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组《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2017.3——2017.9)
执笔人:袁菲
一、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戏剧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获得,愉快地投入到游戏环境的创设及游戏中去。
2.能友好地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制定游戏的规则,大胆地用语言交流,遇到困难能大胆地、主动地去解决。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更新教育理念,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合理、有效。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错误的游戏规则给予指导。
3.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4.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 的进行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
6、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成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将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实践的研究:
1.戏剧游戏的选择
(1)放松游戏:即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给幼儿一种“仪式”的感觉,使幼儿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境。放松游戏可以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游戏,也可以作为结束游戏。
(2)感知游戏:即在真是或虚构的情境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种去感受,表现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从而增加幼儿的感官意识。
(3)模仿游戏:即借助身体或声音对人或物的特征、运动过程及细节进行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4)想象游戏:即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进行加减、重组、转换,以创造新的情境、角色和故事情节。
(5)造型游戏:即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增强幼儿身体的控制能力。
(6)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7)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戏剧游戏的指导
(1)把握戏剧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教学策略来调整游戏的节奏,以便观察与发现每个幼儿的表现。有些由一般性游戏改编而来的戏剧游戏更需要突出戏剧创作的特点。
(2)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每个幼儿都会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参与戏剧游戏,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儿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现以及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渐进转化的细节,一方面及时给予点拨,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
3.戏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1)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单独开展戏剧游戏。
(2)教师可以将戏剧游戏作为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放松环节。戏剧游戏用在戏剧教学活动开始时,可以帮助幼儿很快进入戏剧的氛围。
(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活动中尝试渗透戏剧游戏。
(4)专门的戏剧游戏课程中实施。
四、研究对象:大班组全体幼儿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03.01——2017.03.31)
(1)查看各种文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与课题内容。
(2)制定课程计划,以计划为前提收集整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戏剧游戏,并针对游戏内容进行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4.01——2017.6.30)
教学课程
教学内容 |
教学时间 |
教学目标 |
《身体打招呼》 |
4-3——4-7 |
1.觉察并练习运用身体不同的部位 2.丰富幼儿的肢体动作表达能力 |
《熊和小孩》 |
4-10——4-14 |
1.熟悉乐曲旋律,学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和即兴乐曲的特点,较合拍地自由舞蹈。 |
《热心的小象皮皮》 |
4-17——4-21 |
1.能安静地倾听故《热心的小象皮皮》,了解故事的名称、角色和内容,产生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场景游戏,感受小象皮皮、小猴等动物的形象特点。 |
《雪孩子》 |
4-24——4-28 |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角色游戏活动,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 2.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的确定游戏主题,并能准确的反映该角色。 |
《欢乐舞》 |
5-1——5-5 |
1.熟悉音乐,合拍地跳舞,体会集体舞中找朋友及跳舞动作的交替规律。 2.迁移已有经验,替换舞步,学习创编两人跳舞的对称动作。 |
《神奇舞鞋》 |
5-8——5-12 |
1.发展创意性的肢体动作 2.加强幼儿的肢体动作表达能力 |
《勇敢的兔子》 |
5-15——5-19 |
1.教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出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 |
《小象消防员》 |
5-22——5-26 |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合适的语调大胆表现小象波波、长颈鹿等故事角色,体验游戏的乐趣。 2.在玩“小象消防员”的片段表演中,进一步了解教师、清洁工、警察等社会成员的工作内容,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
《小熊请客》 |
5-29——6-2 |
1.通过反复感受,使幼儿知道名称,理解内容,对表演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掌握各角色的对话及动作。 |
《亡羊补牢》 |
6-5——6-9 |
1、熟悉故事情节,并能记住相应的台词。 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
《你做我猜》 |
6-12——6-16 |
1.通过肢体动作表现信息 2.提高幼儿的肢体动作表达能力 |
《金银花》 |
6-19——6-23 |
1.熟悉《金银花》歌词和旋律,尝试边唱歌边用拍手动作表现其节奏。 2.能够区分乐句进行游戏,了解两人游戏的玩法并创造多人结伴游戏的玩法。 |
《小熊进城》 |
6-26——6-30 |
1.通过玩剧场游戏,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气、动作、表情大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2.结合生活中看电影的经验,尝试学习对号入座,愉悦建构序数概念。 |
(注:遇节日延迟一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6.01——2017.6.30)
(1)编写研究报告,形成实践成果。
(2)整理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资料,形成课题资料档案集。包括:游戏资料、教案整理、幼儿个案分析、教学案例分析、照片、图片、教学论文等等。
六、大班组课题成员:
郭其杭、田豫、商倩 、翟昊