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绘本阅读渗透礼仪教育与习惯养成的教学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周瑜婷 |
推荐时间 |
2015.11.25 |
文献题目 |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中班行礼仪 |
文献来源 |
网站 |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中班行礼仪 摘要:我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文明礼仪教育中针对“如何教中班幼儿行礼”这一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 行礼仪 中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江苏省身先士卒,率先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从小抓起,循序渐进。但是应当如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礼仪有哪些?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注重以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但是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传统礼仪中谦让友爱的正能量需要我们提倡,封建保守的破旧礼节需要我们废除,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统礼仪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传授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1.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的礼仪规范,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而张申府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它可以纪念的东西,则不但不会长久,也必不值得长久存在”所以没有传统礼仪文化作为根基的礼仪教育更是一种空谈。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2.社会进步的标志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3.孩子健康发展的保障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21世纪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真诚合作也有尔虞我诈,有拾金不昧也有敲诈勒索,所以会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礼仪的匮乏,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幼儿善于虽然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孩子都教育成健康懂礼仪的人,但是有义务对每个孩子进行健康、礼仪教育,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栋梁!是未来的支柱! 三、幼儿园内的礼仪教育。 (一)行走之礼 中班的小朋友走起路来总是蹦蹦跳跳,甚至还有横冲直撞的,不管是从安全方面还是礼仪方面,都应当首先进行教育,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灌输幼儿良好的行走礼仪呢? 1.与幼儿共同制作行走规定图表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有小朋友会告状说:某某小朋友推我、挤我;某某小朋友摔倒了;某某小朋友边走边玩等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班级进行了讨论,小朋友说出了走路时不该做的事情,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绘制了图表,分别是①室内不奔跑②不跨越围栏③行走时看着路④行走时不推不挤⑤靠右行走,不横冲直撞,我们将图表张贴在主题墙上,并多画了一些,张贴在校园内醒目的位置,用环境育人的方式时刻提醒幼儿。 2.融入游戏,融入教学 大家一起制定了行走常规以后,我总是会在教育教学中再次渗透一些行走礼仪,例如,在《数脚》这一活动课上,说到“小猫走路又轻又巧”那么我就会说:“你们走路时,是像小猫一样又轻又巧,还是像大象走路一样,又重又响呢?”从而,我们又在主题墙上添加了一幅“走路又轻又巧”的规定。还有我自己设计的一节体育课,名字叫“我学大公鸡”,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鸡,所以更容易模仿,我们先说公鸡走路的姿态:昂首挺胸、身体正直。紧接着,大家一起学习大公鸡走路,同时,我还编了一首《大公鸡》歌谣(大公鸡,真神气,眼睛看路不顽皮,昂头挺胸真帅气)孩子们边说变模仿,在欢声笑语中学会了大公鸡走路的姿态。 (二)见面之礼 对于幼儿来说,在幼儿园内的见面,无非就是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的见面,幼儿园每天都会有一位老师带着两位被评选为“文明礼貌小天使”的小朋友在大门口问好,同时,班主任老师还会在班级门口与孩子问好。与此同时,我们力求把幼儿园打造成一个小社会,让幼儿在小社会中,懂得与不同的人问好,例如,班级中会设有“小医院”“小邮局”“小餐馆”等,引导幼儿与“工作人员”或者“消费人员”问好。 (三)入坐之礼 入座之礼,讲究的是秩序,在幼儿园就餐的幼儿,最初总是乱坐,就会产生总会有小朋友告状的现象,为此,我们对幼儿进行了简单的入座教育,同时,现在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与其坐姿的不正确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坐姿不正确,还会引起脊柱发育不良、驼背等问题,所以,教会幼儿正确的坐姿不仅从礼仪上重要,从其身体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饮食之礼 古训:吃饭不言,睡觉不语,首先要让孩子遵守的便是这个原则,此外,“与人共食,慎莫先尝”是要告诉小朋友,在与长辈一起吃饭的时候,长辈没有先吃,我们不可以先吃,这是表达对长辈的尊重。为了给孩子营造一种文明的进食氛围,我们在餐厅张贴了一些文明进食的图片,孩子耳濡目染,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 (五)拜礼 中国传统礼仪——拜贺庆吊之礼,与幼儿相关的有新年时的拜礼,寒假前,我们以“迎新年”为主题,开展了别具一格的迎新年活动,我们从应该如何拜年这个角度展开,对幼儿进行了“跪拜礼”和“作揖礼”的教授,孩子不仅学会了这两种拜年方式,还知道对相应的人说出适当的祝福语。 四、幼儿园外的礼仪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需要家园的共同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蒙台梭利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可见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文明礼仪的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幼儿园,还要号召家长的力量、社区的力量,但是地处农村,整体文化素养不高,所以对幼儿会有一些误导,例如,有些家长会污言秽语、随地吐痰、抖腿点脚、行走时 勾肩搭背等等,都会成为教育幼儿的反面教材,所以我们首先以“我讲文明有礼仪”为主题,对家长进行教育,同时出示Led屏幕,向家长出示我国传统礼仪的内容,利用家长带动幼儿、幼儿影响家长这一策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初期,我们指导家长,制定家庭规则,就像说明书一样告诉孩子日常行为的具体目标,告诉他们需要做什么,并让他们去学习正确的礼仪行为。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班幼儿与家长有了明显的进步。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但让我们一起记住“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应从小抓起,我会以此为起点,把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一点点、更加巧妙的传授给我的学生们!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百度《中国传统礼仪》 3.梁小丽《传统文化认同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影响探析》选自《现代幼教》2009.11 4.陈俊嬴《家园合作:幼儿礼仪教育的关键因素》选自《现代幼教》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