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资料(5月黄美华)
发布时间:2016-05-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美华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绘本阅读渗透礼仪教育与习惯养成的教学实践研究
|
推荐人
|
黄美华
|
推荐时间
|
2016、5、14
|
文献题目
|
幼儿园礼仪教育课题怎么做
|
文献来源
|
网络
|
一、幼儿礼仪教育课题产生
礼仪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家长的 受旧观念,文化水平和环境的影响,常常忽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我 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公共场所乱跑乱闹,见到熟人与老师一语不发,平时嘴里脏话连篇。在家里不尊敬长辈等等。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到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应该早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品德打下基础。鉴于幼儿园家长与幼儿存在的问题,加上我们深知礼仪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以及新《纲要》和课程改革呼唤幼儿园教育科研,为此,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而产生了《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这个课题研究。
二、课题实践研究
(一)家园联动,营造一个从讲礼仪的氛围
1、制定了《教师在园行为规范》《家长在园行为规范》《幼儿在园行为规范》 。
2、园长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配合各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3、通过“老师像妈妈” “班级优秀家长”活动评比,促使老师与家长去给幼儿的做讲礼仪榜样。
4、注意家园沟通。 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园地、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一方面,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如:《接待小客人》让幼儿学会有礼貌地接待客人,客人敲门小主人热情地说“您好”“请进” ,并招待好客人,客人走了,小主人送到门口说“再 见”《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 。“对 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用语要常用。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 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 们同样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象剪刀、胶水等。我们要求 幼儿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给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 ,需要别人帮忙时说“请 帮帮我” 。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 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有的幼儿园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 。
(二)结合活动,礼仪教育课程化、轻松化。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 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为幼儿选择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教材《礼仪教育》并要求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教学讨巧,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
(三)结合生活,礼仪教育实用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礼仪教育 的基本内容有基本礼仪着装、用眼卫生、书写习惯等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用餐、安全)等节日礼仪。从内容上看 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而幼儿 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交往礼仪、 就餐礼仪、 仪表仪态礼仪。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电 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 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 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 并应用于生活中。为此我们幼儿园开展“礼仪之星”晨间迎 接幼儿活动,让幼儿来园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为此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眼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 设计和安排的,所以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复一日的不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 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 礼仪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 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亲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易 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的游 戏。如:园长在国旗下与幼儿做礼貌用语接龙游戏;为了加 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 开设了“娃娃商场游戏” ,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 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 “谢谢!麻烦你了! ”在“娃娃家”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 “请进、 请坐、请喝茶” ,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 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如:每天开展“礼仪之星”晨间迎接幼儿活动。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习得良好行为规范。
(四)结合幼儿,礼仪教育人性化。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产、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既要根据幼儿的身 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园开展教研教学活动时 老师们得出的结论。对待性格懦弱的幼儿,应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 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 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 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有的放失地教育。同时,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近的,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 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五常” 。
(五)结合家庭,礼仪教育连贯化。在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 规范来要求幼儿,那之间就会出现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来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若有的家庭没有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本身的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则大大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有可能使幼儿出现反复现象,他们往往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 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从实践中我们悟出 髟《家长在园行为规范》来规范家长的言行举止。由此教师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从而这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 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使幼儿的礼仪得到提升。
(六)反思
1、幼儿园教育首先是教育幼儿如何做人。但是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与家庭、社区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教育来增强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效率。
2、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教 育内容规范化、具体化,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通过幼儿亲身 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 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3、《纲要》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而礼仪是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所以应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继续努力,加强培养。
(1)利用环境、创设环境。通过环境的影响,让幼儿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这道。继续在教学中渗透。将礼仪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结合学科进行教育。
(2)在游戏中锤炼。做到使幼儿在看中仿,在动中习得。
(3)在协作中矫正。幼儿的礼仪,需要经过多次的“反 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是最好的方法,如让幼儿用民主评议,使每个幼儿在评议中认识是非,对错、美丑。
(4)在家庭中宣传,在实践中巩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孩子年龄小,我们要用晓之以理的启发引导法,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法、乐之以范的样法、采之以行的行为训练法。
通过不懈的努力坚持,园内打架骂人的现象不见了,乱扔纸屑、踩踏草坪的现象消失了,同事之间多了一份关心,幼儿之间 多了一份友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