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绘本阅读渗透礼仪教育与习惯养成的教学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黄美华
|
推荐时间
|
2015、12、15
|
文献题目
|
读绘本,学礼仪
|
文献来源
|
网络
|
中华上下五千年,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这份遗产我们本来应该继承。但是,现在的一些孩子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穿的是美国名牌“迪士尼”,看的是日本动画,过的是洋节,出现了了解西方文化多于传统文化的现象,致使这份遗产渐渐零落,渐渐被民众遗忘。因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选择优秀的国学礼仪典籍纳入幼儿园礼仪教育课程内容,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将国学经典与现代礼仪教育结合统一起来,古为中用,互为补充,既有利于传承优秀国学文化,也是实施礼仪教育的有效措施。
我们尝试这将古诗文经典诵读引入幼儿礼仪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经典与礼仪教育、与生活习惯培养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以及幼儿喜爱的说唱、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在唱诵中国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得到祖国优美语言的熏陶浸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气质和思想,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礼仪规范的养成! (一)图文并茂,激发礼仪经典诵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幼儿诵读经典的兴趣。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了幼儿国学经典绘本系列丛书,包括《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弟子规》、《论语》等六套绘本和配套光盘,先选读其中较为浅显易懂的诗文,再结合经典原文引导幼儿阅读相关的“中华美德故事”、“诗坛趣话”等故事绘本,并精心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和图片,直观地再现经典,在幼儿读之前、之中、之后,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使幼儿感到诵读经典并不难,以此来调动孩子诵读的兴趣。 (二)以“赛”促读,体验礼仪经典诵读的乐趣。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因此,“诵读”是幼儿学习经典的重要的学习方法。礼仪经典诵读的方法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诵读时,可以用古典的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幼儿愉悦的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知识在于积累。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在幼儿基本掌握了诵读方法后,我们注重引导孩子背诵一定数量的古文、唐诗等,我们以“赛”促读,定期开展“诵读小明星”竞赛活动,幼儿人人参与,评出幼儿园、班级诵读小明星。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诵读礼仪经典的成果得到交流、展示、评比,从中体验经典诵读的乐趣。 在指导孩子大量诵读经典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孩子的背诵负担,在保证教师在园指导时间的同时,利用家长的有效资源,帮助检查背诵情况。这既保证孩子有时间大量诵读,又利于家园共育。 (三)读诗明义,理解礼仪经典的内容与内涵。 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经典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同时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四)学以致用,践行礼仪经典中的行为准则。 礼仪典籍教育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还要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知经典礼仪,并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再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幼儿每日来园时,师生、同伴能相互鞠躬或立正问早问好;每星期一的集体晨会,主持教师带领全园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在晨锻、午间操、游戏等活动中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 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例如,联系幼儿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习《弟子规》,并把其中的一些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坐车时,孩子会主动给年长的让座,并说:“长者先,幼者后”;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喝酒时,会对他说说:“饮酒醉,最为丑”…… 此外,我园还把经典礼仪教育拓展到幼儿家庭中,有效地提高了家长们参与经典礼仪活动的的积极性,并提高素养。幼儿们不但在园里知仪懂礼,在家里也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行为表现也多了…… 事实证明,把国学礼仪经典教育融入幼儿礼仪教育课程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礼仪和风度,虽然表现在外部,但实际上是以内在为依托的,它建立于长期的内在积淀。“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这些意存高远的中国优秀古典经文,培养幼儿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相信孩子们在传统美德的感召和滋养下,一定会成长为知书达理的现代文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