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主题背景下儿童戏剧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
||
主讲人
|
蒋泽慧
|
学习时间
|
2017年11月11日
|
文献题目
|
浅析如何开展戏剧表演
|
文献来源
|
网络
|
【摘要】戏剧表演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游戏形式,教师应有效发挥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自主性,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表演素材、自己动手做道具、自主选择伙伴和角色。个别幼儿在接触戏剧活动时,会出现兴趣点不多、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要想调动幼儿表演的积极性,首先要尊崇幼儿天性,把握幼儿特点,挑选适合的剧本,让幼儿从心出发,自主选择,自主判断,真正由内而外地表达"我愿意"“爱表演”的想法。
【关键词】尊崇天性 年龄特点 合理选材 引领策略
【正文】
美国戏剧学者格林·威尔逊说过:“幻想和游戏的一种正规化形式就是戏剧。”幼儿天性使然,他们喜欢玩游戏,爱幻想,爱模仿。而戏剧表演就是让幼儿勇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多功能舞台。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最原始、最笨拙、最稚嫩、最可爱的动作、表情、姿态,多元的个性、爱好都会在戏剧表演游戏中表现出来。而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开始懂得自编、自演故事。但是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仍有个别幼儿在接触戏剧活动时,表示兴趣缺缺,积极性不够。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乐于戏表演,敢于表现自己,完成戏剧作品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主要策略如下:
一、尊崇幼儿天性,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天性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它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天性主要存在于被佛洛伊德称之为精神或精神生活中最原始的本能----“本我”之中,“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本我”中唯一占优势的特性是它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包含着种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整个历程。因此,儿童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它规定着儿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历程。而成人要做的只是发展和了解儿童的天性,顺着天性给予儿童适当的引导就足够了。儿童虽然不是天生的戏剧表演者,但是儿童的戏剧性行为和戏剧精神却是与生俱来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表明,儿童的一些本能表现和行为与戏剧的要素和本质十分契合。
(一)儿童天生具有创造性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是戏剧萌芽
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类可以通过掌控环境来克服自身头脑、身体以及物质环境的限制。从人类的发展角度来讲,创造性想象力是儿童的天性。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创造性想象力是一个“有中生有”的过程,儿童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未知世界渴求的欲望支配下,创造性地想象出一个自己可以掌控和探究的世界,从而逐步了解和认识整个世界。创造性想象力能够分辨出假象,能够掌握现实与假象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看出二者之间戏剧性的力量。有了创造性想象力,人们才能脱离现实,创造出既独立于现实又融合与现实的戏剧。
(二)模仿是儿童的本能,动作模拟是戏剧的核心成分
儿童生来就是喜好模仿的:他们将手中的小玩具放在耳边模仿大人打电话;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模仿妈妈走路的样子;在碗里没有饭菜的情况下,用小勺子大口大口吃饭,表现出很香的样子。模仿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的假扮行为是自发的、快乐的、戏剧性的。丁·艾思林认为,希腊语中戏剧(drama)一词就是动作(action)的意思,戏剧就是摹拟的动作、仿效的动作,或人的行为再现。戏剧是能再创造出人的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具体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起源于人类摹仿的天性。他说:“人从孩提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类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中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三)戏剧的游戏性契合儿童的游戏天性
“戏”的本意即游戏、调笑、逗趣等,而“剧”有嬉戏、疾速、甚烈的意思,由此可见,戏剧具有游戏的性质。戏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游戏性上的。戏剧具有游戏的假定性的特点,而且戏剧具有娱乐性。有人说:“戏剧就是好玩。”这里的好玩就是指戏剧的游戏性,就是要求戏剧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充满乐趣,给人以欣赏的满足,愉悦的乐趣和玩味的余地。戏剧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仪式性的游戏。莱辛说:“游戏使孩子变成了大人,游戏使人成了人。”人生需要游戏,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儿童喜欢游戏是其天性,而戏剧就是一种游戏,在其中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由、充分地释放和发展。
此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指出,孩子是主动学习的人,他们有天生的好奇心去探索围环境。通过眼看、耳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为他自己所欣赏的东西。每个成年人都应当相信,我们的孩子具有创造的能力。相信孩子自由的选择。
在日常的表演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幼儿在选择一个角色的时候原因不尽相同,可能是喜欢某某人物,也可能是喜欢某某事物,甚至可能只是取决于对服装道具的喜爱,兴趣使然。我们应该尊崇幼儿天性,鼓励幼儿自由的选择角色,服装,道具,表演伙伴。大胆的表现
二、了解幼儿的特点,选用适合的剧本。
幼儿戏剧表演的首要环节是选择内容,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直接影响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幼儿在接触表演游戏初时,应该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的故事。
1.如小班幼儿喜爱的《龟兔赛跑》将他们最原始、最笨拙、最稚嫩、最可爱的动作、表情、姿态都在表演游戏中表现出来。
2.而对于中班的幼儿,可以选择童话故事《小红帽》来做剧本,在这个剧本中,有幼儿熟悉并喜欢的小红帽、勇敢的猎人,还有狡猾的大灰狼等角色形象,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
3.到了大班,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开始懂得自编、自演故事。以儿童戏剧《笑翻天的农场》剧本的形成过程为例,简单的戏剧表演已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表演兴趣,创新创编成了必经之路。事实证明适宜的故事是创编活动的生发点,活动中幼儿基于日常经验的角色情节进行创编,基于日常课程的经验迁移进行创编,基于头脑风暴的发散想象进行创编。将表演搞得有声有色。自己也乐在其中。兴趣盎然。
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征不同。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剧本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适时介入。
幼儿戏剧作为戏剧的一个分支,当然也遵循这些基本的艺术规律。但由于幼儿观赏心理和表演方式的特殊性,使其从内容到形式又增添了一些自己的特点。如:戏剧活动极富游戏性;戏剧冲突单纯而有趣;戏剧语言动作化、形象化。幼儿园戏剧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它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和语言表达环境,让幼儿从中与他人交往和互动,愉悦、自由地发展语言、艺术表现和创作等多种功能。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水平有限,组织、表达等能力尚为欠缺,且幼儿的表演潜力和参与动力需不断地挖掘和激发。因此,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幼儿戏剧表演的效果尤为重要。
在戏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重在引领。教师的“引领”并非只是发出指令,置身活动之外,而是参与其中,甚至参演角色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引和适宜的支持从而启发幼儿的创作激情,拓展幼儿的表演经验。
具体表现在:和幼儿一起分析角色,了解剧情以及人物特征,讨论准备制作表演背景和道具服装等。再到表演过程中突发状况的衔接和处理中,教师的身影无处不在。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前院长欧阳逸冰也曾表示:“儿童的舞台是属于儿童的!儿童演儿童,可以更好地描绘儿童的梦想,表达儿童的情感。”可见,幼儿学习幼儿戏剧的重要性。以幼儿为本,放飞孩子的天性,让幼儿自由的翱翔在戏剧表演的舞台,是我们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陈子典;幼儿戏剧的特点与欣赏[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年11期
2. 陆璟瑜;;浅谈幼儿戏剧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14年11期
3. 方芳;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