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11月 虞海萍)
发布时间:2016-1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虞海萍

课题名称
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推荐人
 虞海萍 
推荐时间
2016.11
文献题目
儿童教育戏剧
文献来源
虽然“教育戏剧”这一概念在我国幼教界较少被使用,但我们熟悉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情景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演出”其实都属于“教育戏剧”的范畴,且体现了“教育戏剧”的两种不同取向:一是把戏剧作为艺术,二是把戏剧作为教与学的手段或媒介。我们在近十年的探索中力图将儿童、戏剧和教育三者作为和谐对话的生态关系来考察,以融合的取向来阐释与实践儿童教育戏剧,把戏剧既作为艺术也作为教与学的手段,并将“儿童教育戏剧”界定为:在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儿童乐于并善于用戏剧语言(符号)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由师幼共同建构的指向人文精神的一种审美教育。这一界定充分考虑到我国教育戏剧重“戏剧表演”的已有经验与思维习惯,也借鉴了西方儿童教育戏剧重“戏剧创作”的合理要素,并充分关注了儿童自身对于戏剧语言与生俱来的喜好与发展的需求。
    在研究中,我们将儿童教育戏剧的内容体系分为“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三个组成部分。“戏剧表达”是指儿童在假想的情景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戏剧表达从感知、模仿、造型、控制、想象和情感等六个方面展开。“戏剧创作”是指儿童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景中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行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戏剧创作与戏剧表达相比,增加了情节和场景两个要素。“戏剧表演”是指具有想“演给别人看”欲望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可多次传递的、不断丰富的舞台性戏剧作品,从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艺术活动。我们所说的儿童“戏剧表演”包括音乐剧表演、哑剧表演、偶戏表演和话剧表演。对于幼儿园不同年龄班来说,小班以戏剧表达为主,初步开始戏剧创作;中班以戏剧表达与戏剧创作为主,初步进行戏剧表演;大班在进一步完善戏剧表达与戏剧创作的基础上,丰富戏剧表演。
    那么,在儿童教育戏剧中,“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三个方面的内容应以何种形式组织与实施呢?基于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我们通过研究提出了儿童教育戏剧的三种组织形式:主题式、渗透式、区域式。
    区域式教育戏剧活动可以作为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或渗透式教育戏剧活动的延伸,完成它们所不能承担的任务。区域式教育戏剧活动作为一种延伸活动,其内容与主题或要渗透的领域是连续的,幼儿有更广阔的自主创造的空间。
    综上所述,主题式、渗透式和区域式三种教育戏剧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戏剧的组织形式,可以使戏剧从不同层面进入到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的戏剧艺术的专门性更强,对教师的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相关经验的要求更高;渗透式教育戏剧活动的适用性更广,可以渗透到各种模式的幼儿园课程中,并兼有一般教学目标和戏剧教学目标的达成;区域式教育戏剧活动的互动性、个性化更明显,在教师与幼儿充分的肢体与语言的对话交流中,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深入到戏剧活动,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戏剧作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