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绘本阅读渗透礼仪教育与习惯养成的教学实践研究
|
||
主讲人
|
陈霞萍
|
学习时间
|
2016.5.11
|
文献题目
|
游戏活动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尝试
|
文献来源
|
网站
|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更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小开始。
近年来,我园在探索实施课程园本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幼儿礼仪教育确定为我园课程特色,其教育的主要内涵是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有效实施幼儿礼仪教育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的特质来提升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性,使孩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我们在研究中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游戏环境的暗示——幼儿礼仪行为逐渐自觉
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环境对幼儿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而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的游戏水平、在游戏中的发展也就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
我们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通过环境的暗示来提醒幼儿做出文明礼仪的行为。比如在超市游戏中,孩子们出现了物品摆放凌乱的现象,我们可以从超市宣传单上剪下商品的图片或直接把商品拍照拍下来,做成标记,贴在玩具柜上。每样物品都有了摆放的固定位置,孩子在找东西和整理时就方便了很多。而且在贴标记时,有目的地将饮料类放在一起,将食品类放在一起,生活用品类放在一起,这样也给孩子一个归类的概念。游戏中,不用老师的指导和提醒,孩子们自然会根据标记来摆放物品。尤其是小班幼儿,常常将娃娃家弄得凌乱不堪,那么同样可以将锅子、碗筷、碟子等做成标记归类摆放。这样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归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又如在美工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在银行的位置旁贴上小朋友排好队的图片,可以提醒幼儿按顺序排队,等等。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具体、最容易感受到的。因此教师在积极创造物质环境的同时,还要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触动孩子的爱心萌芽,让幼儿受感染和熏陶。
二.游戏策略的丰富—幼儿礼仪行为逐渐优化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小班幼儿都喜欢玩娃娃家,当游戏材料不够满足幼儿操作的需求时,就会发生争抢的现象。所以我们会同时开设几个娃娃家,投放充足的玩具,孩子的摆弄愿望得到了满足后,就自然不会发生争抢的现象。在中班的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都喜欢扮演医生、点心师、理发师等工作人员,但是这些角色的数量又是有限的,一味的要求幼儿谦让,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每天的争抢依然存在。这时只要提供一些装扮材料,比如医生的白大褂、点心师的帽子、理发师的衣服等,孩子看到没有装扮材料了就会选择其他的内容了。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计划能力,我们在区域游戏中设计了“今日有约”的版面,孩子可以对自己今天玩的内容进行提前预约,这样在游戏前每个孩子都预约好了游戏内容,自然不会产生争抢的现象了。
三.游戏情节的丰富——幼儿礼仪经验得以拓展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水平、游戏主题、语言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游戏主题会越来越丰富。在不同的游戏主题背景下,可以渗透的礼仪内容会随之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一般渗透的礼仪要求是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谢谢、再见等);行为上是会敲门做客、整理玩具等。中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的主题更广泛。我们班的孩子参观了元宵灯会后,有了开一个古猗园的想法,在大家的努力下,古猗园里有了小河、绿化、亭子、灯笼等设施,但是在游戏过程中问题也就随之发生了:亭子塌了、绿化倒了、灯笼坏了,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渗透了爱护绿化、不破坏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的礼仪规范。又如图书馆中渗透了安静看书,不影响别人,爱护图书的礼仪行为。大班幼儿对电影院和游乐场的游戏很感兴趣,这里又涉及到哪些礼仪行为呢?电影院里幼儿了解了观看的礼仪,知道不能影响别人,节目结束要鼓掌;游乐场中必须有序排队,遵守游戏规则等。
4、游戏种类的多样——幼儿礼仪习惯逐渐养成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各类游戏中,我们可以渗透幼儿的礼仪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在游戏中尝试、在游戏中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除了上面说到的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外,还可以在以下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
体育游戏:幼儿知道出汗了要及时擦拭、正确的擦汗方法;运动器械的物归原处;别人摔跤时主动关心帮助等。
规则游戏:遵守规则(如有序排队等候);与人协商合作;等
结构游戏:爱护各种积木;不同积木归类摆放;不破坏别人的作品等。
玩沙、玩水:有序取放工具,不争抢工具;学会和别人交换工具等。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从学习—巩固—习惯的过程。幼儿园除了在游戏活动中实施礼仪教育外,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运动中、幼儿一日生活中,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抓住教育的契机,才能在不断地巩固、强化中,使幼儿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同时,加强家园合作,优化家庭礼仪教育环境,能更快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习得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