情境发生地:中班表演区

背景:表演故事“咕咚来了”

过程:台上扮演小狐狸的孩子不肯出场,旁边的小朋友催促他:快点,该你了。他说:音乐还没响呢!(原来在他出场时,配乐的小朋友要发出声音)

点评: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配乐组幼儿要相互配合,这是孩子们协作能力的最好锻炼。每次“咕咚”来了的时候,配乐组的幼儿都要配上这个声音,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自主情境中,群体的规则建立尤为重要。比如中班的幼儿自发地制定出了一些规则:表演时要按顺序登场;没有表演的演员要在后台等候;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大班幼儿的规则是:演出时不能随意讲话和到处乱跑;要完成一定场次的演出;如果因为自己“工作”的失职影响“演出”的顺利进行,要向全体参与该游戏的幼儿道歉……这些规则,有的是幼儿自发制定的,有的是借鉴了成人世界的规则,无论规则来自哪里,只要幼儿认真遵守,久而久之,会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而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化行为的重要标志。

    在自主情境的戏剧表演游戏中,幼儿更容易找到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声音与身体能创造出多元的变化,自己的想法与感觉能完整地被接受与认同,他们对自己的信赖感就会油然而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就会得以增强。此外,幼儿在这里完全可以完成现实中无法胜任的任务,例如战胜强大的“怪兽”、赶走凶恶的大灰狼等,这些经历能够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自我效能感,获得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2.戏剧表演游戏中幼儿认知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戏剧表演游戏活动的丰富情境、多人参与、合作交流的特点为认知建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例:情境发生地:大班表演游戏区

背景:演出前,一个亲子班的家长带着孩子来“买票”,家长给了扮演售票员的孩子一张一百元面额的“钞票”,他应找80元(我们只提供了100元和5元面额的代用券,也就是说需要找165元面额的钱)

过程:

家长:你应该找我165元的

孩子:……

家长:快点找钱给我,演出快要开始了

孩子:……你才给我一张,我要给你这么多张。不行的

家长:你这就不对了,哪有收了钱不找零的?

孩子:那……那就不要钱(把百元钞还给家长)

家长:今天免费?

孩子:……嗯……

这个孩子宁愿免费,也不愿收下这张百元大钞。这是孩子们在建构数字概念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抽象的数字常常被眼前具体可见的事物所干扰。但是随着游戏的反复开展和深入,孩子们的错误概念会慢慢得到纠正。

   另外,在大班的表演游戏区里,为座位编号是一件“艰深”的工作。他们要商量好摆几排,每排几张,还要写上排次、座次,并贴在相应的地方,最后,还要把这些票卖出去,并帮助来观看的孩子对号入座。孩子们是在自主生动的情境下,通过讨论、操作、验证等,完成了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并使序数的概念得以加深。

    3.戏剧表演游戏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游戏区里,幼儿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创编故事,那他必须要先在头脑里有一个蓝图和想象,这就是一种抽象思维模式的雏形。

在戏剧游戏活动中,儿童创造性的表演会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形成一种价值的导向,使参加游戏的其他儿童也积极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例:情境发生地:小班表演区

背景:表演“小兔乖乖”

过程:

扮演大灰狼的幼儿大摇大摆地出来了,对小兔子视而不见。

师:你怎么啦?

幼:我刚刚吃饱了,现在不饿!

这样富有童趣的回答,正是幼儿创造力的体现。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用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语言、动作的表现,甚至是改变情节的发展,哪怕是反常规的方式都在提倡范围内。总之,就是要尽量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4.戏剧表演游戏中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戏剧表演游戏使幼儿体会到故事中各种角色的不同情绪情感,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情感,还为其提供了一种合理宣泄情绪的途径。对孩子们来说,无论扮演的角色是善还是恶,他们都很兴奋。他们在激烈的故事冲突之中,感受着美丽与丑恶、高尚和鄙陋。同时,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发泄着情绪。例如,在“三只小猪”的扮演过程中,当大灰狼掉进烟囱极力挣扎的时候,扮演小猪的幼儿情绪达到了高潮。他们用喊叫、拍手、甚至在地上打滚的方式,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表演游戏还有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例如一个非常惧怕牙医的孩子,他可能会在扮演牙医的过程中,使恐惧的情绪得到缓解,因为他把现实中很难控制的事情,在游戏加以了解决和克服。

5.戏剧表演游戏中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幼儿为了创造出自己的戏剧表演,不仅要调动思维,也要调动体能。戏剧活动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身体运动。为了创造舞台背景,他们要搬动道具;为了表现角色行为,他们要舞动、奔跑、蹦跳、爬行,有时还要较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例:情境发生地:中班表演区

背景:表演“一千零一个喷嚏”的回

顾谈话过程:

师:圆圆,你今天扮演什么角色

幼:我演一棵大树

师:你是怎么演的?

幼:我一直站在那里,这样(双手举起)。

师:还做了什么动作?

幼:没有了,一直这样。

师:这样累吗?

幼:很累,手都酸了。

师:圆圆小朋友真了不起,这么累都坚持下来了。下次你要不要换一个角色?

幼:不用,我喜欢演树。

点评:演一棵一直不动的树,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毅力。这个小朋友长大后参加军训时一定表现很突出。

在这些亦动亦静的活动中,孩子们释放能量,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增强。

6.戏剧表演游戏能促进五大领域的发展

戏剧表演游戏区与幼儿的五大学习领域也有着明确的指向和紧密的联系。幼儿在参与戏剧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提升了经验、丰富了认知,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在戏剧表演游戏中,教师整合了戏剧的本质特性与游戏活动的优势,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幼儿的自主参与,最大范围地综合各类领域知识、最大密度地体现各种教育功能、最大幅度地展示幼儿的自我表达,使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焱、李霞、朱丽梅:《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