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
||
推荐人 |
颜静娟 |
推荐时间 |
2016.12.12 |
文献题目 |
幼儿创意戏剧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基本流程(二) |
文献来源 |
网络{域名已经过期} |
在运用绘本开展创意戏剧活动时,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 选择绘本 绘本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还要考虑绘本故事是否适合改编成剧本。打个比方,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很多,像《大纸箱》《挤啊挤》《谁咬了我的大饼》等等,但并不是每一本都适合演绎成绘本剧。只有受幼儿喜欢、有创造表演的空间、有一定的戏剧冲突、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才适合开展绘本戏剧活动。前面所说的三本绘本,故事活泼有趣,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但要说哪一本更适合进行绘本剧的创编,只能是《谁咬了我的大饼》。这本书的内容是:一只小猪做了一块大饼累得睡着了,醒来后发现大饼被咬了一个半圆形小口,他很想知道是谁咬的,于是拿着大饼找到小鸟、小兔、狐狸、鳄鱼、大河马,问是不是他们咬的。动物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都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小猪比对咬过之后的大饼上的缺口形状,发现“果然不一样”。最后,折腾了一圈的小猪饿了,拿着大饼咬了一口,发现这个缺口与一开始那个半圆形小口一模一样,原来“罪魁祸首”正是他自己。这个故事深受幼儿的喜欢,里面不仅有他们熟悉的各种动物,还有动物们神奇的嘴巴以及嘴巴咬出的印迹。从剧本选择适宜性的角度,故事中的小猪形象憨厚可爱,就像小班的宝宝;小猪和其他动物的对话重复、简单,符合小班幼儿的表述特点;小猪找寻答案的过程也很有戏剧性,被咬了一口的大饼一开始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呈现出戏剧冲突;随着一次次的询问和证明,不同动物的口型和牙印之间的对应在带给幼儿乐趣的同时,也给了幼儿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当然最重要的是,幼儿有能力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语言演绎出这个故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行创意戏剧活动的故事。 2. 创作剧本框架 首先,要将绘本的内容分成三到四个段落,每个段落为一幕,每一幕展现故事的一个情节;其次要根据每一幕的表现形式,确定用歌舞还是角色对话的方式表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都应当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议决定的,幼儿是戏剧表演的主人,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实现。 比如,根据《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故事情节,戏剧可以分成四幕。第一幕“小猪做饼”,以旁白、小猪表演以及律动为主。由旁白介绍小猪,介绍小猪准备做饼,介绍小猪做饼的材料——面粉;以律动表现出小猪忙忙碌碌和面的过程;最后,饼做好了,小猪睡着了。 第二幕“大饼怎么了”,以旁白、小猪表演和各个小动物律动为主。小猪醒来发现大饼少了一块,在舞台上来回跑动试图寻找答案,其他动物也上场,进行组合舞蹈律动,小鸟飞舞,小兔蹦跳,狐狸、鳄鱼和大河马也用自己的方式跟着节奏跳动。 第三幕“是你咬的吗”,以对话和表演为主。小猪想知道“谁咬了我的大饼”,跑去问其他动物,由此展开对白和表演。 第四幕“小猪家的狂欢会”,以旁白、对话和律动为主。小猪邀请朋友们到他的家里聚会,大家一起开心地吃大饼和其他好吃的东西。 3. 创编表演细节 表演细节包括角色对话、故事旁白、韵律舞蹈等的内容和形式。角色对话和故事旁白可以使用绘本中的角色语言,也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韵律表演可以结合情节内容由师生共同创编动作以展现情节。表演细节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是以《谁咬了我的大饼》为例,由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有限,因此,绘本剧更多地用韵律活动来表现情节,然后让幼儿根据情节自主设计对白,等所有幼儿对这个剧本完全熟悉了,可选择语言表达较好的幼儿担任旁白。剧中角色有限,只有小猪、小鸟、小兔、小狐狸、鳄鱼、河马,在一些幼儿饰演主要角色进行表演的同时,可让其他幼儿扮演面粉娃娃、其他小鸟、树枝等,一起加入到群体律动中来。幼儿园的创意戏剧活动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绘本剧中的一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