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12月黄杰如)
发布时间:2015-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化幼儿园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绘本阅读渗透礼仪教育与习惯养成的教学实践研究

推荐人

黄杰如

推荐时间

201512、24

文献题目

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文献来源

网络

一、研究背景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当今全社会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包含了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增强公民礼仪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为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

 

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目前,幼儿园德育中存在一些偏向:重智轻德,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智力的培养上,而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品德行为未给予高度认识,造成

 

当今孩子存在不讲文明、任性、霸道等一些不良现象。

 

我园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

 

法,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

 

本课题指的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和交往规范。

 

二、研究概述

 

(一) 研究目标

 

探索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形成有效的幼儿礼

 

仪教育活动方案。

 

(二) 研究内容:

 

1、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

 

2、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的研究

 

3、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的研究

 

4、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的研究

 

5、幼儿礼仪教育的价值研究

 

(三) 研究对象:1998—2001年在园的3—6岁幼儿72名,4—5岁幼儿76

 

名,5—6岁幼儿92名。

 

(四)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方法上采用理性思辨为主的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行动反思法、情景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各种方法交融、循环,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我们根据研究的不同阶段、不同任务选择研究的具体方法。

 

研究初期我们重视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思辨,在阅读大量的有关礼仪的文献资料以及共同探讨的基础上,采用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听取建议,初步形成幼儿礼仪教育方案。在实施中运用行动反思法,研究方法的重点放在实践行动中注重“行动——反思——调节——行动”这一循环流程,不断总结、反思、调节,再

 

形成新的行动,加强活动后的反馈并及时调节、不断完善教育方案。

 

三、研究结果:

 

(一) 、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基本内容的研究

 

1、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

 

1)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体系的基本定位

 

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幼儿阶段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引导下,学习用一些礼仪要求来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习惯。但礼仪的内容颇多,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和认知特点把幼儿礼仪定位于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三块内容,而这三块内容分别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条主线加以落实。我们把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融合在目标体系中,

 

通过幼儿内化,转化为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

 

2)目标体系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由于幼儿礼仪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制定礼仪目标时,先制定礼仪教育的总目标时,再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制定分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通过层层细化,使每项目标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将每项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提出了幼儿礼仪教育的三个层次要求。小班:初步了解一些礼仪知识;中班:

 

学习一些礼仪知识;大班:逐步养成一些习惯。

 

3)目标体系的实施和调整

 

新生事物不断涌现,须不断调整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如很多幼儿都会在生活中碰到接打电话的事,为了让幼儿有礼貌的接打电话,我们就增添了“初步了解接打电话的礼仪”的目标。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反思与调节,不断完善目标体系。如我们在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价值研究时,发现教师对幼儿交往礼仪理解较为片面,只局限于“文明礼貌,做客待客”等,而对它的外延没有作深一步的探讨,后经有关专家进行指导,扩展交往礼仪的外延,调整并增添了礼仪目标“了解各民族和西方的一些礼仪风俗,如鞠躬礼、拥抱礼等……了解一些

 

居住礼仪”,使研究的层面更广。

 

幼儿园礼仪教育目标

 

总 目 标 小 班 中 班 大 班

 

交往礼仪 1能运用文明

 

用语

 

2养成文明行

 

 

3形成初步的

 

规则意识

 

4了解一些我国各民族及外国的一些礼仪

 

风俗。

 

1在成人提醒下能向家长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

 

2学讲礼貌用语

 

3能和同伴友好的玩不争夺,独

 

占玩具

 

4初步学做小主

 

 

5初步学做小客

 

 

1学着主动向成人同伴问好早说再见

 

2学会运用礼貌用

 

 

3能和同伴友好相

 

 

4学着与周围熟悉的人简单的交往

 

5学做文明的小客

 

 

6学做热情的小主

 

 

7学习公共场合的

 

礼仪知识

 

8、学习一些简单的

 

交通规则

 

9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礼仪风俗

 

10了解一些居住礼

 

仪 1主动向成人同伴问好早说再见

 

2灵活运用礼貌用

 

 

3和同伴友好相处

 

4能与成人进行一些简单的交往

 

5做文明的小客人

 

6做热情的小主人,养成接听电话的良

 

好行为

 

7养成遵守社会公

 

德的习惯

 

8、了解外国的一些

 

礼仪风俗

 

9、懂得一些居住礼

 

 

就餐礼仪 1懂得餐前的

 

礼仪

 

2形成良好的文明进餐行为

 

3了解并学习不同场合的就

 

餐习惯 1了解一些餐前

 

礼仪

 

2学习使用餐具

 

3初步学习文明的进餐行为

 

4学习餐后擦嘴

 

漱口 1学习餐前礼仪

 

2学习使用餐具(调

 

羹)

 

3学会文明的进餐

 

行为

 

4了解不同场合的

 

就餐礼仪 1懂得餐前的礼节

 

2正确使用餐具(筷

 

子)

 

3懂得文明的进餐

 

行为

 

4学习一些西餐礼

 

 

仪表仪态礼仪 1保持仪表整洁

 

2对人态度诚恳,举止大方

 

3坐立行保持正确姿态 1 在老师的帮助下保持仪表整洁

 

2才老师的提醒下不做不雅的动作

 

3注意倾听成人或同伴的讲话

 

4学会正确的坐立行姿态 1学着保持仪表整洁

 

2懂得当众不做不文雅的动作

 

3注意倾听成人或同伴的讲话 1养成仪表整洁的习惯

 

2当众不做不文雅的动作

 

3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说话习惯

 

4坐立行保持正确的姿态

 

2、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

 

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

 

礼仪,公共场合礼仪。

 

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

 

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二) 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的研究

 

实施幼儿礼仪教育中体现培养渠道的多元化及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了多种实施途径。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使家庭、社会、幼儿园协调配合,共同进行幼儿礼仪教育。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会,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的

 

形成和发展。

 

1、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班级群体心理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制定教师、家长礼仪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家长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每天早晨“礼仪儿童”迎候幼儿、家长、老师,他们微笑着和每位伙伴、家长相互问候,它作为一种隐性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影响着全园师生、家长。

 

2、注重生活性,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如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礼仪儿童队员服饰统一、整齐,齐步走向旗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在场全体师生行注目礼。教师们充分利用每天点心、午餐等环节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着重从使用餐具礼仪、就餐礼仪、餐后礼仪进行培养,使幼儿逐步养成文明进餐习惯。为了让幼儿了解一些不同场合的就餐礼仪,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每月安排一次大班共

 

进西餐活动,中班自助餐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并学习一些中西餐礼仪。

 

3、礼仪教育列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我园按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3-6岁幼儿礼仪目标,确定礼仪教育内容,选择礼仪教材,将这一特色活动安排在每天15分钟的班级礼仪教育活动之中,确保了礼仪教育的实施。我们还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4、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大活动

 

礼仪教育大活动也是礼仪教育实施的另一条途径。通过主题大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参与、讨论,活动后加强延伸扩展,有重点地了解掌握某些礼仪知识。如师生自编自演礼仪小品《兰兰和红红》;木偶剧《奶奶我自己来》、《明明这样吃饭好不好》、《做个文明小客人》;童话剧《淘气的小猴》等的演出,让孩子感受小品、木偶剧中各人物的行为表现,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

 

行对比分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礼仪认识。

 

5、加强社区幼儿礼仪实践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习惯虽然也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但这种迁移的力度弱。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幼儿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们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如春秋游活动,活动前师生讨论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要求,活动中在引导幼儿争做文明的旅游参观者,文明对待小动物,遵守园规,文明乘车等一些公共场合的礼仪。活动中教师还设置一些障碍,如问路求助等,让孩子主动礼貌地与人交往。我们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行为实践。又如“小鬼当家”活动中通过组织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能与营业员交往,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购得食物与成人一起分享。为了让幼儿了解“剧院看戏”等公共场合的礼仪,我们组织幼儿上剧场看演出,让幼儿亲临剧场体验观看演出时的文明行为,如安静观看演出、演出完毕会鼓掌致谢等。通过组织一系列社会礼仪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行为实践、

 

情感体验、礼仪行为不断的得以巩固。

 

6、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指导,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

 

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性是消除幼儿二面性行为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幼儿礼

 

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园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来提高家长自

 

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学习一些家庭礼仪教育的方法。

 

1)运用现代化电化设施,实地跟踪拍摄挖掘典型事例,向全体家长宣传,引

 

导家长讨论,形成正确礼仪教育观。

 

2)组织家庭育儿经验交流会,抓典型事例,树典型形象。每年评选礼仪儿童,

 

好家长,召开表彰大会,向全园家长宣传典型事例。

 

3)探索家长参与式活动方式,以家长为主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家长在感知——选择——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教育观,通过相互学

 

习、相互汲取新经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开展分层分类的家教指导活动。如祖父母辈、父母辈的家教指导活动,高

 

一层次家长研讨会等,使指导活动更具针对性。

 

5)开展“家长沙龙”家教指导活动。活动中首先公布沙龙活动的若干个主题,家长按意愿选择,各活动主持人由家长担任,活动前教师做好场地安排和必要物品的准备,活动中家长们自由讨论,活动结束由家长主持人作简单小结。教师在活动中以家长身份参与其中,适时谈谈自己的想法,进行必要的引导。活动的环境随内容变化而确定,活动气氛宽松、开放、自由,家长们情绪较愉快,思维较

 

活跃,真实反映自己教育中的经验与困惑、相互解惑、相互学习。

 

(三) 幼儿礼仪教育方法的研究

 

幼儿礼仪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孩子年龄尚小,我们在培养时体现“低——要求低”,“浅——内容浅”,“细——措施细”,“活——方法活”,把示范、明理和训练结合起来使之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选择适宜于形象思维方式的教育方法,归纳出以下四种

 

方法:

 

l、晓之以理的启发引导法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让幼儿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是好的礼仪行为,帮助幼儿克服行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机械模仿。

 

2、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法

 

情景感染法就是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积极创设情景,烘托一种陶冶情感的气氛,把孩子引入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使其为情景所感动,产生情感

 

共鸣。

 

3、示之以范的榜样示范法

 

榜样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很大的感召力。作为教师、家长以自身的形象风度、语言、行为为孩子作榜样。还结合古今中外文明礼仪方面的典范人物、典型事例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使幼儿经常受到熏染,慢慢内化为习惯。

 

4、导之以行的行为训练法

 

礼仪教育是文明行为的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经常性地、持之以恒地、因势利导地坚持行为训练,并给予幼儿具体的指导与必要督促,帮助幼儿将

 

行为内化成习惯。

 

(四) 幼儿礼仪教育价值的研究

 

历经了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从幼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的肯定《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有效的,是符合当今社会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礼仪教育研究反映了教会幼儿从小“学会做人”这样一个理念,在实践反思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套易操作的教育体系,使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得以有机的匹配。从实际效果看,此项研究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整体

 

素质的提高。

 

1、幼儿发展的变化

 

1)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礼仪教育需要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积累而逐步形成的。经过三年的礼仪熏陶和培养,我们发现幼儿在道德行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中幼儿能和大人一起分享食物,不挑食,不偏食,懂得在公众场合的就餐礼仪。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会自由结伴,能灵活运用礼貌用语,有了玩具不争抢,懂得互相谦让,协商着玩;懂得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如李天元小朋友,在与奶奶外出旅游途中对长者尊敬,对哥姐亲热,在餐桌上懂规矩,不挑拣,敬酒祝词很大方,博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习得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与培养,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坐姿自然,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特别是评价习惯的养成,幼儿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

 

评价,不贬低同伴的优点,对于自己的不良行为能及时纠正。

 

2)形成了“文明大方,善于交住”的良好个性

 

通过礼仪教育,幼儿逐步养成文明大方,善于交往的良好个性。他们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时能大胆的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和困难不退缩能协商着解决。比如在接待来宾时,孩子们面对不熟悉的客人,能热情的迎上前大胆的自我介绍,介绍我们的幼儿园。孩子们在家庭中接听、拨打电话时表现出的文明大方受到家长们的肯定。通过这样真实的交往或类似真实的自然情景,孩子们获得了真实的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无形中也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

 

3)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礼仪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能让幼儿认识辨别事物的真、善、美,在幼儿感知辨别的同时,把美的体验进行内化,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最终也形成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如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大自然中美与不美,孩子们会发现:大自然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但也存在着许多不美的地方。如到处飞扬的垃圾,被破坏的绿化,肮脏的小河,教师就让幼儿讨论探索造成不美的原因所在及改进措施,引导幼儿从自己做起,做文明的公民,这种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对美

 

的感知、表现的过程。

 

2、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能注意观察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分析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前,老师们总觉得科研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认为那是高层次的学者们研究的,通过礼仪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提高,能力不断的增强。特别是家教指导工作,教师们经常利用教研组等形式组织学习、探讨,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教师的表达能力、交

 

往能力、驾驭会场的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家长的变化

 

本课题研究同时又赢得另一大收获,即家长礼仪素养及家教能力的提高。

 

礼仪教育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现,随着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的开展,很多家长也接纳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要孩子全面发展,首先教会孩子学做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很多家长谈到: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学习礼仪的首要条件。有的家长说:“你们的礼仪教育就象一条线,把各种教育都串起来,真正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还有的家长提出了“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新问题,这说明家长的主体意识,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礼仪教育也改变了家长的行为,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如家长总是穿戴整齐的接送孩子,外出活动时能把垃圾装入马夹袋扔进垃圾箱,这些都给孩子起了榜样作用。反之,孩子的行为也会督促影响家长,如有一位小朋友与爸爸一起散步,爸爸不经意朝地上吐了一口痰,孩子见了就说:“爸爸,你怎么吐地上?应该吐在餐巾纸上,再丢掉。”这说明幼儿的礼仪行为

 

已内化为习惯,去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四、分析与反思

 

(一)分析

 

l、我园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实践,将素质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一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幼儿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研究;与社会性情感的关系研究;与幼儿审美关系研究;幼儿礼仪教育的价值研究,在理论上是对幼儿德育的一种丰富和充实,特别在幼儿礼仪教育中面对时代的变迁,不断拓展内涵及注入新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探索了多种途径的礼仪教育活动方式,对传统幼儿德育途径措施不具体、大而空的道德说教进行了补充丰富,赋予

 

幼儿德育多而实的教育方法,增强幼儿德育的实效性。

 

2、幼儿礼仪教育通过全方位多渠道进行,事半功倍收效快,既重现幼儿礼仪教育的显性课程,又要重现隐性课程,结合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影响,引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时开展多渠道的学位、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整体教育,

 

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效。

 

3、幼儿礼仪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幼儿个性心理即从感知中产生情感体验,转化为行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创设条件,善于捕捉时机,让幼儿去体验、实践,方法运用上以形象激励和行为体验,辅之以浅显的可接受

 

的理性教育相结合。

 

4、幼儿礼仪教育与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常抓不懈,在培养幼儿良好利益习惯时要注意几点:

 

1)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2)时纠正不良行为,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成人要及时纠正并告诉原因。

 

3)之以恒,常抓不懈 ,因为孩子的行为会出现反复,只有经过不断地教育

 

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才能得到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而变为自觉

 

的行为机制。

 

(二)反思

 

1、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的标准掌握还带有主观色彩,这样一定程度上对结果的科学性有所影响,将客观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并调整目标及途径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另外,教师指导策略的挖掘尚有待创新和再开发,特别象教师引导启发中的迟后性须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如何来掌握“火候”,指导者不要过急过早的启发引导,让幼儿有一个恰当的、充裕的时间感受体验,这样有利于幼

 

儿留下深刻的情感经验印象。

 

2、作为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发展,日后还应更加重视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结合,使操作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幼儿礼仪教育还需根据时代不断地充实内容,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形成一些适龄幼儿现实目标指导方案,如何强化各年龄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一系列问题,还要进行深入研究

 

和探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