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内容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
||
推荐人 |
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 戴霞 |
推荐时间 |
2016.10.09 |
文献题目 |
幼儿戏剧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文献来源 |
网络{域名已经过期}/9/view-3691728.htm |
动画片《三个和尚》以幽默的漫画风格、诙谐的音乐音响和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成为动画片中的经典之作。当展现在孩子眼前时,他们入迷了,百看不厌。他们被和尚逗乐了,一边欣赏一边模仿和尚的各种神态,有趣极了。他们的扮演欲望是那么地强烈,使这一主题活动向戏剧方向发展,也就是孩子们在进行《三个和尚》戏剧工作的过程中,和教师共同生成了科学的、社会的和艺术的综合性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在实施中,如何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满足幼儿的愿望,尊重幼儿,让其自主学习,将科学认知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我们就《三个和尚》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并有许多感想和反思。 一、角色体验的重要性 和尚作为宗教人物,具有特殊的身份,远离孩子的生活,因此,孩子对和尚很陌生。听完故事,孩子会提出许多有关和尚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和尚平时吃什么?做什么工作?穿什么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住在庙里?为什么要念经、不结婚,等等。在孩子的眼里。和尚有种说不出的神秘感,要想让孩子对“和尚”的生活从陌生到熟悉,角色体验在这里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参观栖霞寺”。让孩子实地考察,亲眼看一看,孩子们想象中的和尚和现实生活中的和尚是否相吻合。我们避开了迷信,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重点让孩子了解和尚的衣、食、住、行。那博学的和尚住持用文明而又单纯的语言,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做了精彩而有趣的解答,这次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收获多多。 二、了解戏剧元素的必要性 戏剧元素要不要介绍、何时介绍?幼儿想装扮成和尚,那就需要穿长袍、带上光头套,当孩子讨论这些话题时,我才告知,这叫道具和化妆,在游戏情境中适时把这些自发经验提升为特定的戏剧元素,引导孩子发现戏剧知识,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戏剧能力。日本综艺活动《超级变变变》,那维妙维肖的化妆艺术给孩子们启发很大。在讨论如何扮成和尚时,没有急于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是让孩子去寻找、去探索。孩子们找来爸爸用的长袍睡衣、一次性头套等替代物,有的找来拖把棍、旧灯管做扁担,用旧油桶、塑料花盆做水桶;有的把长统袜套在头上做光头,用透明纸包住头,做个面具带在头上;有的用纸做太阳公公、假山等;还有的拿起老师准备的布在身上比画,做和尚的大褂。一个小朋友想扮演小老鼠,就在嘴边画上了三根胡子,太棒了!韩子杰小朋友做好水桶、扁担,戴上袜套,裹了和尚衣服后,突然发现没有和尚坐的垫子,立刻找来一张大白纸,把边角剪掉成椭圆形,又拿起黄彩笔刷刷涂上色,一个垫子做好了,真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小和尚。制作道具、化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孩子往往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才能制做出可用的道具,才能将妆化得和角色接近。因此,美术活动也就成为一种探究式的、有成就感的舞台设计和创作工作了。 三、在游戏中快乐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无法要求也不需要求幼儿有专业水准的表演。在进行戏剧活动中,孩子们可能是扮演角色的小演员,也可能是道具的制作者、现场音响师、后台的服务人员。如此一来,演出就不再是单纯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而已,而是全面性的、真正的戏剧活动,一个类似游戏的角色扮演活动,游戏成分更浓厚。在表演活动中,发现幼儿只是因为“好玩有趣”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他们喜欢这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在活动《我是快乐的小和尚》中,孩子有的用红纱巾裹住自己的身体,用长筒袜套在头上;有的穿上长睡衣,脖子上戴上长串的佛珠;还有的干脆盘腿坐在垫子上,敲起木鱼,把自己打扮成小和尚,到老和尚(教师扮演的)家做客,开party。老和尚对每个孩子的装扮给与肯定,孩子们乐坏了,他们自发地将自己最拿手的节目表演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根本不在乎有“人”看他们。“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 四、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演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表演中为了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生成了科学活动设计“和尚轮流取水表”,孩子不仅在思想上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还要在实际运用上掌握公平分工合作的好办法,这里就包含了简单的统计学。尽管孩子在日期安排上有点困难,分不清星期几,有的安排到星期八、星期九,但总体效果不错。经过讨论、反复设计、实验,孩子们总结出:首先要画张表、写上日期,记下三个和尚明显特征的标记,再画上挑水或抬水的标记。为三个和尚的标记他们想了许多方案,都具有小、瘦、胖明显特征,如:三个垫子,一个是瘦长的,一个是肥圆的,一个是小小的。在制作抬水、挑水标记时,孩子们清楚地认为:抬水只要一个桶、一个钩子,可以用一个桶、一个钩子代替;挑水可用两个桶、两个钩子代替。轮流值班表设计好了上面很清楚的表示:星期几,谁和谁去抬水或谁去挑水。 讨论剧本时,我抛给孩子四个问题:1、正式演出时舞台上要有什么?说明场景的必要;2、需要那些演员?理解角色分配;3、谁先出来,谁后出来?点明出场顺序;4、分几幕演?清楚剧本的组成部分。在多次讨论中创作的剧本都较完整,包含场景、人物、对话和动作。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充满想象力,创编的情节童趣十足、幽默风趣,孩子的剧本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老师和孩子经过多次讨论、表演,说出来、演出来的。在讨论创造性剧本时,他们为如何引水上山、减轻和尚的负担,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的是专门养个小乌龟,每天背水;有的是让大象用长鼻子吸水;还有的是让洒水车送水,等等。在这里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