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组《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17-04-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芳芳

                                                             

 小班组《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17.3——2017.9)

执笔人:陈芳芳
一、研究目标:
1.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为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创造条件,并且通过仔细观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以实现“幼儿园以戏剧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标。
2.培养小班幼儿乐于并善于运用戏剧符号表达自我、思考和认识周围世界,从而成为开放、合作、有创造力的人。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3.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体现不同能力阶段的的戏剧游戏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的指导策略,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的终极目标。
4.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寻找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和途径,优化教育形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积极正确的探究、实践习惯,为更好地培养幼儿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将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的研究。
1.戏剧游戏内容开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发不同难易程度的相关戏剧游戏内容。(内容种类包括:暖身游戏、肢体动作游戏、感官游戏、口语表达游戏
2.戏剧游戏指导策略:课题组成员通过不断地教学实施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以及相关教研活动中研究出更加有效的指导策略。
3.戏剧游戏实施途径:仅仅依靠每周固定的戏剧游戏时间开展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根据一日教学活动经验开发出可以巩固练习已习得的戏剧游戏的游戏途径和时间。如(课间,教学活动的引入部分等)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综合采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发、描述性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此方法比较准确地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研究资料,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3.经验总结法:在广泛实践积累的基础下,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回顾、整理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要对每个班级中幼儿进行个别化长期过程性观察总结,研究戏剧游戏对其各项能力的影响。
5.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四、研究对象:小班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方向与内容    (2017.03.01——2017.03.31
    教师根据暖身、肢体动作、口语表达、表情这几个主要方面创编出幼儿平时喜欢、有适合进进的游戏内容,投放一些头饰、服饰道具等为研究做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有:
1.HILDAL.JACKMAN.早期教育课程[M].杨巍,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8.
2.蔡淑苓.游戏理论与应用:以幼儿游戏与教师的教学为例[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30.
3.高淑香;;捕捉教育契机 正确引导幼儿[J];宁夏教育;2011年02期
4. 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1期
5.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小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3. 
 
第二阶段:教学课程及计划    (2017.04.01——2017.06.30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走走停停
4-3——4-7
1.熟悉空间并觉察自己与他人的空间关系。
2.练习听指令做动作。
3.增进参与者认识彼此的机会
 
 
《姓名卡位
4-10——4-14
1.增进参与者认识彼此的机会。
2.提升专注力。
 
《上市场
4-17——4-21
1.增进参与者熟悉彼此。
2.提升专注力及听指令。
草莓味口香糖
4-244-28
1. 发掘身体的部位,并表现肢体的创意。
2. 练习身体的自我控制。
 
《机器人动一动》
5-1——5-5
1.增进自我肢体控制能力。
2.配合音乐节奏练习僵硬的机械动作。
停停走走做动作
5-8——5-12
1.熟悉空间并觉察自己与他人的空间关系。
2.开发个人的肢体表达潜能。
3.培养与人合作共同表现肢体造型的能力。
 
拔孔雀毛
5-15——5-19
1.分辨声音来源,强化听觉感官的敏锐度。
2.乐于参与戏剧表达,体验表演游戏带来的快乐。
 
灵敏的鼻子
5-22——5-26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
2.愿意用肢体表现做出嗅的动作。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可爱的小脚丫
5-29——6-2
1.通过摸、闻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比较角的不同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戏剧乐趣。
 
响瓶摇摇
6-5——6-9
1.通过倾听、猜测、验证等,发现不同物体撞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不同。
2.积极参与听辨游戏,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愤怒的玉米
6-12——6-16
1.初步感受物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体验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探索宝藏
6-19——6-23
1.能用手感知物体软与硬、冷与热、光滑与粗糙等特征,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2.能按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物体。
3.有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兴趣,发展触摸感知能力。
听不懂的
6-26——6-30
1.运用声音、语调的变化进行沟通。
2.运用眼神、表情或简单的动作等“非语言”的信息进行沟通。
(注:遇节日延迟一周)
 
第三阶段:(2017.6.01——2017.6.30
(一)执教老师      
李亚芳  陈霞萍  周美玲  李倩尔  陈芳芳  周园
以上老师可以绘本事先熟知游戏明确游戏在一日活动中什么时段进行,清楚游戏玩法,选择所需要的场地,并且判断周围环境的细节是否需要处理。
(二)授课反思
1、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来更正提高,为研讨做准备
2、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和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幼儿们共同提升。
(三):研讨                             
针对老师执教的课堂活动进行研讨:
1.对教学内容的建构和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
2.做好一些活动的实录拍摄。
3.撰写教学活动案例和幼儿观察记录,为课题研究收集研究资料。
4.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指导策略。
第四阶段:总结                             (2017.09.01——2017.09.30
1.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做好成果展览工作。
六、小班组课题成员:
李亚芳  陈霞萍  周美玲  李倩尔  陈芳芳  周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