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
||
推荐人 |
朱旻晨 |
推荐时间 |
2017.08 |
文献题目 |
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究 |
文献来源 |
网络 |
组织策略 戏剧活动不同于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游戏 它旨在发展全体幼儿语言 认知情感各方面能力的完整活动 戏剧活动的组织工作繁杂琐碎 包括剧场安排 出场顺序分组 维持纪律等 因此 教师对剧场的组织管理尤其是分组和维持秩序方面甚为重要 既要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 尊重他们的表现和想象 放手让他们自由表达和创作 又要力求使活动开展得顺利有序高效 一 分组 在幼儿园戏剧表演中 如何进行分组如何分配角色 如何调节分配等过程中的冲突和争执是教师的指导重点 需采取适宜的策略 一般可以根据剧本内容和幼儿表演情况 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其一 按照座位编排分组 这样较为方便操作 且有效较少冲突 较为适合剧本内容已为幼儿所熟悉的戏剧或一些初接触戏剧表演的班级 其二 按照能力搭配分组 有助于幼儿更尽兴地表演 以此促进每个幼儿得到发展 较为适合内容丰富 角色差异大的戏剧或表演经验丰富的班级 其三 自愿组合 这种方式利于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但只适于表演能力较强的班级和部分幼儿 一般在小范围内采用 此外 对于小班或一些初次开展戏剧活动的班级 建议由教师根据幼儿能力安排分组 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二 维持秩序 由于剧中角色和幼儿的数量悬殊 戏剧活动一般采用轮流表演的方式 在轮流表演时 不参与表演的幼儿常常互相嬉闹或阻碍表演 导致活动秩序混乱 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 维持纪律成为戏剧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表演前给幼儿下达任务 如 “小朋友要做小评委 认真观看表演并在结束后做简单点评 ” 二是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提醒幼儿注意观看并提示和督促 “下一组小朋友在哪里 互相检查准备好了吗 马上轮到你们表演了 ” 三是引导幼儿随时关注剧中的悬念部分 猜想结果或适时体验紧张的情绪 如 “小朋友安静了 听一听是不是大灰狼来的声音 好可怕呀 ” 等等 三 参与策略 教师 “参与 ” 戏剧活动之中可以理解为教师,“入戏和出戏” 即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 亲自进入角色同幼儿一起表演 待幼儿渡过难关后再灵活 “出戏 ” 的一种策略 适当 “入戏” 和灵活 “出戏” 使戏剧活动中的教育体现 “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的特点 一 “入戏” 教师 “入戏” 可以直观生动 不知不觉地将孩子们带入剧情 比口头描述或提示更有效 特别是当孩子们对某一段剧本内容感到无所适从 不知道该如何表现时 教师简单的几个动作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可以拉近与幼儿间的距离 教师在戏剧中可以充当不同的角色 既可以是权威 长者如 “鸭爸爸 鸭妈妈” 也可以是对抗者如 “大 灰狼” 或者伙伴 朋友等其他角色例如 在戏剧活动 “三只小猪” 之 “狼来了”那一段表演时 教师演出了狼凶狠贪婪的样子 让幼儿亲历紧张 害怕的气氛 幼儿的情绪情感被充分调动 表演更加生动 自然 在戏剧活动 “小鸭子的故事” 中 当孩子们在扮演鸭爸爸鸭妈妈走路遇到困难时 教师及时入戏扮演了鸭爸爸鸭妈妈孩子们一下子领会了动作要领 得到了启发 表演活动在师幼互动中更加精彩 热烈 二 “出戏” 当幼儿的表演进入一定状态后 教师应及时“出戏” 恢复引导者 支持者身份统领全局 这样既能避免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使表演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性 创造性的活动 也能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及时获得教师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 评价策略
戏剧活动离不开评价和反思 戏剧评价可以穿插在表演过程中 也可以在表演完毕后进行 通常采取两种策略 一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戏剧活动过程中 针对表演细节 动作 新想法 临时创作等进行 一般时间较短 以不影响下面的表演为宜 目的是不断学习补充 完善表演 从幼儿心理出发 过程性评价主要为正面评价 具体表现为进行鼓励 肯定的评价 幼儿的积极性 创作欲望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得到极大的鼓舞和提高 如戏剧活动 “小鸭的故事” 中 教师不断对幼儿的新想法和表演给予鼓励和肯定 如 “这个想法真不错 用小凳子圈起来当池塘” “这只蝴蝶跟前面那几只很不一样 它是一只特别的蝴蝶 你们看它没有停在花园中而是在停在池塘边 小朋友可以多想一想 还可以怎么表演更好”进行建议性的评价 教师的建议能够启发幼儿思考和创作 使幼儿的表演经验更加丰富 更具有创作性 特别是当幼儿的表演受阻或出现偏颇时教师应采用评价的口吻给予建议 如 “鸭爸爸鸭妈妈是那样走路的吗 身体是晃悠悠的 对不对呀 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 二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戏剧活动结束后 针对幼儿的表演 活动的组织情况等进行总结 从整体上提高幼儿的认识和体验 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戏剧活动埋下伏笔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反思性的评价方式 宜简短扼要 重点突出 让幼儿形成较深的印象 总结性评价一般采取教师点评和集体评价的方法 注意个别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 并在肯定的同时提出适度的批评和建议等 可以采取共同填写记录表 颁奖发言等方法辅助进行。 总之戏剧活动中 教师是 “观察者” “协助者” 和 “推动者” 儿童则是 “发现者” “探索者” “创造者” 只有坚持这一理念 教师在活动中才能做到充当重要却不是居高临下的角色 真正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纳幼儿 积极探索更多适宜丰富的策略去引导幼儿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 Norah Morgan Julians Saxton. 戏剧教学 启动多彩的心 M 郑黛琼 译 . 台北 心理出版社 1999. 4 张金梅 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5 陈向明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 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6 (1) . 王乃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责任编辑 郭卉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