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幼儿园音乐剧中的美学体现 |
||
主讲人 |
叶晔 |
学习时间 |
2016年6月12日 |
文献题目 |
浅谈幼儿园音乐剧的美学 |
文献来源 |
网络 |
一、幼儿园实践“小音乐剧”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当前,幼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着如下问题:或者是家长不够关心、不够重视孩子的艺术能力发展;或者是过于注重技能练习,把艺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等。他们不了解幼儿艺术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忽视幼儿的兴趣培养,而带有盲从、攀比的功利性。幼儿园里的艺术活动则多以分科的形式进行,音乐、美术、文学艺术有各自的教学安排,相互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和统整。 本来应该是贯穿于一日生活的艺术活动,在主题性教学的安排中,反而被淡化了、边缘化了,艺术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位置。而承担艺术领域教学的教师,自身艺术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1]如何将艺术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学习活动相互沟通和有机结合,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优化效应,是艺术领域教学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2004年7月,为落实“十五”课题“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在幼儿园策划和推出了“小音乐剧”的教学活动形式。第一批设计、创作的6个“小音乐剧”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北海幼儿园、北师大幼儿园、宣武实验幼儿园和刘诗昆音乐幼儿园进行了教学实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爱模仿、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过家家”既是儿童的天才的游戏,又是角色的表演。扮演角色的表演既是幼儿对生活的学习,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 戏剧是儿童在生活中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 戏剧是以充满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形象感染观众的,所以对通过戏剧传播的生活知识、品德教育、科学常识会给儿童以深刻的印象。通过戏剧了解世界,是非常有效的选择。 通过“演戏”可以增强幼儿角色意识,而角色意识是未来进入社会必不可少的准备。 戏剧活动是一种需要共同协作的群体活动,一种集体的创造,在表演活动中儿童学习了与人相处、配合交流。戏剧通过美的形式为儿童提供了关照他人、反省自我的机会。戏剧是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需要更大胆和更强的表现力,因此可以提高儿童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自控能力。 戏剧包含了文学、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各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对丰富、提高儿童多方面艺术才能具有积极意义。总之,戏剧为儿童打开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